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有些职位不是要来的,我到今天这个职位从来没有要过,都是自己一点一点爬上来的。”
——华盛轮胎 张静
这是生意叙事第四期的对谈,采访对象是我用「生意叙事」方法辅佐的企业二代接班人。
这两年我接触的老牌企业,都到了二代接班的行业转型节点。二代接班之后,通常会把很新的经营理念接引到企业里,怎么跟原有的体系磨合、怎么构建企业新叙事或者推进旧叙事都是很重要的课题。
趁着出差,我对话了我的客户——华盛轮胎的张静。
作为中国轮胎行业里少见的女性接班人,张静身上交织着多重矛盾特质:学艺术出身却喜欢搭建系统、企业身处县城却要布局全球市场、明明是富二代却不敢买豪车……
在行业从“躺着赚钱”到“内卷突围”的转型期,她的经历刚好是中国制造企业传承的研究样本:没有霸总戏码,只有持续十七年的“责任突围”。
*下面是我们的对话实录。文章是播客的浓缩版,如果你想听完整版,可以去小宇宙搜索「梁将军精读会」。
01
没有霸道总裁戏码,废料堆里走出的女掌门
梁将军:这两年我接触的老牌企业,老一辈都在慢慢退居幕后,到了二代接班的行业转型节点。二代接班之后,一般会把很新的理念接引到企业里,怎么跟原有的体系磨合是个很重要的课题。所以,今天和我的客户——华盛轮胎的张静,聊一聊二代接班的思考。
张静:一代大多兴起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二代基本上都是 80 后或者 90 初出生的,正好到接班的时候。一代们创业的时代处于很多行业风口,只要胆大能吃苦做什么都能成。
我们公司经历过轮胎最好的时期,那时候根本不需要业务员,客户直接找好大货车在公司门口等着,我们的轮胎硫化出来还热着,客户就开始打款抢货了。
但当二代接班的时候,行业已经非常内卷了。如果我们想出圈,就要多维度去思考、做很多事情,才能让大家记住我们的品牌、认可我们的产品。
梁将军:我认为上一辈享受的是资源红利。大家抓到一个时代的机遇,有一点资源,进去了我就可以赢,而且赢得非常舒服。到这一辈就变成认知红利了,我们必须把事理解对了才能做对,要不然就把生意搞死了。那你介绍一下你自己和你的企业呗,那个年代的华盛和这个年代的华盛有什么变化?
张静:大家好,我是张静。2008 年毕业就来到华盛,到现在已经十七年了。
华盛从 1983 年成立到现在有 40 年了,年营收 40 多个亿吧。这些年里我们做过胶管制品、自行车脚蹬子的橡胶、自行车把手的橡胶……总之就是一直在做橡胶相关的事,没有做任何其他的投资,哪怕是房地产。
我觉得我们企业在同行中,是一个比较注重人才和科研的企业。中国轮胎以前是没有自己的技术的,以前我们的技术都来自外资技术人员的支持。但是,技术是决定轮胎品质的关键,所以我们这些年和很多科研机构建立了联合教学基地,未来也会搭建研发基地。我们特别希望企业稳健发展下去,让中国轮胎在世界上挺直脊梁。说大一点,就是实现咱们一起给企业找到的叙事“让世界为中国轮胎骄傲”。
梁将军:你刚进公司的时候第一个职位是啥?
张静:我进公司的时候刚大学毕业。家里人想让我去学校当老师,我立马否决了。因为我的想法很特立独行,是一个不想被束缚的人,既不想进体制,也无法去打工。
又因为我是学设计的,后来跟家人商量,不然花十几万开个设计公司,但他们认为创业太累,而且小创业会占用我很大的精力,收益不见得会好到哪里去。于是,我就在自己家企业呆着了。我进公司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卖废料。
梁将军:卖废料?具体是怎么做的?
张静:轮胎的废料有包装带来的托盘、钢丝、包装膜,还有一些废胶等等,这些都会有专门的人回收。比如,他们会把废轮胎里面的钢丝剥离出来,用废胶做体育场的跑道、篮球场的地面。
梁将军:是你家里安排你到这个岗位,还是你自己选的?
