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最大的忌讳,王牌卖瓜自卖自夸。
营销,也不是从企业开始,要从消费者开始。
不是,我怎么怎么牛叉;而是。顾客在什么场景看到你,被什么吸引,为什么下单,以及为什么持续下单的系统化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最有可能买我?”这个问题关乎消费场景、目标人群及其需求,决定企业的细分市场选择。
第二个问题:“他们为什么会购买?”第二问关乎顾客购买理由和品牌差异化价值。价格便宜?满足了某种痛点,痒点?
第三个问题:“如何让他们现在就买?”涉及转化和销售达成,提高转化率,设置不买后悔的心理机制等。
第四个问题:“如何让他们持续买?”涉及忠诚度管理,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无论营销如何变化,营销战略的本质有三点是不变。
第一,需求管理。真需求,不捏造不自嗨。
第二,建立差异化价值。和竞品的不同点,差异化。
第三,建立持续交易的基础。被看见,被选中,被交易,被持续选择。
顾客选择品牌,5个系统化模块解读:
第一,消费利益,回答“为什么买”的问题,品牌通过具体场景与目标消费者建立联系,让其感知到产品带来的体验与好处。比如天然了,需要买冷饮的季节性动力需求。
第二,消费形象,回答“谁来买”的问题。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代入感、归属感和向往感,看完品牌内容后产生“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品牌”的认识。品牌调性和品牌故事。
第三,消费框架,回答“为什么买这个品牌而不是其他竞品”的问题。你品牌差异化价值主张的外在表现,和别的的不同,能说到顾客心底的概念。
第四,消费指令,则回答“何时何地买”的问题,提示消费者购买。如何时消费、在哪消费、跟谁消费,以及具体的消费方法、消费频次、消费流程等。
第五,消费习惯,买完你的品牌,以后不再选择竞品的原因是什么?功能强大、或者是某个贴心的举动让人难忘。养车了买什么就选择你的理由。
FABE销售法则,营销人总结的销售话术,对应的是4个英文单词。
按照营销的逻辑,好处应该放首位,能为顾客带来什么。先说顾客能感知的利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