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从事线下高端医疗的好朋友聊天,她手上的营销费用是真的屈指可数;但通过针对精准人群的内容营销,她完成了每个季度数百万的KPI。因为隐私原因,案例不便公开分享。但我有个深刻的体会:如果能洞察到精准人群,高端医疗服务真的是瞬间好卖。 比如:专业自行车调节服务、盆底肌修复服务、HPV疫苗等,到底卖给谁?是你脑中想象的铁三运动员、产后妈妈、女性吗?
这让我想到了:很多企业很苦恼,说自己只有几十万、几百万做品牌营销,好像这点钱不够砸的。不够砸是指:你不分人群和需求,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乱砸。 你明明面对的是3类人群,需求各不同,但是你非要用“白领、女性、悦己”去把“小鱼塘”变成“汪洋大海”,你当然发愁:哪来那么多钱做品牌营销?
举个例子:一些品牌说自己要做“高端品牌”,卖给高端人群。理由通常是高端人群不会像消费力一般的人,买了产品后,对产品挑三拣四、投诉。你别笑,真的很多品牌要做“高端品牌”,就是面对普通消费者,失去了耐心,把他们看成只会投诉的顾客。但是,你做高端品牌、打高端人群,什么是高端人群?
收入高?收入多高是高端人群?年收入50万的人算高端人群吗?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3》抽样调查数据:2022年全国就业人员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比例仅占14.9%,年收入超过20万元的更是只有2.7%。另据招商银行《2022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占比仅2.25%的高净值人群(个人可投资资产1000万人民币以上)掌握了超过81%的财富。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收入”定义高端人群,你能辐射多少高端人群?你的产品又凭什么能打动他们?难道仅仅是:消费升级了,人们想吃点更好的、穿点更好的?你看:是不是仅仅“收入”这一个人口统计学维度,就能让你迷失:什么是高端人群?
除了收入,还有比如:职业地位。请问教授和网红,这两类完全不同的人群,谁是高端人群?他们其实都是高端人群里的一个细分人群。还有:企业家和企业高管,是一类高端人群吗?也不是。他们关心的价值、触达的渠道、信任的信息源可能天差地别。所以,仅仅是“高端人群”就有这么多的细分人群。再想想看:Lululemon最早精准锚定的是瑜伽教练和深度爱好者,戴森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对“技术控”和追求极致体验人群的精准触达。
预算有限时,与其幻想用“高端”标签一网打尽汪洋大海,不如扎扎实实研究清楚你服务的那一小片“高价值水域”里,鱼儿们真正需要什么,在哪里出没。精准,才是小预算撬动大回报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