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决定论” 的边界

营销管理
张知愚
2小时前

经典定位学的贡献是发现了心智的力量。其他理论也重视心智资源,但是它们的观点是当你有了一个产品,再利用心智规律去说服顾客。

例如一个营销管理的案例:当商家的冰箱看起来太大,营销专家会建议他放一个更大的冰箱在旁边,这样对比之下就不显得大了。

例如为了说服美国女性顾客吸烟,营销专家说女性吸烟是展示自身权力的象征,点燃的香烟是自由的火炬!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天才的创意。但是它不涉及产品的改变,它只是改变顾客的感受。

它重视顾客感受,但也仅此而已。

经典定位学对心智的看法是这样的:当顾客和你的想法不同,你应该改变自己的产品,而不是说服顾客。

例如顾客认为凉茶是可以用作预防上火的饮料,那么你就应该把本来是治疗上火的凉茶变成饮料。

例如顾客认为小孩子不能吃成年人剂量的消食片,你就应该推出一份儿童专用消食片,即使从事实上看你的消食片是纯植物成分,小孩多吃点也没事。

心智力量,应该被关注,应该被重视。顾客心智,也是所有运营活动的目标。因为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那么是否可以说是心智力量决定了企业成败呢?

张瑞敏在《永恒的活火》里说:

“万物没有因果,只有关系”。我的理解是,我们首先不要从因果上去看万物。现在,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一定会先找到原因。但是往往在找原因的时候,这个事情就相互割裂了。其实人们应该学的是,从整体上看万物是什么关系。将整体弄明白了,问题发生的原因也就清楚了。

这个就像佛学所说的“缘起性空”,因缘而起,自性为空。也就是说,所有的事物是各种因缘组成的网络。比如,一棵树能存活下来,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很多原因,而不只有一个确定的原因

我们持有同样观点,现代定位学认为:顾客心智是极其重要的,所有的运营活动都应该围绕顾客心智展开。但是说顾客心智决定了企业成败,这是错误的。

是什么力量使得一个企业能够创造顾客?它是多种因素造就的:对技术趋势的把握、对竞争格局的判断、对自身优势的洞察、对经营管理的取舍等等。

其中最显见的是对新技术的使用。

“心智决定论”假设的前提是产品、渠道、技术已经打平的前提下,心智力量会决定胜负。

在现实世界里,渠道能力、技术能力是千差万别的,善于使用新技术、新渠道的品牌会处于降维打击的优势位置。

在新技术停滞的时候,心智力量占上风。新技术涌现的时候,技术起到决定性作用。

总之,现代定位学认为企业运营应该围绕顾客心智展开,心智资源是和技术资源同样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但是不能说是心智资源决定了企业成败。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