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说: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
马奇诺防线在二战中是一个著名的笑话:花了大价钱防德国人,结果德军直接绕过防线从另一侧的阿登森林过来,一把端了法军司令部。
一战时坦克还没有大规模使用,战争的主要方式是步兵之间的阵地战。这个时候防御工事就很重要。法国人就靠阵地防御、持续消耗打赢了德军。
到了二战前夕,坦克作为核心战术已经成为可能。
坦克作为核心战术的时候,军队的机动性就大大增加。坦克营可以快速地攻击敌方指挥部,闪电般结束战争,不跟你玩阵地消耗那一套。
这时候,打赢一战的将军们的经验,就成为新战场的阻碍。
法国将军们如果能穿越到今天读到《毛选》,就能知道自己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说: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
法国人的第一次经验主义错误,是错过了军事理论家的思想。
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说闪电战的思想来自李德哈特。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这个领域的经验要丰富得多,他们在这方面的著述也比德国多得多。我想办法拿到英国和法国的这类书籍,然后开始学习。
翻阅过程中,引起我兴趣并给我启发的主要是英国人福勒、李德·哈特和马特尔的书籍和文章。
这几个军人的目光很长远,他们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想到,随着我们这个时代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坦克不会仅仅作为步兵的辅助武器使用,他们因此成为新型大规模战争的先驱。
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康布雷战役中采用的集中使用装甲力量的战术。
在他的著作中,李德·哈特还强调了装甲部队在远程打击和破坏敌军通信系统中的作用,他提出建立由装甲部队和装甲—步兵部队共同组成的一种混合师。
这些想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把它们演变成适用于我们自己陆军的理论。我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展的很多建议都要归功于哈特上尉。
这种军事理论和阵地战完全不同,根本进不到法国将军们的脑子里。
法国人的第二次经验主义错误,就是否定了内部的不同意见。
对于阵地战的局限,和坦克作为新战术的优势,难道法国就没有明白人想到这一步吗?
有,但是被否了。否定意见来自经历过一战的将军们:一战就是靠阵地防御胜利的,所以二战也是。
如果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将军们就可以说:你打过一战吗?你知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你都没赢过,你凭什么发言?
法国人的第三次经验主义错误,是轻视了坦克的进化。
有人提出德国人可能会从阿登森林绕过来,将军们认为坦克无法穿越阿登森林,因为当时的坦克太重太宽。
最初的坦克确实太重无法穿越,但是后来德国人用小型轻装坦克穿越阿登森林。在法国人的头脑里,坦克一直就是笨重的状态。
法国人的第四次经验主义错误,是把大规模进攻当做小部队袭扰。
德国人绕过马奇诺防线穿越阿登森林的时候,法国侦察兵发现了他们并汇报给总部。
将军们认为是小部队袭扰,没有当回事。直到几万人冲过来的时候,将军们才发现德国人玩真的。然而为时已晚。
比失败更可怕的,是导致失败的思维方式。
如果思维方式没有问题,局面就是可以调整的。如果思维方式是经验主义的,真相就会被忽视。
德国人是特别重视理论的民族,他们的哲学头脑非常发达,哲学家也很多。能够突破经验主义局限的,就是理论和逻辑。德国人比法国人和英国人更重视理论解释,这是他们能率先洞察到闪电战的原因。
如今,自媒体和短视频是商战中的坦克。在改开30年中打过胜仗的将军们对此不屑一顾:你打过硬仗吗?你赢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