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策略,个人认为是可以穿越“经济周期”和“年龄周期”的岗位
当然,优秀的品牌策略人往往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敢于坐冷板凳,才可能成为香饽饽。
有些人抱怨为什么自己在七八月不结果,我觉得可以思考的是,当初三四月自己是否在播种。
这篇文章其实是为了回答很多朋友的问题
因为品牌策略岗的薪资和私单相对还算不错,并且还越老越值钱。
所以经常有很多朋友跟我说“能不能专门写一篇系统的品牌策略文章作为入门”。
我现在先写一个6千字的简版,马上就会写1-2万字的详版。
接下来我将系统把我十年做品牌策略的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到你一些灵感。
文章目录:
1. 品牌策略在企业经营中的角色?
2. 品牌策略的定义?
3. 为什么品牌策略如此重要?
4. 做品牌策略的核心步骤?
1. 品牌策略在企业经营中的角色?
理解品牌策略的前提,需要从企业的整体框架去看。
企业经营主要包含三大策略:商业策略(Business Strategy)、品牌策略(Brand Strategy)和营销策略(Marketing Strategy)。
商业策略是从理性的业务视角出发,定义企业“要去往何方”,比如五年内实现300%的增长等量化指标。
这是企业视角,但消费者购买的并非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增长目标,而是通过产品或服务具体得到的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
品牌策略的核心作用是把商业策略中的做什么(What)和去哪里(Where)转化为消费者能理解并产生共鸣且愿意为之买单的为什么(Why)。
在做战略咨询时,客户问我,“我们到底是讲是什么,还是做什么”。
我说这些都是单向的企业逻辑,而非用户思维,用户关心的是为什么,我为什么要买你的产品呢。
这就是苹果信奉的黄金圈法则,重要的是从内往外看,找到最本质的为什么。
营销策略聚焦的是如何做(How),如何通过具体的战术组合把产品和品牌承载的价值传递给目标用户,并促成短期行动。
商业策略、品牌策略和营销策略三者之间的层级关系是动态变化的。
不同阶段主次矛盾不一,因此三者之间的重要排序也会有所改变。
企业发展初期,品牌策略主要解决“沟通效率”的问题,体现在内部的方向同频和对外的内容输出。
当企业到一定阶段,可能面临恶性价格战的难题,此时需要品牌策略解决“经营效率”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差异化和溢价权两大方面。
差异化是溢价权的前提,差异化不是单向的,要为商业目的而服务。
在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一切不以建立差异化和实现溢价为最终目的的品牌策略,都是战略资源的浪费。
2. 品牌策略的定义?
品牌策略核心解决竞争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叙事逻辑来体现:
一是解决翻译的问题,把企业单向输出的卖点问题,转化成用户关心的买点问题。
二是解决关系的问题,把企业追求的冰冷商业目标,升华成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情感链接。
基于一和二,塑造自身差异化,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 为什么品牌策略如此重要?
品牌策略关乎顶层设计,它重塑了用户感知价值体系以及解决企业长期主义经营的问题,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三大转变:
1. 升级竞争玩法,从拼产品到占心智
商业的终局是最大程度地消除不确定性,纯靠产品功能和价格厮杀不确定性太大。
与其陷入产品功能和价格的“内卷”消耗战,不如在消费者心智中开辟新战场。
品牌策略的核心,就是通过创造独特的意义和情感链接,建立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这才是品牌最核心的资产。
2. 把品牌价值转化为企业利润
品牌价值解决三大问题:
一是因为品牌溢价,卖得更贵利润更高,二是因品牌力驱动,降低获客成本,三是提升复购率,进而拉高顾客终身价值。
品牌策略的价值,就是将这种无形的信任,变成企业实实在在的利润。
3. 提升组织效率,减少内耗
品牌策略为整个公司提供统一目标和判断标准。
组织内做任何事,都需要问一个问题,我们做这件事符合品牌策略吗?
有了自上而下的统一标准,就会减少组织内耗,确保组织内所有人都朝同一方向努力。以此形成合力,让战略执行更高效。
4. 做品牌策略的核心步骤?
品牌策略包含了从顶层设计到底层执行的整个链条。
其本质是在回答五大问题:品牌为何存在?为谁存在?我们是谁?如何向用户表达?如何做品牌管理?