张静:说实话挺残忍的。我进公司的时候,家里人把我丢到公司就不管了,不会告诉我应该去哪个部门做什么。但是,我的性格不允许自己闲着没事干,我会自己主动找事干。
当时,我跟财务一个办公室,看见有人经常来交钱,才知道原来轮胎还会产生废料。因为是自己家的企业,所以看到钱会很敏感。而且,我天生就有「倒排查」思维,我遇到一个工作会先倒排漏洞,再反思工作应该怎么做。
看到有人来交钱的时候,我就会想这个镑是怎么过的?有没有遥控干扰?他们在装料的时候,有没有把好料装进去?价格是谁跟你谈的?有没有公开招标?
我们那个时候刚建厂,人员配备没那么充足,我发现废料基本上是被一人包办的,从找人来拉废料到过磅到收款到出门只有一个人。轮胎厂的废料有时候一年能有几千万,这样肯定不行。所以,我开始主动接触处理废料的工作。
梁将军:那人不好奇吗?怎么有个美女过来跟我谈废料买卖?
张静:没有好奇。当时公司实在卖不了的一些废旧垃圾,我们会处理给收废品的老大爷。但是,废铁会比较难处理,因为废铁一处理就是上百吨,需要招标,也就是跟第三方斗智斗勇。
通常来说,我们锁定一家后为了防止对方反悔,会让他们先交几万块钱押金。但因为废铁是按吨卖的,里面肯定有好有坏。有的人会挑几万块钱好铁后跑路,刚好抵上押金。
梁将军:你算过他们到底黑了你多少钱吗?
张静:没有。我不大喜欢算造成了什么损失。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也无法挽回了,算了之后反而会让自己心里难受。就像有些人是有记账习惯的,但我从来不记账。但我花钱的时候会先框定自己的认知,做到心里有数。
梁将军:那你在卖废料这份工作里学到了什么?
张静:我接触这份工作后,短时间之内成长很快。它很好地锻炼了我的采购能力。
比如,我现在在集团会负责一部分采购工作,当然我自己不会去谈价格了,但是我会监管他们的工作流程。当年卖废料的过程,让我很清晰地认识到流程是帮助我们做管理的最好的工具。
当然,这个流程得是我自己认可的。通过我的经验验证后,我认为它的漏洞能在我的掌控范围内,我就会放手让底下人去干。很多企业的老板不敢放手,财务、采购、销售、生产都是老板和老板娘一把抓,本质上就是因为他们更信任的是自己,不信任别人。他们为什么不信任别人呢?因为他们没有设计一套能帮助他们管理的工具。
梁将军:卖废料这件事你干了几年?
张静:干了两三年。我介入这个公司的业务是从废料入门的,后来慢慢开始负责公司的工资体系。比如,计件标准、定岗定编,怎么避免窝工等等。
很多轮胎企业的员工都来自周边的村镇,相互之间都是亲戚朋友,就会存在窝工的现象。一个车间主任会给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安排很轻快的活,也会导致企业窝工。后来,我一点一点优化了我们的管理流程。我们会跟管理人员定好一个工序需要多少人,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
在企业还没有智能化系统的时候,每个工序干的活和数量全靠统计员来盘点,我们还得防止统计员跟车间里的员工同流合污。那段时间做管理其实挺累的。
梁将军:定岗定编这事是你主动想干的,还是你爹妈安排的?你看你进公司先接触了财务,又干了人事,基本上把一个公司最重要的两块抓住了。抓住这两块,一个公司的命脉就抓住了嘛。
张静:没有,都是自己要干的。
梁将军:我看到有些二代接班的时候,会直接跟自己的爹妈说,我在管培生岗位上待几年,你就要把我提到接班人的位置。你有过这种想法吗?
