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易做,品牌难立。你是否也正站在流量红利消退的十字路口,思考如何穿越周期?
我们见过太多新消费品牌的起落:凭借一款爆品、一套精准的投放模型、一波犀利的流量打法,迅速冲上赛道,成为瞩目的“网红”。然而,当最初的爆款生命周期结束,流量成本高企,增长曲线陡然平滑时,深深的焦虑便随之而来。
“网红”的宿命,难道是最终成为“过气网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网红”到“长红”的跨越,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并激活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这条曲线,不再依赖于单一爆品或流量捷径,而是建立在品牌自身的系统能力之上。
第一曲线尽头:为何流量神话开始失效?
几乎所有品牌在初期都受益于同一套公式:精准定位 + 高颜值产品 + KOL/KOC种草 + 效果广告收割 = 快速起盘。
这套打法成就了无数从0到1的神话。但它的瓶颈也显而易见:
流量内卷与成本失控:当所有玩家都在同一个池子里捞鱼,获客成本(CAC)必然水涨船高,利润被严重侵蚀。
用户关系脆弱:用户因“种草”而来,也可能因下一篇“种草”而去。品牌与用户的关系停留在“交易”层面,缺乏情感与信任的沉淀。
品牌价值空心化:消费者记住了爆款,却未能理解品牌。当新鲜感褪去,品牌便失去了溢价的底气和用户忠诚的根基。
第一曲线的使命,是解决品牌的“存在感”问题。而第二增长曲线,要解决的是品牌的“生命力”问题。
第二增长曲线的内核:从“流量收割”转向“用户经营”
真正的第二曲线,不是简单地推出第二个爆品,而是一场从“流量思维”到“用户思维”的彻底转型。它的核心引擎,是从经营“货”与“流量”,转向经营“人”与“关系”。
这意味着,你的核心指标不应只是GMV,更应是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复购率与推荐率。
那么,这条曲线具体如何构建?我认为有三个至关重要的支点。
支点一:品牌壁垒——从“产品价值”到“心智价值”
网红品牌卖的是“产品功能”,而长红品牌占据的是“用户心智”。
打造品牌叙事,而非产品说明书:你的品牌代表了一种什么生活方式?信奉何种价值观?这些故事需要通过持续的内容(如品牌杂志、纪录片、创始人IP)去讲述,让用户因为“认同”而购买,而不仅仅是“需要”。
构建品牌符号系统:从视觉到语言,建立一套独特的、可被瞬间识别的符号系统。这能在嘈杂的信息环境中,瞬间唤醒用户对你的记忆,从而从“品牌同质化”的泥潭中挣脱出来。
支点二:产品壁垒——从“单一爆款”到“生态体系”
当一个爆款成功验证市场后,关键在于如何围绕核心用户的需求,构建一个产品生态。
基于场景拓展,而非盲目跨界:思考你的核心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你的产品?还有哪些相关联的需求未被满足?例如,一个成功的咖啡品牌,可以自然延伸至烘焙、器具、甚至休闲食品,因为它们共享同一批用户和“精致早餐”或“居家休闲”的同一场景。
建立产品之间的“网络效应”:让产品之间相互赋能,1+1>2。用户购买A产品后,会自然地产生对B产品的需求,从而提升客单价和用户粘性。
支点三:组织壁垒——从“投放驱动”到“内容与创新驱动”
许多品牌困于增长,本质是组织能力困于流量。激活第二曲线,要求团队能力模型进行根本性升级。
构建“内容中台”能力:将内容能力从单纯的“种草文案”,升级为能够持续产出品牌价值、用户洞察和创意传播的核心中枢。这要求品牌建立一套高效的内容SOP,并能驾驭从短视频到私域文案的全渠道内容语言。
建立“用户洞察”机制:将一线用户反馈(来自客服、私域、社群、评论区)系统性地收集、分析,并转化为产品迭代与内容创意的源头活水。让用户驱动创新,而非老板的臆断。
结长红,是一场关于“深度”的修行
“网红”是品牌生命的起点,而非终点。从“网红”到“长红”的第二增长曲线,是一条回归商业本质的道路——从追逐流量,到构建品牌;从交易用户,到经营关系;从依赖爆款,到系统创新。
这条路没有捷径,它要求我们沉下心来,深耕品牌价值,构建产品体系,锤炼组织内功。这正是一场从“营销的广度”走向“经营的深度”的修行。
在奥思互动,我们致力于与品牌共同完成这场修行。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帮助品牌实现从0到1破局的品牌战略与社交内容,更是支撑其从1到10、乃至实现长红的品效合一的全局增长体系。

小程序
扫码打开微信小程序
APP下载
扫码下载市场部网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