第一阶段是战略原点,是回答“为何存在”和“为谁存在”的问题
出发之前,先要想好为何出发。在做任何事之前,先要想清楚目标是什么。
1. 洞察市场与竞争格局
做任何的战略之前,首先要清楚战场形势,先要深刻理解行业的游戏规则、势力划分与未来趋势。
这个步骤主要通过客观分析画出战场地图,而非陷入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品牌破局的切口。
具体来说,主要包含四大步骤:
先看大环境:了解当前的政治、经济、政策、社会文化、技术等宏观趋势,判断哪些对你有利,哪些有风险。
再看小行业:搞明白在你这个行业里,谁说了算,钱都往哪流,新玩家进来容不容易,有没有可能出现新的替代品。
然后深入研究对手:它们是怎么定位的?产品有什么优缺点?顾客到底怎么评价他们?找到它们没做好的地方,就是你的机会。
最后审视自己:结合你对外部市场和竞争的了解,以及对自身优劣势的分析(也就是SWOT),最终判断出哪条路才是你最应该走的、胜算最大的路。
关键产出:《市场趋势与机会洞察报告》、《核心竞争对手品牌战略架构分析》、《品牌战略SWOT分析矩阵》、《初步战略机会点假设》。
2. 圈定目标用户
商业就是创造价值,价值是由目标用户来评判的,“脱离目标用户谈价值就是耍流氓”。
不要妄想着我们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一个品牌不可能讨好所有人。没有用户的针对性,就没有定位的聚焦性。
所谓“圈定目标用户”,就是要想清楚“我们到底要为谁服务?”,然后把所有资源都集中在他们身上。这是一个做出取舍、实现聚焦的关键决策。
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三步:
首先是市场细分,就是先把整个市场上的客户,按照特定标签、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价值观等标准,分成N个不同的用户群体。
然后是目标选择,从这些圈子里,根据我们自己的优势和市场机会,选出一两个我们最有把握服务好的“主攻圈子”。选择他们,也意味着要放弃其他人。
最后是用户画像,就是要把这个“主攻圈子”里的人,想象成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给TA起个名字,想清楚TA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心里最渴望什么。之后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让TA满意。
关键产出:《市场细分与目标选择分析》、《核心用户画像档案》。
3. 明确品牌内核
在了解了市场和客户之后,你就得向内看,搞清楚自己公司的“灵魂”是什么。
这能确保你不是为了短期利益而迷失方向,让公司上下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努力。具体来说,这需要想清楚三个核心问题:
我们现在具体是做什么的(使命)?
就是要用最简单的话,说清楚我们的主营业务是什么,主要在为谁解决问题。
我们未来想做成什么样(愿景)?
这是给公司画一张未来的蓝图,一个让所有人都向往和努力的远大目标。
我们做事的底线和原则是什么(价值观)?
就是要定下几条大家必须遵守的规矩,无论如何都不能违背。这决定了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只有把这三个问题想清楚,才能让品牌策略有根可循有法可依,确保方向不跑偏。
关键产出:《品牌MVV(使命、愿景、价值观)核心声明》
第二阶段是战略内核,回答“我们是谁”和“我们靠什么赢”的问题
1. 品牌价值主张
在确定了你要为谁服务之后,下一步就是你要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这个价值是差异化的。具体来说,主要从两大方面思考:
第一,彻底搞懂你的用户
不仅要知道他们想做什么事(任务),更要挖出他们在此过程中的烦恼(痛点),以及他们内心真正渴望得到的价值(期望)。
第二,清晰地说明你的解决方案
针对他们的每一个痛点和期望,清楚地讲明白,你的产品和服务是如何帮他们“止痛”,并给他们带来“惊喜”的。
这一步的核心是解决“价值同频”的问题,确保用户想要的价值=我们理解和提供的价值。
2. 品牌定位
品牌价值主张是综合定方向,品牌定位是聚焦找杠杆。
品牌价值主张可能存在多个,但品牌定位一定找到最能打动用户,也最独特的唯一记忆点,然后集中资源去占据这个点。这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在哪个赛道上比赛(POP)?
你得先清楚你的竞争对手是谁,以及这个赛道上的“及格线”是什么。别人都有的,你也得有,不能有明显短板。
你最独特的绝招是什么(POD)?
这是最关键的。你必须找到那个你做得比所有人都好、顾客又真正关心、且对手很难模仿的唯一优势。
你决定放弃什么(Say No)?
定位的核心就是做取舍。想清楚你要成为谁,就意味着要放弃成为其他人。
不要试图满足所有人,要把所有资源和精力都聚焦在你最独特的那个优势上。
最后,你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句式,把你的定位想清楚:
对于[什么样的客户],我们的品牌是[哪个领域里],最能[提供什么核心好处]的,因为[我们有什么独特之处]。
关键输出:《品牌定位声明》、《品牌定位分析象限图》、《品牌定位分析金字塔》。
3. 支撑体系
品牌定位是品牌表达的“是什么”,而用户想的是“为什么”,论点提出之后便是论据论证。可以从以下五大论据进行思考:
产品性能:首先你的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
品牌实力:品牌有无实力给到产品以保障,给到用户以信心。
用户口碑:买了的人是如何评价的,他们是推荐、中立还是劝退态度?