张静:没有,我觉得有些职位不是要来的,我到今天这个职位从来没有要过,都是我自己一点一点爬上来的。
梁将军:这也可以回答很多听众或者很多读者想问的一个问题,管理一个大公司的时候,霸道总裁的戏码可不是天天上演的。
张静:是的,根本不可能。像许家印这种大佬级的人,公司到了一定体量、职业经理人机制都很健全了也许可以。但我们还在用人的阶段,最委屈的就是老板和老板家族里面的人。
02
能力即话语权,二代接班要用数字说话
梁将军:想起雷军说过一句话,他说创业都是阿猫阿狗干的,你要当不好孙子,你就当不好老板。
张静:是的。举个例子,我们有技术人员跳槽到别的公司,在别的公司干不下去了又回来,我们还是包容他,留个两三年又不行,他又跳槽了,在外面混不下去,他又回来,我们还是包容。在人才面前,即使我们再讨厌这个人,只要他确实有技术,管理比较细致,能给公司降低成本,我们就会包容这个人才。当然,人格的高压线是不能触碰的。但如果一个人性格只是跟个慢牛一样,或者天生很小心眼,我们是能容忍的。
梁将军:那你觉得比较包容的特质,是家族熏染出来的还是后天培养的?
张静:我觉得只是因为没有办法。
梁将军:必须这样做对吗?因为要维系企业的发展。
张静:对。碰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思维就是先考虑企业利益,不会考虑自己委不委屈。
梁将军:那你这么说我大概理解为什么有些二代接不了班了,因为他自己的个性还没有被磨平,他总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公司大利益之上。
张静:对,一定要想怎么才是对企业好。
梁将军:那你觉得你这些年在成长上面比较大的跨越是什么?
张静:是集团对我耐性的磨练。我学会了受委屈,看长远目标,接受现在的委屈,也大概明白了很多人内心的想法。所以,我才会逼迫自己上系统,尽量能不用人管理就不用人管理。包括我们整个集团的财务管理系统、MESS 系统、研发系统,都是智能化的。
梁将军:那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的羽翼丰满了,大约可以掌握公司的业务了?倒不是说宫斗戏啊,只是想了解你对这件事的判断。
张静:羽翼丰满要用数字说话。当我管的部门的营业额占据了公司很大一部分营业额的时候,没人敢来欺负我的时候,我觉得算是羽翼丰满了。按能接班来判断,那就是他能掌握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而且能让安排落地的时候。很多二代接不了班,是因为他们的东西没人给他落地。
梁将军:这点我深有体悟。我接触过好多二代接班的企业。二代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在公司推行不下去,你觉得他们犯的错误在哪?
张静:每个二代的情况都不一样。我觉得总的来说是:对企业的掌握度不到位,话语权不够重,别人不认可。
梁将军:也就是他只是坐到了那个位置,但是他还没有那个位置的声誉和声望,所以别人不信他。
张静:对。我认为声誉和声望是自己靠实力争取来的。什么是实力呢?就是他的专业度,哪怕是一个板块的专业度都行。比如,这个二代是学工商管理的、学财务的,那么他来到企业后要把他所学的知识,跟企业实际的业务对接好,他才有话语权。只是单纯地因为你是学这个专业的,坐到这个位置没有用,高材生多了去了。
梁将军:顺着这个话题,我们聊聊二代对公司的改革。我认为改革挺好的,但不能上来就改革,得真正地做业务,拿业绩来说话,才有资格做改革对吧?
张静:对。而且改革要分面,一点一点改。要不就从上往下,要不就从下往上。
梁将军:那你跟你父母的经营理念会有冲突吗?
张静:会有冲突。老一辈企业家的理念有很多好的地方,比如能吃苦、抓得细、会省钱,我们要主动学习。但也会产生碰撞,比如我们会在市场上投放大量的营销资源,他们就觉得怎么跟他们那个年代卖轮胎不一样?
那个年代你做出来产品就有人来抢,但如今得靠大量的宣传才能被认可。在这些方面,有些东西是他们不认可的,但是不认可也要跟他们讲。所以,跟他们之间的沟通会存在一部分“教育性沟通”。
梁将军:什么叫“教育性沟通”?是告诉他们现在的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张静:对。“教育性沟通”就是要注重沟通的逻辑和技巧。不要一上来就告诉他们要做品牌,他们可能听不懂。要先讲竞品做了什么。因为他们那个年代的竞争,就是瞅着别人做什么嘛。比如,你做什么了?他往哪卖了?他在哪建厂子了等等。
在老一辈的认知里面,同行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所以,跟他们进行沟通的时候要先讲别的企业做了什么。他们理解了,就会说好好好!赶紧弄!
