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个系统化的工程,品牌就像血液从基因里灌输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行为意识里。品牌不应该作为独立的部门而存在,曾经的市场部是帮助销售打开市场,获取leads线索,做动销方案。
新媒体内容部是获取流量,制造品牌热度。从来不应该被割裂开。人们总喜欢把生意差归到流量难,没钱投放广告,其实大错特错。
流量是让人们快速看到你,流量背后的产品和经营是长期生存之道。列出10个实操模块,是每个品牌市场从业者必须修炼的内容。
1、 搭建新媒体账号矩阵:
一个新的品牌,哪怕是白牌。都需要超越产品做一些品牌故事,这些品牌内容如何承载呢?
就是企业的新媒体矩阵,是对外的表达窗口。通过多种内容形式,去传递给消费者,合作伙伴你品牌背后的故事,和别人的差异在哪里。
平台常见的是企业官号,小红书企业号,抖音蓝V号,微信服务号,订阅号。如果是代理商to b,还有内容素材库(云相册)。
不同的平台做什么内容形式?通过什么样的人做?表达的调性是如何?内容更新的频次是如何,通过哪些可控的渠道把内容传递出去?
当内容稳定后,有哪些可行性的方法帮助账号涨粉丝,让账号的规模和生意一样匹配增长。
这些是新媒体矩阵需要思考的内容,两个步骤,第一步围绕内容框架做文章,第二步围绕用户增长做文章。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方向及目标。
2、产品定位价值主张提炼:
面对一个新的产品,在做营销之前,需要全身去了解产品研发设计的动机,满足什么用户什么场景下的诉求。应用特劳特的定位,梳理产品已有的优劣势。
提炼独有的价值主张,也就是新媒体表达slogan的精简。反复推敲和市场调研后,让你的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个独特且有利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品类或特性的代表,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商业竞争的终极战场不在工厂或市场,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比如,凉茶那么多,配方也差不多。为啥现在王老吉是凉茶的代言饮料,早已深入消费者心智。
常见的三种定位策略,开创者,抢先定位;跟随者,关联定位;挑战者,重新定位。
第一,抢先占位:成为某个品类的“第一”,如可口可乐是“正宗可乐”,凉茶行业的王老吉(后加多宝)定位为“预防上火。
第二,关联定位:与市场领导者建立关联,如百事可乐定位为“新一代的选择”,与可口可乐形成对比。
第三,重新定位:挑战竞争对手的弱点,如七喜定位为“非可乐”,避开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直接竞争
3、传播策略及背书塑造
传播策略,涉及到新品的预热节奏,类似车企的发布会,大订和小订。
传播策略,一个是通过别人的扣来说你品牌的好话,一个是通过自己的扣来表达品牌的优势。通过别人可以按照费用预估,做达人代言人营销,商单合作。通过自己,新媒体内容创作各种内容去表达品牌优势。
品牌背书,则依赖权威认证、明星合作、用户口碑和行业背书。权威认准,包括做个市场地位确认书(尚普、沙利文、艾瑞等)行业领先的信任背书,明星合作是找到和自己品牌气质匹配的明星,做声量。
用户口播,通过海量的案例来传递品牌真实口碑,行业背书包含各种专利,独有的认证等。是品牌背后的支撑,传递给你的用户一个信号,你这个品牌有实力,不一般,值得信赖。
4、外部媒体整合营销:
梳理下你的品牌品类,外部有哪些媒介能帮你发声。可以多维度分类去梳理你的媒体资源,根据预算和需求进行匹配。
B端营销,做给经销商合作伙伴品牌声量的垂类媒体;C端营销,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头部博主。其他组合营销,包括高铁媒体、影院媒体、地铁媒体、楼宇广告、电梯广告等。
值得一提的是分众的电梯广告,除了单纯的做场景的媒介展示外,结合《定位》理论帮助品牌方,站在投放之外看品牌独有的价值主张。
投什么媒介,花多少钱,哪个先投都是有节奏,有明确动机。
5、内容种草及标准明确
提到内容种草,离不开的是小红书。KOL和KOC如何分配,找到什么样的达人,用什么样的内容形式,去表达产品独有的价值主张,是内容种草的核心诉求。
而且投放之前,都有心里预期。拿小红书来说,曝光笔记,转化笔记的占比是多少。曝光的话,对应的北极星指标是哪些?