权威背书:这里解决的是公信力问题,有什么专业机构的认证、获得过什么行业大奖或有什么权威媒体推荐。
企业价值观:做公司就是做人,这家公司靠谱吗,价值观有无黑点。
关键输出:《品牌信任体系清单》、《核心营销材料证据汇总清单》 。
第三阶段是品牌沟通,回答“我们如何被认识和记住”的问题
1. 品牌口号
口号服务于战略,而非创意本身。不要抠字眼和玩文字游戏,偏离品牌策略的口号都是无意义的。
追求感染力而非信息量。不要想着啥都要讲,如果只说一句话,如果只说1-2个关键词,到底是什么。品牌口号的核心就是聚焦和取舍。
重复是口号的生命。一句口号的价值,是通过在所有沟通渠道中长期、一致、大量的重复才得以建立的。选择一句口号,意味着做出了一项长期的战略投资。
品牌口号要根植于心,一定要重复重复再重复。重复有三点,一是要不断打广告做触发,二是所有输出物料尽量展示,三是口号不要频繁变。选定一个品牌口号,其实就意味着一项长期的战略投资。
关键输出: 《品牌口号阐释及其使用规范》。
2.品牌叙事
事实是陈述逻辑,故事是煽动逻辑,好的叙事总能让人记忆、感动和共鸣。
成熟市场是物理攻击,卷参数和卷价格,除非产品是碾压性优势,不然就可能会被同行碾压。很多今天看似独有的技术,可能明天就开始烂大街。
品牌叙事则是魔法攻击,直接单开一个象限进行竞争,建立的是基于情感和价值观的坐标系。
消费者可能因为一个更低的价格而背叛你的产品,但很难背叛一个与自己价值观深度共鸣、陪伴自己成长的品牌故事。
叙事,就是将品牌抽象的“灵魂”,翻译为具象化、可被感知的“行为”和“场景”的最佳载体。
它让品牌的价值观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角色和情节,从而让消费者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并认同“你是谁”。
甚至还会主动参与到你的叙事中,变成这个叙事中的一员,融入进来变成叙事共同体。
关键输出:《品牌叙事内核与原型定义》、《品牌故事库与应用指南》、《品牌叙事共同体构建策略》。
第四阶段:品牌激活、管理与进化
1. 品牌管理手册
品牌管理手册,就是将品牌策略体系变成一套可执行可落地的标准工作手册。
首先是颁布品牌宪法(Brand Book), 它是品牌所有表达和行为的最高准则与评判来源。
其次是组织内部宣讲,一个连内部都不能理解的品牌,又如何能保证外部的消费者理解呢。
最后是提供高效的工具包,建立一套统一、高效的品牌资产管理中心,将所有官方、最新的品牌素材收纳其中。保证作业的效率性和传播的统一性。
关键输出:《品牌管理手册》、《品牌管理资料局域网网盘》。
2. 品牌体验管理
品牌就是所有用户触点的集合,对于用户而言,任何一个与品牌接触的点都能影响对于品牌的印象。
一是可以画出用户旅程地图
真正从用户视角,设身处地真正体验用户可能遇到的触点集合。在触点中,找到可优化的点。
二是打造“Aha”时刻
面面俱到不太可能,但我们可基于“峰终定律”,找到1-2个关键环节,做出120分的惊喜。而这个巅峰体验,就会极大影响用户的品牌认知。
关键输出:《客户旅程地图与触点体验标准》 、《用户体验Aha时刻设计方案》。
3. 品牌沟通管理
品牌策略梳理是确定说什么和怎么说,接下来需要真正和用户去说去互动,去真正影响用户的认知。
一是做大事件做破圈,二是做日常内容持续影响用户认知,三是搭用户社群近距离与用户沟通和共创。
关键输出:《年度整合营销传播规划》、《品牌核心内容日历与资产库》、《用户社群沟通SOP》、《KOL合作策略方案》
4. 品牌健康管理
品牌战略并非一次性规划,而是一个需要持续管理和优化的动态过程。
具体来说,主要需要完成两项核心任务:
第一,是建立一套关键指标监测系统
定期追踪几个核心数据,以了解消费者是否知道你的品牌(知名度),对品牌的印象如何(美誉度),以及他们推荐品牌的意愿有多强(净推荐值NPS),以此客观地了解品牌的健康情况。
第二,是根据监测结果来调整行动
数据的价值在于指导决策。通过定期复盘,分析指标变化背后的原因,并据此制定下一步的优化方案。
关键输出:《品牌健康度仪表盘》、《品牌战略复盘与优化方案》。
总结:
品牌策略的本质,是放弃在产品功能与价格上的“类比式”内卷竞争,回归“为谁创造何种独特意义”的第一性原理。
其核心手段是叙事。它将理性的“卖点”翻译为感性的“买点”,将产品升华为情感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