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给藏锋贴的标签是“高能量”。评价是:高能量之人成事的概率更大。
我总结成一个公式,高能量=愿力×心力。
愿力是你的战略意图,定义了“我是谁”以及“我要去往何方”。
心力是你的核心资产,决定了你是否有足够的能量,去实现这个意图。
愿力清晰,则有判断标准。心力管理有效,便能更高效达成目标。
文章目录:
1. 什么是愿力?
2. 如何找到自己的愿力?
3. 好愿力具备什么要素?
4. 愿力如何落地?
5. 什么是心力?
6. 如何管理自己的心力?
1. 什么是愿力?
愿力一词来自佛教,原指“到达彼岸的力量”。在日常语境中,可简化为:愿力=想清楚要去哪+不管多难都要去的笃定。
佛教说“愿力不可思议”。观音菩萨发愿“闻声救苦”,阿弥陀佛发愿“度尽众生”。
愿是方向,力是不退转的坚持。一旦立下大愿,即使万难,也誓必前行。
人生最幸运的事,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找到值得一生追随的目标。
一个好的愿景,是一个会让你心潮澎湃、忍不住早起去实现的终局,它回答的是: “我究竟想过怎样的一生?”
这是一种超越日常琐碎的存在感和意义感。
2. 如何找到自己的愿力?
愿力主要有三大来源:眼里发光+无法忍受+愿十年如一日投入。
眼里发光:哪件事你一想到就会两眼放光、激情澎湃?如果不考虑当下限制,你最想去做的是什么?
无法忍受:你的逆鳞在哪里?你最不能忍受的是什么?
十年如一日投入:哪件事你可以前期完全不看结果?即使无人支持,即使众人非议,你的内心依旧坚如磐石!
3. 好愿力具备什么要素?
好愿景有三大要素:聚焦+煽动+落地。
一是聚焦且清晰:不要抽象,要具体。
二是足够有煽动性:一想到它,你就不自觉嘴角上扬,内心兴奋不已。你知道很难,但又觉得并非没有可能,你只要踩准节奏和足够努力便有机会达成。
三是可拆解可落地:大愿景必须能拆成小动作,拆解的逻辑为:大愿景→阶段目标→具体行动→日常习惯。
愿力就是战略选择,就是取舍。它能帮你找到人生的主要矛盾,以判断哪些事情值得做,哪些事情做起来没啥意义。
4. 愿力如何落地?
愿力的落地主要有两大逻辑:目标法则和时间法则。
一是目标法则,也就是OKR的逻辑。O是Objective,是愿景,是终极目标。KR是Key Results,是路径,是关键结果。
比如我的O是40岁退休,关键词放在退休上。主要分为两大KR,一是主动层,存到一定的钱。二是被动层,铺好被动收入的渠道。基于这两个KR,就可确定自己的动作A,也就是Action。
二是时间法则,也就是在某个节点需要达成某件事。
越早悟,越杠杆。很多事情难,非在这个事情本身,而是在于何时走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比如我想30岁前看1000本书,那我就从20岁开始,用10年的时间来达成。
又比如我想40岁前退休,而这个目标是在30岁时便已立下,那就有10年的时间来步步为营拾级而上。
大多数目标难,不是因为目标本身,而是因为开始得晚。
如果一件事情很难,就从3年前,5年前,甚至10年前开始。
5. 什么是心力?
心力就是一个人可用于思考、行动和管理情绪的内在精神能量的总和。
有人萎靡不振,有人能量十足,这便是区别。
心力=动力×专注力×定力x承载力。
动力:很多人做事总是提不起劲,觉得没意思。这里的动力是有激情有好奇心有使命感。
专注力:可随时集中注意力,拒绝外界干扰,保持清晰思考。
定力:长期坚持,不被诱惑、压力或短期结果动摇。
承载力:处理情绪、压力和不确定性的能力。
有心力之人,清晰、坚定且坚韧。无心力之人,分心、焦躁且疲惫。
6. 如何管理自己的心力?
先做诊断,再做管理。
心力的最大问题,不是太少,而是浪费。
目标太散:同时扑在太多事上,心力被分割。可以有很多目标,但一定要在一个大策略之下,不然就是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与飞轮效应。
注意力碎片化:拒绝奶头乐信息,拒绝无效社交。
情绪内耗:不要太在意他人眼光,也不要各种自我纠结,因为这两者在很多时候都不能带来任何意义,还会内耗你自己。
心力管理主要有三大关键。
一是聚焦,心力必须花在刀刃上。二是充电,比如睡眠、运动与冥想。三是节流,对于最终目标没有意义的,不要去掺和,你的心力有限,不要浪费了。
我会经常做心力复盘,看浪费在了哪些地方,时刻保持让有限的心力用在最值得的地方。
总结:
愿力与心力,互为因果。
愿力是战略,是“以一当十”的杠杆支点,决定方向与意义。心力是战术,是“以十当一”的资源聚焦,保证落地与执行。
找准愿力,为心力设立边界和优先级。管好心力,才能让愿力真正落地。

小程序
扫码打开微信小程序
APP下载
扫码下载市场部网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