是帮你内容种草做账号筛选,和合作后的数据复盘的风向标。比如,阅读中位数多少,单词互动成本多少,赞藏比数据多少。有了具体的导航数据,才有评判好坏的标准。
现在数字化营销,任何运功动作背后都有可视化的数据跟踪,并且能从短期、长期去评估种草,及营销的好坏,是否需要持续做,是否需要做调整。
6、分销及带货销售端整合:
品牌顶端设计,当销售渠道都相对饱和的时候。可以通过渗透分销,找到小B来渗透合作。代理商和渠道满了,品牌的基本面都满了。
一个个合适有意向的分销,这时候是品牌新的销售增长点。除了分销,还有其他的补充渠道,比如,唯品会、得物、小红书电商、一件代发分销,达播合作等。这些能迅速变现的渠道,都是让品牌稳住提高销量的扩充渠道。
7、固定品牌资产打造:
固定资产包含很多,比如第一个模块提到的品牌官方号的规划及内容打造。线上来看,还有官网、百度百度的建设,品牌手册pdf文档,品牌产品核心优势PPT的设计,品牌单品上新pop海报等。
线下来看,包括场景化陈列的打造与设计,货架卡条,背板,陈列架,小展台,小立卡等各种配套氛围物料的设计。这些就像品牌的外在衣服,通过视觉和一些小的表达,告诉你的客户品牌是怎样的人。
8、季月年度营销规划
结合第4条和第5条的内容,品牌年度预算多少,根据预算市场部门准备怎么花费,以及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和预期。结合战略目标、市场趋势和资源分配,形成可执行的时间表和行动方案。
年度规划:战略框架与资源分配。
第一,明确营销目标。采用SMART原则设定可量化的年度目标(如品牌知名度提升30%、销售额增长50%),结合“三重价值锚定”模型(用户价值、商业价值、品牌价值)确保目标全面。
第二,预算分配与关键节点。按季度划分预算,如Q4(双11、黑五、圣诞)占30%,Q3(暑期、联名活动)占30%,跟进活动的历史起量,做合理的预估匹配。
第三,年度营销日历前置,“季节前置法”,提前1.5-2个月规划商品上市。内容呈现,比活动启动至少前置半个月左右,要有节奏的拆解落地。
9、复盘及管理体系打造
其实是季月度规划,战术拆解执行落地与效果追踪。
细化到每日营业额目标和陈列位置,关键指标的考核,有标准。列出核心目标(如拉新、复购)、预算、活动排期(如直播、促销),围绕短期目标做针对性的营销动作。
10、终端反馈营销调整策略
营销人要走市场,深入一线,多听消费者的真实声音。不能被行业和假的声音所迷惑。比如,每个月养成和不同的客户做深交流沟通,去终端走店看看品牌在市场真实存在的问题。
市场问题的"三现主义"诊断,去发现问题。
现场:带着这些问题走访:本月TOP3滞销SKU是哪些?退货率最高的产品投诉点?导购最不愿推荐的产品是?
现物:收集实物证据,拍摄变形/漏液的破损包装,收集被撕毁的价签(往往暴露价格矛盾),记录生产日期分布(看动销健康度)
现实:数据交叉验证,对比终端库存系统与实际陈列量(识别"假库存"),扫描价签与POS机价格一致性(常见价差陷阱)
问题归因的"4M1E"模型去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通过制造思维框架深挖根源:
Material:包装材质,是否导致运输损耗(如玻璃瓶酸奶)
Method:陈列方式,是否反人性(如需要蹲下拿取的婴儿食品)
Man:导购激励,是否错位(如高毛利产品但提成低)
Machine:数字化设备,是否失效(如无人派样机缺货)
Environment:环境光线,气味是否干扰决策(如化妆品柜台射灯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