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内容有“种草力”?

营销方法
营销老王
9小时前

今天和团队在复盘服务品牌们的周进度,谈谈种草内容写作。

为什么很多种草文案看了没感觉?写得“很全”,产品卖点不少,用户可能有的痛点也都提了一遍,但消费者看完之后,内心毫无波澜,手指一划,瞬间就忘。

而另一些内容,可能只讲了一个点,却让消费者瞬间被击中,迫不及待地想要拥有。

这其中的天壤之别,区别在于:前者是在“提及信息罗列卖点”,而后者是在“解决一个具体的痛点”。

一、为什么“痛点罗列”和“卖点罗列”会失效?

1. 用户麻木了

在信息爆炸的小红书,用户快速滑动屏幕,他们的注意力是非常宝贵的,只会抓取最醒目、最相关的信息。一篇笔记里塞进三四个痛点,他一个都听不住,结果就是全部忽略。

2. 信任源于“专注”,而非“全面”

当试图证明产品“无所不能”时,用户潜意识里的反应是:“什么都不精”或“在吹牛”。相反,如果你能在一个点上讲得极其透彻、令人信服,用户会默认你在其他方面也不会差。深度,本身就是一种信任状。

3. 行动力来自“强烈的冲动”,而非“微弱的认同”

用户下单,往往是被一个无法抗拒的理由推动的,也就是购买理由。这个理由,通常是一个很痛的“痛点”,轻微的痒点可能获得点赞,但只有尖锐的痛点才能促成购买,而且这个痛点,一定是让用户觉得只有你这个产品可以实现。

二、如何做到“很痛的痛点”?

第一步:找到那个“最痛的痛点”

这需要你做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放弃“宝妈、白领、学生都适合”的想法,聚焦到你最核心的那一群用户,找到他们最高频、最困扰、最愿意付费解决的问题,举个按摩仪的例子:

错误:缓解颈椎病、放松腰部、改善睡眠、送给爸妈……

正确:如果你的目标用户是上班族,那么他们最痛的点不是“治病”,而是每天下午在工位上,脖子僵硬、头脑发昏,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那种烦躁。

第二步:用“场景+感受”将痛点场景化

不要陈述痛点,要把它演出来。让用户一看就觉得:“这就是我!”

错误写法:“更年期睡不好,很难受?”

优秀写法:“一到下午2点,脑子就像一堆浆糊,整个人都是晕的,靠在椅子上感觉都会昏睡下去,打字都是飘的……姐妹们有同感吗?”

通过细节和感受的描写,将用户带入他们熟悉的情境中,唤醒他们的“痛点”共鸣感。

第三步:解决方案要展开

你的所有产品如何提供了解决方案,要展开!要展开!要展开!

第四步:提供产品的“证据”

说得好听,凭什么信你?针对这个核心痛点,给出最直接的产品证明。这就是产品有关的卖点、信任背书等。

三、总结:打造有效种草文的公式

精准人群 + 一个核心痛点(场景化描述)+ 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证据(卖点支撑) = 一篇打动人的种草文

在内容营销里,死磕一个痛点并将其打透时,内容就更加容易打动用户,形成下单。种草前,问自己:如果用户只能因为一个理由购买/推荐我的产品,那会是什么?然后,聚焦它。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