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聪,您在哪里?
先看看下面这张比特币从2010年到现在波澜壮阔的K线走势图!

坊间有人做过统计,如果从最早2010年公开市场记录的比特币价格0.05美元开始计算,持有到2025年10月,比特币的价格约为110,000美元。那么比特币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17%。
复合增长率计算公式

这已经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录以来财富最为快速的增长方式之一。
在如此耀眼的财富光环之下。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本尊的身份也成了坊间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
但是在扑朔迷离堪比罗生门般的故事之后,品牌从业人员却看到了那若有若无,可供借鉴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品牌建设路径!
来自古罗马法学“利益推定”原则的启示
古罗马法典中有一条非常著名的法理原则:利益推定原则。其大致含义是:当法律诉讼或者利益纠纷无法确定最终的责任人时,那么事件本身获利最大的一方为最终责任人。
那么依据这一原则,英伟达这家以高性能图形处理器(GPU)起家的跨国公司由于算力所需的矿机缘故则成为了中本聪本尊最大的嫌疑人之一。
当然,以上推演逻辑在现代法典中的“证据链法则”面前显得是异常苍白,权且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而过。但是其中蕴含的品牌建设方法却可以借鉴:
一、冷启动、品牌立心、种子用户、建立品类,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二、价值观对立、事件营销、高举高打,完成行业生态站位;
三、国家背书、金融ETF,品牌完成资产心智定位;
四、未来?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要到何处去?
品牌冷启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对于所有的创业者而言,在创业阶段都会面临资金、产品、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压力。因此对于没有多少“试错能力”的创业者而言,多半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中道崩殂”!
很残酷!
但是如果您选择的赛道是您的专业,或者是您的爱好!没有那么多的商业因素、也没有对赌协议下IPO“死线”的压力。甚至仅仅只是某个技术死宅在主业之外的业余爱好呢?
那么!所有创业者最为头痛的“生死关”——企业现金流问题就不复存在。更为恐怖的是相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根基“中心化组织”以及“员工的雇佣关系”而言,比特币这个品牌从一诞生开始就是“去中心化”的反权威叙事!
按照品牌叙事的沟通方式,作为程序员、技术达人的中本聪将自己的样板市场放在了“密码学邮件组”。相当于把“天使用户”缩到了约200余个对“去中心化区块链数字货币”概念高度共识的极客。
至于创业所涉及的爆款产品的打磨问题则基于技术宅的信仰问题将工作变成了技术交流、甚至是运营培训;至于员工的薪酬更为简单,通过极客之间的“空投赏金奖励”,让参与者“干活即持币”,把用户变成股东。
当产品打磨成型后,2009年10月,首款图形化客户端 Bitcoin-Qt 发布,普通用户可一键安装挖矿与转账,那么多数创业者所头痛的产品概念设计问题已经迎刃而解!
大众可以围观的是:
2008年10月,中本聪在密码学邮件列表发布 9 页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提出比特币设计,完成品类站位!然后选出一个自带文化属性Bit的名字Bitcoin作为品牌命名来降低记忆传播成本。2009年01月,用“泰晤士报脚本”这种记事观把品牌愿景写入互联网史册。

价值观对立、事件营销、高举高打,完成行业生态站位
产品概念打磨成型后,比特币同样也面临新品大规模上市的问题。问题也很清晰:要把在极客圈里流通的玩具变成大众或者元宇宙里面流通的数字货币。比特币还面临着王权中铸币权的挑战!