梁将军:哈哈哈,这样啊。看来你们都总结出经验了。
张静:对。比如我们现在要做智能化仓库,一个智能化仓库就要投资一个多亿,在这上面就会发生讨论。
梁将军:你爸是同意建的吗?
张静:同意了。去年投了一个智能化工厂,现在已经投产了。因为现在人太难招了。
梁将军:很多时候人也不好用。
张静:主要是成本太高了。因为轮胎厂的工作需要能吃苦的人。首先,天然橡胶本来就有味,车间里的味道是无法避免的。再就是,轮胎车间设备噪音是很大的。有些 90 后虽然愿意来,但是要的工资很高,车间里重要技术岗位的一线员工月工资要 12000 ~ 15000 。
梁将军:你们是在山东广饶县,月薪过万是很高的工资。
张静:我们东营市的人均月工资在 6000 块钱左右,在整个山东省排第一。我们公司的人均工资在 8000 左右,这也是为什么我迫切地要搞智能化系统和智能化工厂。因为人工成本太高了,压力很大。
03
企业平稳推进的背后,是关系的平衡艺术
梁将军:我们再聊聊创始人 IP 这个话题。你在什么契机下开始做这件事的?
张静:创始人 IP 分三个阶段。刚开始做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大家都在拍抖音,我就拍着玩。因为我是学艺术的,会注重内容的拍摄质量也会出镜,很短时间内就涨了一万粉丝。
这个时候我想,当地人都知道我了,不能这么随便拍拍了,要锁定个人形象和内容调性,还得尽量捆绑企业。我这个人有一个特点,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于是,招了一个摄影师做随拍,企业里开个什么大会、做了一件什么事情都会宣传。
再后来,我想让大家认识到我们的企业理念、认识到我们的产品,同时传递比较积极向上的努力工作的女性形象,于是开始垂直做我的 IP 。
我们很快发现内容的传播力度还挺大的。于是,成立了内容部门,搭建了十几个内容账号。目前来说,起码行业内的人都知道我们了。
梁将军:我走访经销商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关注了你的账号。你做 IP 之后,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张静:做了账号之后,自己的社交圈子干净到极致。因为已经被很多人高度关注了,我的一言一行,我做了什么、干了什么,是非常影响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的。
梁将军:你还挺有危机意识的。我记得我们之前聊过,上产品的时候,能不能用创始人 IP 做一下背书。你说,不行,把我和企业完全捆绑对企业是不好的。万一有点风险,影响还是很大的。那你怎么看网上粉丝量级做得很大的二代 IP ?比如有一些账号接近千万粉的状态。
张静:说得绝对一点,真正的二代接班后,哪有精力天天去做 IP ?我这个也是顺带着拍一拍,没有正儿八经拿精力去做。如果真的做,肯定要在杭州找团队。
还有就是,轮胎的产品属性在这摆着呢,很难靠直播动销。
假如一个消费者在直播间里买了四条轮胎,他得拉到现线下的门店去装,但因为轮胎不是在经销商门店购买的,人家很可能不愿意给你装,不愿意给你好好做四轮定位,各种服务都跟不上。轮胎的动销还是得依赖传统渠道。
梁将军:那你介意别人喊你“二代”吗?
张静:二代无所谓啊,但我介意别人喊我网红哈哈哈。因为在我的理念里,我是不想把自己作为一个网红去打造的。我不是一个天天出去各种消费的网红,我知道守业的不易,大家也知道我是每天在公司搬砖的。
梁将军:一个家族的儿媳妇,在企业里面担任很重要的岗位,这在家族企业里是很罕见的。我看大家基本上还是很服你的,没有大的冲突,这是很不容易的。那你跟你老公在经营方面发生冲突了,你们会怎么办?因为夫妻本来是情感关系,家里会有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需要相互包容,但公司的事情很多是原则性问题,不能包容。这样的冲突你们之间要怎么化解啊?
