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VS场景:为什么足力健在斯凯奇面前输得彻底?

营销管理
李倩说品牌
4小时前

足力健最近出了个新闻,他们在河南悄悄开始了自己品牌的第二条曲线:足力健有机食品店。

店里除了没有老人鞋,吃喝用品一应俱全,从4.9元的速冻饺子到果汁饮料。据说门店已经40家了,有机食品店会员数也超过了8万人。

足力健的这次战略大转移,定准了下沉市场的老年人的高频吃喝需求。

一个好好卖鞋的品牌,怎么卖起速冻饺子来了?卖鞋卖不动了吗?

数据显示,足力健从2020年开始连续亏损,老人鞋市场也被斯凯奇等品牌不断分走。曾经被定位派奉为圭臬的品牌,为什么走不动了?

我概括出一句话:足力健定位的是“老人鞋”,但却没真正研究透“老人”。

老人这个词太大了,而且这个词的定义随着时间发展不断变化,足力健脑子里对老人有个模糊的定义,既然老人画像不精准,就缺少精准的产品、价格、渠道、营销的匹配。

搞下来,反而不如不定位人群、而是定位舒适科技的斯凯奇发展空间大。

事实上,这也是定位人群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人群是很不稳定的一个要素,一则大,二则易变。

01

谁是老人

老人这个概念太宽泛了,60多岁是老人,90多岁也是老人,但五六十岁的老人和八九十岁的老人几乎是两个物种。

足力健到底是做给谁?显然60左右的人自己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是老人,而890岁的老人自己是否还有买鞋的意愿或能力?一双鞋他们得穿多少年才能坏掉?

所以,初老市场,压根不喜欢足力健,他们喜欢的是:斯凯奇。毕竟同样是舒服、一脚蹬,熊猫鞋这样的说法洋气多了,给他们留足了面子。

除了年龄,还有地域。一二线城市的老人和小镇老年,也不是一类。

这个点上足力健似乎默默做了选择,所有的店面选址几乎都选在了便宜一些的街边和社区店,这就把消费力更强的城市老人和shopping mall留给了斯凯奇这样的品牌。

最后,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选择下,足力健的老人,变成了下沉市场里的老老人

image.png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概括一下品牌人群印象就成了:三四线城市以下、75岁以上的老人。这样的人群反向也影响了他们的产品设计、开发、服务方式、渠道特点等。

顾客和品牌是相互影响的。如果一开始没把顾客想清楚,过程中全靠潜意识推动,就会有一天走到窄路上。

02

“老人”一直在变

2015年足力健创立品牌,距今10年。一代人已经老去,新一代人的想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更何况中间还经历了“口罩”这种对人的三观强行修正的人类大事件。

换句话说,10年前的服务方式和产品设计在今年可能都已经落伍了。

今天的老年人是否还会被半跪式试鞋打动?是否还会被宽敞舒适的穿着体验打动?

人,是最大的变量。

定位定在人群上,短期内会很有效,长期要不断调整不断迭代。这对企业战略落地是个挑战。

03

最重要的是:竞争格局也变了

做生意,千万不要祈祷自己爆发,聪明的企业家都是悄悄赚钱,猥琐发育。那些大张旗鼓说自己爆了火了的,绝大多数都是需要融钱的。

一旦一个事被所有人都关注到,就离给自己惹事不远了。

老人鞋过去的高调,引来了鞋市场无数双虎视眈眈的眼睛。

光是有老人鞋这个类目的鞋子品牌大概有600多家,一旦一个类目火了,同行谁会觉得自己做不了呢?

足力健老人鞋的护城河并不高。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几乎没有强势长板。

反倒是斯凯奇这样的品牌很聪明的抓住了闪穿科技这样一个痛点场景 + 科技门槛的点,在“内容体验”上下足了功夫。

image.png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20255月,斯凯奇又被巴西著名的赋能式投资机构3G资本纳入麾下,未来针对舒适科技再进行一通成本精益管理,反而更像会赚钱的样子。

04

当人群遇到场景

足力健品牌是典型的人群逻辑起品牌,早期很爽,后期很慌。现在终于走上了吃干榨净这个人群的路子,开始卖老年人的一切。

斯凯奇更像是痛点和场景逻辑起品牌,舒服的鞋,不管是什么年代,什么人群,都需要,哪个人群最需要我就卖哪个人群,哪怕最后买我的全是腿脚有问题的病人也没问题,生意会一直稳。

深挖一下不舒服的场景有哪些,很快他们发现了穿鞋提鞋这个场景,一脚蹬闪穿科技广告顺势打的满大街都是,效果很好。

写在最后

在类似鞋这种生活消费日用品类里,我们定义一个品牌时,就不能想着通过定位某个人群一路保底,不能幻想一开头快、后面快、最后还是快。

因为,所有的快,终究是要拿慢来换的。就看你想要的是前面快还是后面快,你想要的是一个了的品牌还是一个长青的品牌。

一旦选了开头快,就选择了永动机的节奏,后面就要提醒自己,不断迭代,反复腾挪,创新不能停,哪个品牌能做到这样呢?

品牌的生命力,不在于一时爆火,而在于穿越周期的稳健增长,未来十年,“内容体验”将成为品牌生存的重要法则。

随着我们新的内容体系建设完成,《添梯“内容体验”工作坊》出炉了,赋能企业家与核心团队,系统构建从产品到内容的品牌韧性,将短暂声量转化为生生不息的品牌资产。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