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掌门人如何做好品牌战略与市值管理?

品牌
黄奎丨品牌战略
5天前


上市公司规模与市值有大有小,很难用绝对数值进行衡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个上市公司的品牌价值越高,其在资本市场的市值也能够体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品牌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产品或服务带来的市场价值的影响,更多体现出在财务无形资产的估值,经典品牌战略理论的品牌价值链模型很好的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应该基于品牌价值的底层逻辑来进行展开,否则就是“无本之木”难以维续那个“美好的资本神话”。


今天我们从休闲零食行业的两个公司为例简单的梳理品牌战略与市值管理的关系,期望能帮助大家对品牌战略与市值管理有深入的理解。


1.从三只松鼠与良品铺子案例看品牌价值对市值的中长期意义

2.上市公司没有品牌价值,市值无从谈起

3.上市公司品牌资产与市值管理双向驱动

4. 上市公司品牌价值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 从三只松鼠与良品铺子案例看品牌价值对市值的中长期意义

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估值起起落落,短期受资本影响很大,但是中长期反应上市公司的品牌价值,因为品牌价值不仅仅是影响到财报的结果性数据,更能反应出上市公司在其所属细分品类的品牌地位、竞争优势及盈利能力等等。


以休闲食品行业两个家上市公司简单梳理,仅仅作为案例研究之用,毫无贬损之意,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旨在通过简单的分析,帮助大家理解品牌价值与公司市值的关系而已。


以下是对良品铺子和三只松鼠的品牌价值与市值表现的比较分析:


1. 市值表现

三只松鼠:截至2025年5月8日午间休市,股价为27.53元,总市值110.40亿元,市盈率32.61。2024年全年营收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0%,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85.51%。2025年一季报营收37.23亿元,同比增长2.13%,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降22.46%。

良品铺子:截至2025年5月8日午间休市,股价为11.99元,总市值48.08亿元,市盈率亏损。2024年上半年营收50.75亿元,同比增长75.39%,但全年净亏损2500万-4000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32亿元,同比下降29.34%,净亏损3614.86万元。


2. 财务状况

三只松鼠:2024年全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快速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略有增长但净利润有所下滑。整体来看,营收增长较快,盈利能力也在提升,经营成本压力虽大,但仍实现了盈利。

良品铺子:2024年业绩出现明显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降,面临一定的经营挑战。在2024年原料采购和生产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利润受到较大影响。


3. 品牌定位与影响力

三只松鼠:定位为“国民零食品牌”,通过互联网营销和打造年轻、时尚、有趣的品牌形象,深受消费者喜爱,尤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具有较高的人气和影响力。在电商平台上拥有大量粉丝和用户,其天猫旗舰店的关注用户数曾远超良品铺子。

良品铺子:以“高端零食”为品牌定位,致力于在消费者心中树立高品质、高价位的形象。通过推出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子品牌,如良品小食仙、良品飞扬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但在品牌创新和消费者辨识度方面相对稍逊一筹。


4. 业务模式与竞争力

三只松鼠:从线上互联网起家,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零食品牌,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和物流配送等环节具有优势。例如自建工厂降低成本,通过抖音新零售渠道实现快速增长,2024年抖音GMV达23.8亿,占比34%。

良品铺子:从线下实体店发力,定位“高端零食”,全渠道销售体系较为完善,线上线下发展相对均衡。但在供应链整合方面相对较弱,采用代工模式,在成本控制上不如三只松鼠。


5. 品牌价值评估

三只松鼠:作为互联网零食品牌的代表,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段和产品策略,成功打造了多个爆款产品,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品牌价值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良品铺子:以高端零食定位,在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近期业绩亏损对其品牌价值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6. 市值差异原因分析

品牌定位与目标客户群体:三只松鼠定位更亲民,能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市场覆盖面更广,增长潜力大。而良品铺子定位高端,目标客户相对较窄,市场拓展受限。


渠道布局与运营效率:三只松鼠在电商领域具有先发优势,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其抖音渠道的成功运营更是为其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和品牌曝光。相比之下,良品铺子的渠道转型相对滞后,对传统电商的依赖度较高,未能及时抓住新兴渠道的发展机遇。


盈利能力与财务状况:三只松鼠在2024年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快速增长,在资本市场中更具吸引力。良品铺子2024年出现亏损,盈利能力下降,使得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产生担忧,进而影响其市值表现。


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三只松鼠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自建工厂等方式,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而良品铺子的代工模式使其在成本控制上相对较弱,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有关质量问题的曝光也影响了其品牌价值和市值表现。


二、 上市公司没有品牌价值,市值无从谈起

上市公司如果没有品牌价值,市值确实可能难以得到提升,除非是那些能够“长袖善舞”的资本故事编造者,这个未来的生存空间估计也越来越小了,毕竟中国资本市场进入新时代。


一家上市公司有没有品牌资产在产品市场(不管是2B,还是2C市场),最直接的体现在如下三点:


缺乏竞争力:没有品牌价值的上市公司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信息透明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或服务,而非品牌化的企业难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导致市场份额难以扩大,销售业绩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值表现。


客户黏性低:品牌价值是建立客户黏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品牌价值的公司,客户对其产品或服务的忠诚度较低,很容易受到竞争对手的影响而转向其他品牌。这种客户流失会导致公司收入不稳定,难以形成持续的盈利模式,对市值的提升构成障碍。


缺乏溢价能力:没有品牌价值的公司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只能以成本为导向进行定价,难以实现溢价销售,导致公司的利润空间较小。相比之下,品牌价值高的公司则可以通过品牌溢价获得更多的利润,用于再投资和提升公司价值,从而推动市值的上升。进而,在资本市场表现出投资人对公司未来的信心与持股心态。