张静:首先,在家里绝对不谈工作。他跟我讨论什么东西,我能用三言两语带过的就带过了。他有他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我是非常有自己主见的一个人,为了避免家庭不和睦,我们在家不谈工作。这个理念我也是从与生俱来的,跟我不允许我们家任何亲戚参与到企业是一样的。
因为在我的认知里面,情感和企业掺杂在一起终究是要产生矛盾的。在情感关系里,如果真的发生冲突了,只要不违背原则我能让就让。但涉及到关键原则的工作,比如销售策略、品牌建设,包括跟你们公司去谈合作等等,都是我必须要坚持的,没人反对。
梁将军:我感觉你老公内心是一个强势的人,他的原则不是很容易动摇的。
张静:是的。我们会让办公地点不要交叉。比如,我喜欢在工厂办公,他喜欢在集团管他的事,我们互不干预。反正他也能管得很好。而且,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企业好,这样相处了十几年挺好的。
梁将军:我现在对你肃然起敬哈哈。因为你能在工作的同时顾及到和家族的关系、夫妻关系,还能让企业平稳推进,这事挺难的。这不是一个原则问题,这是一个艺术问题。有些东西要坚持,有些东西要妥协。
张静:我觉得首先夫妻关系、父母关系是要保的。这些事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还是会损失一些东西,比如很多的朋友关系。
我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从来不借钱。任何人过来找我借钱,都是一分不借。如果你遇到什么难事我会帮你,比如有朋友买房子很难,我可以给你几万,你想还就还。但如果别人找我借三五十万买房子,我是不借的。
梁将军:这不是三五十万的问题,你是不是怕开这个口子?有了三五十万就有三五百万就有三五千万。
张静:对,因为这个口子一旦开了,你借给谁?不借给谁呢?
梁将军:你们在山东的广饶县做了一个很大的企业,信息源相对闭塞,但你的企业规模又是国际化的,你怎么解决人才问题、战略选择的问题呢?
张静:人才是四五线城市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到现在都是非常难的。我们为了人才,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我举个例子,不一定是实际发生的。
比如,一个人才在上海年薪有可能是 50 万,但是来我们这里就要 100 万或者 120 万,因为他们要放弃城市的舒适来我们这工作,钱不到位人家是不会来的。我们后续也会考虑在青岛买块地建个写字楼,把销售部、市场部这些核心部门迁移过去。
梁将军:其实你们也算是牺牲了个人舒适的生活,回来的。
张静:对,还是为企业妥协了。我是 2006 年在武汉读的书,当时大家的梦想就是在大城市留下。但我觉得,必须得回来,没有我们企业后面怎么办呢?
梁将军:虽然很多人也会羡慕你继承了一个很大的企业,但一直呆在一个四五线城市,而且是在工厂附近,周围没有娱乐设施,其实很无聊的。
张静:没有娱乐。比如你从北京过来嘛,我问了一圈朋友,哪里有环境好又有特色的餐厅。问下来,连上次我们去吃鸡的餐厅都不干了。因为他们说人均 200 ,消费太高了。我在这里买东西,天天靠淘宝。十几年里买大件,比如大沙发、冰箱等等,全都淘宝。
梁将军:我感觉你也没有有些二代那种,很奢侈的消费。我看你开的都是正常的豪车,不是很夸张的。
张静:我也喜欢漂亮的豪车,但是不能买。消费力当然没问题,只是在小县城里,其他人落差会很大。
梁将军:从你身上我看到,一个单纯的富二代和一个二代接班的企业家差别还是很大的。一个二代接班的企业家,买一辆豪车都要畏首畏尾。但我觉得你心里的直觉红线是特别准的,因为人的嫉妒心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很好的感情都有可能因此而崩塌。
张静:这个地方太小了,你出门不管往左走还是往右走,别人都认识。或许我在北京、上海没人认识会好一些,但在这边要顾及太多人的感受了。
梁将军:今天想揭秘富二代接班有多不容易,可能跟大家想象中完全不同。
张静:一个企业一个样,我觉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我们看来,再光鲜亮丽的企业,二代接班都会很难。没有电视剧里那种霸道总裁戏码。
04
制造业接班人的人间理想:让员工过上更好的生活
梁将军:你对企业的未来是有预期的吗?比如销量的目标。
张静:我觉得不单单是销量目标,而是多维度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企业优化到,老板既能掌控企业,又不至于太累的程度。至于销售额多大,能赚多少钱,其实是次要的。我一直认为企业能健康地运转,能给我们的下一代留一个很好的底子是比较重要的。
再就是,我们不能在企业琐碎的事情上面浪费太多的思考空间,要把精力和思考空间腾出来,去做一些更重要的事。因为我觉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老板太累的话,会没有精力去思考更重要的事。
梁将军:老板还是要留出时间顾及大战略。
张静:对。我觉得每天起码要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思考大的目标、小的目标,现在要做什么,而不是大脑和精力每天被很多事情占用着。
梁将军:你平常是怎么吸收能量或者知识的呢?