教科书告诉我们无论何种货币的本质都是一种基于共识的价值符号,作为等价物天然就具有财富存储和商品高频交易的属性。无论是财富符号还是商品交易都和国家信用高度绑定。但比特币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传统认知,它不依赖于任何国家主权,也不受制于传统铸币权的限制。通过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比特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构建了共识基础,让全球互联网用户共同参与到这个价值符号的创造与维护中。
问题是如何破圈?如何把数字世界中的稀缺资源等价成物理世界中有型的商品资源?
2010年5月,1万比特币买披萨,比特币选择了人类世界最为通用、也是最为高频的场景“餐饮”完成了第一次破圈营销,将“抽象的数字货币”兑换成了物理世界中的商品资源。
但是当舆论的关注点在于比特币破圈成功,完成历史上第一次实物交易的时候,问题的关键却回到了货币的“购买力”问题。相对于比特币的2100万枚“稀缺性”,那么比特币的价值、甚至是和美元等传统货币的“汇率”存在着严重的定价锚定偏差!
当这种定价认知上的差异一时难以改变的时候,比特币选择了暂时放弃“商品交易”高频交易应用场景,转为堪比商品期货中的大宗交易的“资产管理”功能以更好的应对来自传统观念,甚至是来自国家实体的压力。
这种转变,使得比特币跳出了原有以日常商品交易为核心的定价逻辑框架。不再单纯依赖与实物商品的直接兑换来确定价值,而是凭借自身独特的属性,如去中心化、总量恒定等,成为一种类似黄金的储备资产。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开始将其视为规避传统金融风险、对冲通货膨胀的工具,就像黄金在过去数百年中扮演的角色一样。这种新的功能定位,让比特币在全球金融体系里找到了独特的生态位,也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2012年4月,中本聪如同侠客行中的“事了拂衣去”一样,留下最后一封邮件“去做其他事情了”!

国家背书、金融ETF,品牌完成资产心智固化
基于财富的钟摆效应,任何价值认知的错位都会回归于价值均衡!
在市场接受比特币类比黄金、规避传统金融风险、对冲通货膨胀的金融工具定位后。手握大笔现金的跨国巨头以及各大金融机构的基金经理基于资产配置的公理将比特币纳入了自家的资产配置篮!
与之相匹配的是各类法律合规的制度化建设以及纽交所、纳斯达克等传统交易平台对新兴数字产品的应用,用世界级的交易平台进行信用背书,则比特币的市场价格达到了让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2021年9月,萨尔瓦多宣布法币化,国旗+闪电钱包的海报成为全球头版;2024年比特币指数化交易,美国 SEC 批准 11 支现货 ETF,把比特币封装成“资产包”成为“投资组合里的默认选项”;2025年MicroStrategy、特斯拉则把比特币写进财报,成为科技新贵的重要经营产品......
品牌故事的阶段性高潮则是2025年美国政府先后通过立法的方式通过《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完成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将比特币纳入战略储备资产管理。
自此,比特币完成了品牌心智的建设:稀缺性(2100 万枚)+ 资产配置(抗通胀)+ 高流动性(ETF),从“极客玩具”变成了“数字黄金”般的存在。
未来?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要到何处去?
展望未来,比特币已经完成了人类哲学思考中关于“我是谁”、“我要做什么”的回答,但是第三个问题“我要到何处去?”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一部分人坚信比特币会持续攀升,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资产,其价值将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长,在未来的货币格局和资产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甚至有可能挑战传统法定货币的地位。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比特币不过是泡沫,缺乏实质的内在价值支撑,其价格的剧烈波动只是市场投机炒作的结果,最终会走向崩溃,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对此,作为魔都的品牌从业人员表示基于专业的缘故,比如“耕当问奴,织当访婢”的缘故无力研判比特币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立足于自己的专业给出了比特币可供借鉴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品牌建设路径:
Part1、技术白皮书定义新品类,完成品类站位;
Part2、极客群体天使用户和创始员工一体,低成本完成产品概念设计;
Part3、Bit品牌文化烙印,降低传播成本;
Part4、事件营销完成价格和场景锚定;
Part5、价值观冲突、数字黄金定位完成市场培育;
Part6、国家背书、资产定价,金融化配置,完成心智定位!
......
延展思考:
任何一个强大的品牌都不是在贩卖自己的产品,是对未来世界观宏大的想象力,这是一种对未来愿景的升华,更是对人类想象力的一种考验。
无论是PC机时代那张小小的英特尔贴纸,还是显示Bitcoin的B字符号,几乎所有技术领先的品牌都在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稳固自身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同时利用这种领先地位所带来的品牌势能,去影响和引导大众舆论的认知与选择。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上,更在于它们能够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成为行业标准或者规则的制定者。
最后发散一下:请问哪家成功企业或者案例能做到将天使客户和初创员工合二为一,以低成本完成产品概念的建设?

小程序
扫码打开微信小程序
APP下载
扫码下载市场部网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