增强投资者信心:品牌价值是投资者评估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品牌价值的公司,往往意味着其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稳定的客户群体和更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这能够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使其更愿意投资该公司,从而推动公司市值的提升。


提升公司的定价能力:品牌价值高的公司通常能够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溢价定价,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这种较强的定价能力不仅能够直接增加公司的盈利水平,还能使公司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和市值。


降低市场风险:强大的品牌价值可以帮助公司抵御市场风险,如竞争对手的冲击、经济衰退等。在市场竞争激烈或经济形势不佳时,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他们信任的品牌,这使得品牌价值高的公司能够相对稳定地保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减少业绩波动,而市场对风险较低的公司的估值通常也会更高,有利于市值的稳定和提升。


三、 上市公司品牌资产与市值管理双向驱动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品牌管理和市值管理尚处于发展阶段,很多企业还缺乏基本的认知,在内部不重视,也没有相对健全的部分和岗位来管理这些重要的资产。常见的是把品牌资产放在销售部门,好点的放到市场部门,做的也都是品牌推广的执行事务,基本没有品牌资产管理;市值管理工作也多放在办公室,好点的放在董秘岗位,做的基本上就是披露公告信息等等,尚未建立面向资本市场的价值管理。鉴于这样的阶段,将品牌资产与市值管理有机结合的则是少之又少,当然真正要做到相互协同,不是一纸文件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从理念、到规划到执行,大量的琐碎的工作去执行。


真能做到两者的协同,起码首先建立共识,认知到品牌资产与市值管理的协同作用。


品牌资产是市值管理的基础,优秀的品牌资产能够为公司带来持续的、稳定的和超额的收益,为公司的市值提供有力的支撑,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使投资者给予公司更高的估值,从而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


市值是品牌资产的重要体现,高市值的上市公司往往意味着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可以转化为客户对品牌的信任,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同时,市值的提升也会增强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使品牌在市场中更具知名度和美誉度;


品牌资产与市值管理之间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企业通过不断提升品牌资产,能够促进市值的增长;而市值的提升又反过来推动品牌资产的进一步增值,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 上市公司品牌战略的主要应用场景

1、 对公司内部与生态伙伴应用场景

对上市公司而言,公司品牌管理必要且重要。建立以品牌管理导向的战略型的组织职能是执行品牌化管理的基本保障。这个需要在企业内部各职能板块打通,绝对不能简单的划归某一部门,常见的状态就是“部门墙”存在,导致整体品牌战略不法在组织内部流动起来。


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组织血液:这项共识很重要,也是认知层面的问题,不管上市公司把这项职能放在办公室企业文化、还是放在品牌市场类部门,如果不能做到全员共识、全员参与、所有的执行可能就是部门级的形式上的东西了,将品牌文化与公司文化融为一体,从理念到行动,从“墙上到动作”、“从理念到执行”,外部咨询职能解决部分问题,根本上还在核心管理层的推动执行,集中在企业文化、雇主品牌建设、团队建设、制度设计等环节。


作为外部供应生态的价值共创:现在企业几乎都成了生态型企业,以客户/用户的为核心的共创与协同机制成为必然,除了商务合同约束之外,战略中心组织更需要在公司品牌核心价值观构建凝聚与引领作用,以此遴选、吸引及聚合优质的外部生态合作伙伴,参与到价值的共创环节。目前,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业尤其如此,产业技术复杂,上下游协同紧密,除了在技术产品层面协作,更需要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理念同频价值共振才能实现生态共赢。


2、 对产品品牌的指导应用场景

有关产品品牌层面的应用场景这是专门的战略性命题,任何商业机构,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在产业的哪个环节,都必须有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其品牌化是必然,上市公司更是如此,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只会做点产品卖点货的理念最终就是基础供应链代工的角色,被定义在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具体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系统的研究或阅读公号相关的产品品牌营销的内容,多少有点启发,在此不再展开。

当然有关产品品牌管理的问题,在上市公司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行业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不能简单的处理,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和逻辑去套用,一定要具体到具体的市场环境和发展阶段定制专属的品牌方案。


3、 对公司市值管理的应用场景

相对产品品牌管理而言,上市公司更应该着手非产品相关的品牌管理,提升公司在利益相关者的品牌影响力,进而提升公司市值,这些举措“貌似无用”,实则“大用”,可能在不同公司发展阶段,不同人士的认知阶段可能存在解读“错位”,不纠结,就看什么场景下如何用。


具体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企业家/创始IP。这个最近很流行,也还是有效撬动企业生意增长的工具,如果企业家/创始人能够驾驭这项工作,还是可以操作的,本质上需要前瞻的思想、良好的表达与表现力及持续的内容输出能力,说实话非常考验企业家/创始人的能力,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能做个事情的,在实施之前谨慎评估。


其二、企业社会责任。这个事情越来越成为卓越企业的标配,有时被误解为了商业目的,但是持久的去践行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慈善行动、发布ESG、公益项目、环保行动等等都是值得企业思考与践行的,关键是寻找与平衡好与企业业务、战略定位相关的重大社会营销项目持续的践行并优秀的内容输出,塑造品牌影响力。


其三、思想力营销。 围绕企业及关键业务品牌践行思想力营销,引领与推动行业标准升级、产业转型等,成为行业标准的引领者和制定者,推动重大的影响力项目与品牌的落地,这些都塑造上市公司品牌价值的关键手段,因为多数上市公司还是代表和引领细分行业的发展趋势的,应该有能力做一些非产品功能层面的思想力建设。


有关上市公司品牌管理与市值管理的相关话题就简单探讨到这里,真切希望中国的上市公司能够重视品牌价值与市值管理,构建强大的品牌资产,让公司市值持续健康发展。欢迎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品牌掌门人、CMO、CGO链接探讨!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