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为了上帝多笑,我一直都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思考并记录。
不管怎样,思考与记录这事,我会长期坚持下去。希望随手记下思考的人也越来越多,咱就继续吧。
You Raise Me Up!
01
上个月,我还在说小米YU7上市前的整个舆论情况跟去年小米SU7要上市前的状况有点像,也是各种被黑,各种被唱衰,各种地不看好,有点去年那味了,说不定这次小米YU7上市真是在酝酿什么大招。
结果,这哪是大招,简直是王炸。26号开启大定后,仅仅3分钟,大定数量就像坐火箭一样突破了20万台,之后1小时大定近30万台,然后不到24小时锁单超过24万台,上周小米新增锁单应该是超过了28万台。
怎么说呢,闻所未闻,在汽车工业史上是从未有过的盛况,说实话,当时看到数据的一瞬间:YU7爆了,我懵了。
我是真不敢想30万左右的汽车还能这么卖,也不是我不看好小米YU7,更不是我不敢大胆想,在没正式上市前,我价格基本是估对了,而且我估的销量是24小时大定突破30万台,这够猛了吧,别人都说我胡扯,简直是米黑,估的数据也太夸张了。
然后呢,就连这个数据我都被狠狠打脸了。我脑袋里的所有认知都被打破了,在那一刻我觉得我像个傻子,包括其他小米友商。所以你告诉我什么是真的?
02
话锋一转,做营销,特别是在当下品牌下行,社交媒体爆发,效果至上的市场环境下做营销,你不要搞那么复杂,也不要想那么多。
重点就是琢磨两件事:一是激发需求,二是影响决策。
这两件事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你就看你的品牌你的产品当下属于哪种情况,干就完事了,别净整些没用的。
1)没有需求,激发需求,再影响决策。
2)有需求,放大需求,再影响决策。
3)需求很足,直接影响决策。
03
现在不管你做抖音还是小红书,方法论太多了,你有金刚腿,我有铁头功,再加上干啥都有AI的加持,所以感觉谁都能夸夸其谈,干啥感觉都很简单一样。
哦,对了,就是销量增长不简单。
说到底,我觉得难的地方并不在于方法论,而在于在一个行业的持续深耕,现在是琢磨技巧,琢磨方法论的太多了,而去深耕行业的很少。
很多时候你看到某些别人用得很好的运营方法时,却偏偏在自己这怎么都用不好,可能不是这个方法有问题,也不是你落地的问题,仅仅可能因为这个打法根本就不适合你的行业,或者说底层逻辑是适合的,只不过需要结合行业深度定制,而这恰恰是缺失的。
04
我一直都觉得做自媒体会有灵感枯竭的时候,但做投放型素材基本不会有灵感枯竭的时候。
因为自媒体是自我表达,是需要有创作欲和表达欲的,时间长了也就乏了。而投放型素材不一样,它是以商业为导向的,不是依赖于自我表达,而是为了追求流量追求转化。在这个基础上,整个市场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爆款素材,我们要做的也就很简单了,就是长期不断的收集优质爆款素材,拆解素材,这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而且在收集素材时,也没必要只限于同行业同赛道,多个行业多个赛道多种品类的都可以收集和拆解,基本都是有共性或者能够改进之后复用的,只要你足够了解产品以及你的用户人群,那优质爆款素材的利用基本差不了。
如果灵感枯竭,只能说明收集的爆款素材是真不够多。
05
人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同样,咱们也做不出认知以外的内容,基本上,你在什么样的内容环境里,你做出的就是什么样的内容。
我们总说,做内容,要多看、多想、多写,其实这是完全体状态。实际上呢,只需要比别人同行看得多一些,就足以战胜绝大部分同行,你见过,他没见过,那不就是降维打击了。
果然,信息差,放在哪都是绝杀啊!
06
线下卖得好的产品,在线上直播间未必就能卖得好。
产品还是那个产品,但是消费环境、销售逻辑以及用户心理都会大不相同,最直接的就是在线下一个产品你可以和销售员一对一聊上半小时,方方面面都可以聊透了。但是在线上直播间,就那么几秒、十几秒的时间,还是主播单方面的在介绍,那就更加难了。
十几秒的时间,除了本身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绝大多数产品你压根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介绍,用户也大概率不可能把这个产品了解透。所以,核心是五个字——可感知价值。
你要把产品进行重新策划包装,把最核心的卖点凸显出来,让用户一下就能感知到亮点在哪。不是你的产品有多好,而是用户感知到你的产品有多好。我给大家一个公式,可感知价值=可感知利益-可感知成本。
可以去琢磨琢磨,你的产品可感知利益有哪些?可感知成本又包括什么?
07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这话放在现在直播电商上完全适合,过去各个平台需要推动直播电商发展的时候,不断捧出一个个超级主播,获得双赢。现在不一样了,各平台头部主播,像李佳琦、辛巴、董宇辉都在主动减少直播,寻求转型。
为啥?平台不喜欢呗。现在直播电商已经是进入成熟阶段,没有哪个平台希望一些超级主播影响力过大,流量过大,控制权过大。所以需要削弱,需要扶持更多的新人,需要更多地支持品牌自己店播,减少对于“中间商”的依赖。
所以说,平台在直播电商上,希望看到的是百花齐放、新生力量层出,更希望看到的品牌店播站起来。一句话就是:推进流量与渠道控制权从个人IP向品牌和平台迁移。
在我看来,平台对于店播的支持还会加大,因为这本身才是健康的,而不是品牌只能依赖于达人去卖货。
最终的方向应该是,超头直播间用于爆发式冷启动,达人直播间配合打爆品,而店播则专注老客维护和常规的大场小场销售。最好是品牌自己都能做了,那就是最完美的。
08
不管做啥事,不要给自己设太多限制,先去做。再糟糕的开始,那也是一个好的开始,至少你开始了不是,这很重要。
为啥很多学历高、认知高、知识储备丰富的人,反而做很多事还不如那些他们看不上的人,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人敢想敢做,心思简单一点,先去做,再做好。
这是我一直都有感触的体会,但自己又很难做到,哎!
09
最后,分享一个一堆人都跟我提到过的血泪经验:
别纠结于现在,真正重要的不是眼前的得失,而是当下的每个决策能否在未来3个月、5个月甚至3年持续产生正向回报。如果缺乏长远规划,即便投入再多时间,最终可能只是原地踏步。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在做一件事,有人能在未来3-5年实现快速增长,而有人却停滞不前。
差别就在于:前者做的每件事都在为未来铺路,后者只是在用时间换取当下的结果,成为了时间的奴隶。
以上,就是2025年6月我的一些思考!
你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须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铸成你思想的砂型。——兰姆
脑子是个好东西,不用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