当营销人要求被创收,不妨试试AI获客

营销管理
露西姐
6小时前

做B2B营销的你,是不是总在客户从“知道“到“推荐”的全旅程里踩坑?

展会发了几百张名片,后续触达时一半人联系不上;客户问产品细节,销售下班了没人回应;好不容易签单的客户,想让他推荐新客却找不到抓手……

面对这些痛点,露西姐最近在探索 AI 赋能市场部和企业的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

尤其是在当下市场部面临预算和人员压缩的困境,在此情形下,不仅需要每个人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利用 AI 工具,同时也期望有一个“得力助手”,能够不知疲倦地解决营销人获客创收的痛点。

在近期参与的一场有关 AI 营销智能体的分享会上,营销获客智能体令人眼前一亮。今天,就来聊聊这个AI 获客智能体如何嵌入客户旅程以提升线索效率。

看完这篇,你会明白:只要找对方法,客户旅程的每一步都能成为获客增长点。

一、戳中痛点:B2B 客户旅程里的5 个 “低效陷阱”

B2B 获客的核心,是让客户旅程的每一步都‘不浪费’。 但现实中,我们总在这五个阶段掉坑:

1.认知阶段(Aware):“单点触达”等于 “浪费一半预算”

传统获客靠 “人对人单点沟通”:展会里递名片、私域里发朋友圈,看似触达了客户,实则覆盖范围窄、效率低。

例如某机械企业曾统计,一场展会投入20万,只触达 200 个潜在客户,其中 80% 后续没互动 ,因为线下触达后,没及时通过线上渠道持续链接,客户转头就忘。

2.吸引阶段(Appeal):“靠个人魅力”难成 “品牌信任”

客户会不会对品牌产生好感,全看销售的个人能力。

有人擅长聊行业痛点,能让客户认可;有人只会背产品参数,客户听两句就走。

更麻烦的是,没有统一的品牌展示标准:有的销售发公司介绍PPT是旧版,有的聊服务项目漏了核心优势,客户接收到的信息混乱,自然难建立信任。

3.问询阶段(Ask):“响应滞后+ 回答不准” 错失意向

客户有疑问时,往往是高意向的信号,但人工响应总有短板:

下班时间客户问 “产品适配”等问题,要等到第二天上班才回复;

不同销售回答 “售后保障”,有的说 “1 年质保”,有的说“2 年质保”……

很明显,大多数高意向线索流失,就是因为 “问询环节没接住”。

4.行动阶段(Act):“信息不全”拖慢签单节奏

客户决定购买前,会需要产品样品、成功案例、安装指南等资料,但人工对接总有滞后:

客户要某类产品具体技术参数,销售得找产品部要文件,来回耗 1 天;

客户问某产品详细的安装应用视频,销售要问市场部再回复 ,又要1天多;

这些 “等待时间”,会让原本要签单的客户犹豫,甚至转向竞品。

5.拥护阶段(Advocate):“靠关系推荐” 难成 “批量增长”

老客户推荐是低成本获客的好方法,但传统方式全靠 “人情”:销售和老客户关系好,能拿到 1-2 个推荐;关系一般的,根本不好意思开口。

更关键的是,没法精准判断哪些老客户愿意推荐:有的客户自己用得好,但没渠道分享;有的客户有顾虑,却被反复打扰。

二、智能体破局:4 大特点+ 5 阶段植入,让客户旅程 “步步提效”

B2B 营销获客智能体的核心价值,就是 “贴着客户旅程走”,用 AI 能力补全人工短板。它有 4 个核心特点:全渠道覆盖、标准化输出、实时响应、数据驱动,而这些特点,正好能嵌入客户旅程的每一步,解决低效问题。

(一)先搞懂:营销获客智能体的 4 个 “提效基因”

  1.全渠道触达:不让客户 “断联”

能同时覆盖线上(微信、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线下(展会物料、活动现场)、私域(微信群、朋友圈),不管客户在哪儿,都能通过统一入口触达 —— 比如客户在展会扫了智能体二维码,后续会收到视频号的产品介绍、朋友圈的案例分享,不会再“触达一次就消失”。

  2.标准化输出:不让品牌 “失焦”

所有对外展示的内容、形象都按品牌 VI 规则设计,比如用数字人作为交互形象,固定“欢迎语 + 服务项目”(“你好,我是 XX 品牌智能顾问,可帮你解答产品适配、案例参考、购买流程等问题”),不管客户在哪接触,收到的品牌信息都统一,信任感更快建立。