张静:读 EMBA 是个比较好的途径。同学之间、各个企业会互相借鉴。大家都是做老板的人,他们的观点和经验也都是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旦我们 get 到了别人比较优秀的那个点,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用的。除此之外就是读书以及在视频号、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渠道,关注政治和经济的时事内容。
梁将军:那你现在最大的焦虑是什么呢?
张静:我们去年做了两个工厂,目前最大的焦虑就是怎么让这个工厂满负荷运转,不窝工,并且实现产销平衡。我希望我们所有的产品都能销出品质,性价比、利润都要往上提,保住我们国内销量第三的位置,往第二去奔。我们这几年是从国内销量第六、第五、第四、第三一点一点上来的。
梁将军:你很早就进入公司,会不会觉得跟大家隔着一层,觉得在这公司是没有朋友的?
张静:会。
梁将军:你是不是感觉有人没跟你说真话?
张静:有人会说真话,要学会自己筛选。我今年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跟员工面聊,聊一聊他们工作的情况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梁将军:公司这么多人你都辐射到啊?
张静:一个部门一个部门来。
梁将军:那这么多年都在这个地方呆着,你会感觉孤独吗?
张静:会孤独,但是习惯了。任何一个老板都是孤独的,你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和你同频。
梁将军:而且你们企业比较特殊一点,在山东东营市广饶县,遇到同频的人可能更少。
张静:还好。我在广饶不太喜欢社交,基本上就是公司和家两点一线。
梁将军:那你们干很多年之后,会偶尔产生无聊的感觉吗?
张静:不会。我每天时间很满。只要心里是装着企业的,就会有很多事情要去解决,是不会无聊的。
梁将军:那你还是适合做企业的。
张静:哈哈对,而且是有动力的。起码我看哪做得不好就不爽嘛,肯定要让他们调整优化。
再就是我现在每天晚上上网课学英文,一周要上 6 节课。不过,或许是因为无聊才把自己安排得这么满,如果我觉得我不无聊的话,我不可能一周上 6 节英文课嘛。
梁将军:我问这个问题是想知道,是不是有些人天生适合创业接班,有些人天生不适合?比如有的人是偏 I 的,他对外界没有那么大的渴求,所以当他接班的时候,会发现世界跟他有很大的冲突。
张静:我觉得还是出于责任心,如果你对企业或者对父母有责任心的话,是不可能退缩的呀。
梁将军: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念头,这班我不接,做一个富二代就好了。
张静:不接的话,这摊咋整?公司 8000 名员工,五六个工厂就没法搞了,没有选择啊。
梁将军:你认为自己是没有选择?
张静:对,我觉得是没有选择。有些二代接不了班,或许是他觉得企业规模不是很大,或者是他有职业经理人。我觉得我们企业不接是不行的。我们也想把企业调整到上市以后,让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让我们的后代不需要这么累。
梁将军:你享受这个累吗?
张静:会享受这个成就感。当做一件产品被认可、做品牌被认可的时候会有成就感。特别是走访门店,碰到多年追随我们的经销商伙伴的时候,挺高兴的。
梁将军:除了把公司做好,你人生还有其他理想吗?
张静:我觉得把公司做好就很好了。真要说的话,更大的理想就是我希望我们企业的员工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有 8000 多名员工,背后就是 8000 多个家庭。
偶尔有人在抖音上给我留言,问我河南水灾、西藏地震捐钱了吗?捐了多少钱?当然我们会捐,但是我不愿意别人这么质问我。后来,我自我安慰,我们的企业支撑着这么多个家庭,已经为国家做了贡献了。
将军总结
在制造业的接班战场上,张静用十七年时间撕掉了所有浪漫想象。当传统企业传承被简化为权力交接时,她证明真正的接班是责任体系的再造,而不是上演霸总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