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同仁们,今天露西姐想和你们来聊一个超现实且紧迫的话题:哪些营销人正站在被 AI 淘汰的悬崖边上?AI的发展势头太猛了,就像一场来势汹汹的风暴,迅速席卷营销圈。不少营销人还懵懵懂懂,浑然不知自己已身处危险地带。
来,一起看看下面这7类营销人,说不定能给你敲响警钟。
1.拒绝使用和学习探索 AI 的鸵鸟型营销人
这类营销人就像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面对 AI 时代的浪潮,选择视而不见,坚决不学习、不使用AI 工具。他们总觉得传统营销方法用得顺手,何必去折腾那些新技术。
可时代的车轮不会停下,AI 能瞬间分析海量数据,精准定位目标客户,还能自动生成创意文案。继续守着老一套,就像拿着冷兵器上现代战场,效率和效果都远远落后。同行借助AI 飞速前进,而他们只能在原地踏步,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2.盲目使用 AI 没有自己思考的傀儡型营销人
还有些营销人倒是早早接触了 AI,但只是盲目跟风使用,完全没了自己的思考。AI说啥就是啥,生成的文案、方案也不做深度审视,直接照搬照用。
要知道,AI 虽强大,可它没有人类独有的情感洞察和创新灵感。比如写一篇情感类的营销文案,AI 可能堆砌辞藻,却很难真正触动人心。营销人如果不能用自己的思考去引导AI,为它的输出赋予灵魂,那和 AI 的傀儡有什么区别?
客户和市场需要的是有温度、有独特见解的营销策略,没有思考力,必然会被市场抛弃。
3.没有与 AI 合作工作意识的孤狼型营销人
在 AI 时代,单打独斗可不行啦!然而,有些营销人还是秉持着“孤狼” 心态,觉得自己的能力足以应对一切,不懂得与 AI 协同合作。
AI擅长处理数据、执行重复性任务,而营销人则具备创意策划、关系维护等能力,两者本应相辅相成。比如制定营销计划,AI 可以快速分析市场数据提供方向,营销人在此基础上发挥创意,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策略。但如果拒绝与AI 合作,就等于放弃了强大的助力,工作效率和质量都难以提升,在竞争中自然会逐渐掉队。
4.没有明确目标管理意识的无头苍蝇型营销人
营销工作要是没了明确目标,就像没头苍蝇乱撞,AI 也救不了。
有些营销人在使用 AI 时,根本不清楚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今天用AI 生成一堆内容,明天又尝试其他功能,毫无方向。
AI 工具五花八门,功能多样,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优势。比如想提升品牌知名度,却把 AI 用于优化销售漏斗,方向错了,努力全白费。在 AI 辅助营销的过程中,明确目标是第一步,知道要去哪儿,才能借助AI 选对路,否则只能在淘汰边缘徘徊。
5.没有项目管理经验的混乱型营销人
营销项目往往涉及多个环节,从策划、执行到评估,都需要有条不紊地推进。但有些营销人缺乏项目管理经验,即使有 AI 帮忙,也搞得一团糟。比如使用AI 制定推广计划,却没合理安排时间节点,导致各项任务延误;或者没有有效分配资源,让 AI 在不重要的环节浪费大量算力。
AI只是工具,如何用它把项目做好,还得靠营销人的项目管理能力。不能把项目管理得井井有条,即使手握先进工具,也难以取得理想成果,最终只能被淘汰出局。
6.没有业务思维的纸上谈兵型营销人
营销可不是空中楼阁,得紧密围绕业务展开。有些营销人虽然对 AI 技术了如指掌,却缺乏业务思维。他们用AI 生成的方案看似高大上,却与公司业务实际脱节。比如一家制造业企业,核心业务是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营销要突出产品性能优势。但这类营销人可能用AI 生成一堆华而不实的产品故事,忽略了产品本身卖点。
不懂业务,AI 就成了摆设,无法为企业创造实际价值,被淘汰也就不足为奇了。
7.没有发现和探索问题意识的麻木型营销人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营销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但有些营销人就像麻木了一样,没有发现和探索问题的意识。
即便 AI 提供了各种数据和洞察,他们也视若无睹,不能从中发现潜在问题。比如AI 数据显示某一渠道的营销转化率突然下降,有问题意识的营销人会立刻深入探究原因,是投放策略有误,还是竞争对手有新动作?然后利用AI 进一步挖掘数据,找到解决方案。而麻木型营销人却对此毫无反应,任由问题恶化。
在竞争激烈的营销领域,对问题不敏感,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企业的营销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这类营销人最终也只能被淘汰。
营销同仁们,我们只有积极拥抱并合理运用 AI,转变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才能避免成为上述7 类营销人。
赶紧对照检查一下,咱们一起在AI营销之路上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