  3.实时响应:不让意向 “冷却”

基于大语言模型(LLM)和企业知识库,能24 小时解答问题 —— 客户凌晨问 “产品如何安装”,智能体马上推送安装视频;客户问 “有没有同行业案例”,自动发送匹配的成功案例文档,不用等人工回复,意向不会因为“等待” 消失。

  4.数据驱动:不让动作 “盲目”

能实时记录客户行为(比如 “查看了3 次产品样本”“询问过 2 次售后”),还能打通 CRM 和MA 系统,把线索分类、客户需求标签同步给营销团队 —— 谁是高意向客户、谁愿意推荐新客,数据里一目了然,不用再“凭感觉判断”。

(二)5 阶段植入客户旅程,让线索效率“翻倍”

营销获客智能体不是 “单独工作”,而是 “跟着客户走”,在每个阶段做“最该做的事”:

1. 认知阶段:全渠道 + 二维码,让触达 “广而不漏”

植入方式:把智能体二维码植入所有触达场景 —— 展会展板、产品手册、公众号菜单栏和文章、视频号主页等。客户扫码后,会自动关注品牌公众号、加入企业微信群,还能收到“行业趋势报告” 作为留资礼品。

2.吸引阶段:数字人 + 定制内容,让品牌 “专业可信”

植入方式:用符合品牌 VI 的数字人作为交互入口,客户点击微信功能栏里“智能顾问”,就能看到专业亲切的数字人形象,同时收到定制化内容—— 比如客户是制造业,数字人会重点讲 “产品如何帮工厂降本”;客户是服务业,会讲 “产品如何协助提升运营效率”。

3.问询阶段:知识库 + 工作流,让回答 “准而快”

植入方式:提前把企业知识库(产品参数、售后政策、常见问题)导入智能体,再设置 “问询工作流”——客户问 “产品适配场景”,智能体先推送适配行业列表,再引导客户说出自家行业,进一步推荐具体方案;客户问“价格”,先判断客户需求阶段,新客推 “解决方案”,老客推对应客服和销售联系方式,再人工判断后提供对应报价。

4.行动阶段:功能集成,让签单 “快而顺”

植入方式:在智能体里集成 “样本中心、产品适配查询、真伪验证、联系销售”等功能。 例如客户要样本,点击 “获取样本” 就能直接下载;客户担心买到假货,输入产品序列号就能查真伪;客户想找销售,智能体自动匹配负责该区域的销售,推送联系方式,还同步客户之前的问询记录。

5.拥护阶段:数据看板 + 推荐引导,让老客 “主动推荐”

植入方式:智能体后台有 “客户价值数据看板”,能按 “使用频率、满意度、互动次数” 给客户打分,筛选出“高价值老客户”。因为不用再靠销售 “人情要推荐”,智能体能精准找到愿意推荐的老客户,还提供便捷的分享工具。

image.png

三、未来关键:会 “用获客智能体优化客户旅程”的营销人最值钱

AI时代的 B2B 营销人,不是会用 AI 工具,而是会用 AI 工具优化客户旅程,提效获客转化。

当智能体能嵌入客户旅程后,营销人的核心价值不再是“做执行”,而是 “做优化”:

1.懂旅程:知道在哪植入智能体效果最好

2.懂数据:能从智能体数据里找 “旅程漏洞”

3.懂迭代:能持续调整智能体的交互逻辑

客户旅程不是 “流程”,是 “获客机会”!

B2B获客的难点,从来不是 “没客户”,而是 “没抓住客户旅程里的每一个机会”。B2B营销获客智能体的价值,就是帮你把 “认知、吸引、问询、行动、拥护”里的低效环节,变成 “触达、信任、留资、签单、推荐” 的提效节点。

现在,苦于线索低效,价值感低的你,准备好启用B2B营销获客智能体了吗?

参与讨论

露西姐
+ 关注
  • 浏览

    212827

  • 文章

    88

市场部网专栏作家、欧司朗汽车照明亚太市场总监 、数字营销实战专家 内容营销的践行者 超过18年的外企营销和管理实战经验;目前领导欧司朗汽车照明亚太区8个不同的文化和市场状况的营销工作;对于品牌营销战略,整合营销理念及数字营销,内容营销有着深入研究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打造了一套运行有效的营销体系,并从中形成了一套全链路的数字营销方法论。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