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奶奶的 “我才不会上当”,栽在 “官方客服” 的步步紧逼里

案例资讯
劳拉有话说
3天前
平均每3天收到一起报案,

40-50%的受骗率,

骗子大多会自称是XXX官方客服,

电话中语言的密度和节奏会让你无暇思考,

受骗人大多是老人和未成年人......

“遭了,我被骗了!”当手机被恢复出厂设置黑屏重启的那一刻,张奶奶意识到自己是遇到骗子了。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张奶奶在浏览视频的时候突然接到自称是某音官方客服的来电,和刻板印象中不标准的普通话或台湾腔不同,奶奶长奶奶短的标准话术一度让张奶奶觉得这个客服还挺专业。

“奶奶,您可能是不小心开通了会员服务,这样每个月会自动扣费800元,我给您算了下,一年就要扣9600快一万块了。”

一听到要被扣这么多钱,张奶奶可着急了,讲话的声音也不自觉地飙高,语速加快。

“您别着急,我们是专业的平台,请您放心。识别到您作为长者,猜想是您的误操作,我这面可以协助您解绑并取消这个服务......"

“您要先登录我们的‘官方验证网站’,这个网站我稍后发给您,您一定要通过我发的链接登录,千万别自己搜,以免进入钓鱼网站”。

就这样张奶奶一步步落入了对方的圈套。中途张奶奶不是没有怀疑,但对方立即就会顺着说“没关系,您可以随时取消”、“这样就前功尽弃了,您会损失......”。密集的话术会打断老人家的思考,并制造出新的焦虑点。

当张奶奶再次提出质疑说要挂断电话的时候,对方远程操作重置手机也就彻底印证了张奶奶的怀疑,但为时已晚。

事后复盘,过程中有好几个明显漏洞,比如

下载不明APP,

手机多次黑屏后复原、提示黑屏时不要操作耐心等待,

自称某音客服手伸到某团某宝某信......

张奶奶自己也说当时就好像被“施了魔法”,这明显就是骗子嘛。想想自己之前还经常和身边朋友分享各种骗术的案例,经常说自己又不傻,怎么可能被骗?社区发的反诈传单张奶奶都仔细看过,“安全账户是骗局”、“官方不要求转账”,这些话自己都能背下来。之前她是真这么想的,直到这个自称 “某音官方客服” 的电话打进来。

报警后,张奶奶就得知了开头的那些数据。警官小姐姐还给张奶奶补充了另外一条重要信息——事实上,这个小姐姐当时就监测到了异常动作,立即尝试电话联系张奶奶,可是当时奶奶的手机应该是已经被骗子通过下载的APP远程操作屏蔽了来电,电话一直处于无法接听状态。

看到张奶奶的懊恼,小姐姐给她讲了几个类似的案例。那些被骗的老人,开头都跟张奶奶一样 —— 觉得自己聪明,觉得骗局离自己很远。有个阿姨说过 “我儿子是程序员,我能不懂这个?”,结果还是被 “虚假投资” 骗走了积蓄;还有个大爷,总说 “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谁能骗我?”,最后还是信了 “中奖要先交手续费” 的谎话。还有 “医保中心” 的电话说银行卡可能被嫌疑人关联,必须马上转去 “安全账户”的,老人往往在对方报出身份证号、住院科室,甚至记得TA去年买过的降压药品牌时,心里那点 “警惕”就像被戳破的气球慢慢瘪了。

我快速做了个搜索后,发现近年来多起老年群体被电诈案件背后,都藏着一个共性:人们往往高估自己的智商与判断力,将 “我不会上当” 的自信,变成了骗子突破心理防线的突破口。

从最初的 “中奖通知” 到如今的 “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骗子们精准拿捏人性弱点:或是利用对 “官方权威” 的敬畏,报出身份证号、住址等私密信息打破信任壁垒;或是制造 “资金将被冻结”“错过就无法挽回” 的紧迫感,瓦解理性思考能力。当这些精心设计的 “心理陷阱” 袭来时,所谓的 “智商优势” 瞬间崩塌,曾经的 “清醒” 变成慌乱中的冲动决策,最终落入骗局。

还有人收到 “亲友借钱” 的短信,明知对方语气反常,却因 “我能分辨朋友的措辞” 而不愿打电话核实;有人被 “高收益理财” 吸引,即便家人反复劝阻,仍坚信 “自己的投资眼光不会错”。这种 “听不进劝” 的固执,本质上也是自信催生的傲慢 —— 认定自己的判断优于他人,将善意提醒视作 “多管闲事”,最终踏入骗局。

张奶奶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判断是否遭遇电诈,核心是警惕“天上掉馅饼” 的诱惑“制造恐慌的威胁”。下面十大个场景是电诈的高频伪装,出现任意一个都需高度警惕:

1、刷单诈骗:做任务 + 小额返利 + 大额投入

2、杀猪盘诈骗:网恋交友 + 嘘寒问暖 + 介绍投资或博彩

3、冒充客服诈骗:客服 + XXX退费 + 扫二维码或点击链接+索要验证码

4、游戏充值诈骗:游戏装备赠送+扫码领取,或粉丝群+做任务+诱导消费打赏

5、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内部消息 + 高额回报 + 提现受限

6、冒充公检法机关诈骗:涉嫌违法 + 转移资金到安全账户,或相关部门 + 退税或补贴 + 链接下载不明APP

7、求职诈骗:招聘广告 + 面试录取 + 保证金/培训费/手续费,或海外高薪 + 专业对口 + 包吃包住

8、机票退改签诈骗:航班取消 + 提供退改签 + 转账付款

9、ETC失效诈骗:ETC失效 + 认证链接

10、冒充熟人诈骗:冒充身边熟人 + 急用钱 + 帮忙垫付


编个顺口溜——信息不外露,钱袋不弄丢!

陌生链接不要点,涉及转账挂电话!

验证码打死不给,共享屏幕拆SIM卡!

突然好心要警惕,遇事拿不准打110 或 96110 !

简单说,只要对方的要求涉及 *“转账汇款”,“索要密码验证码”,“下载不明软件”*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基本可以判定是电诈。

最后,真正的防骗智慧,从不是相信自己能 “战胜骗子”,而是懂得用谨慎与求助,不给骗局可乘之机。同时,电信诈骗的靶心,从来不是 “愚蠢的人”,而是 “自信能避开陷阱的人”。这或许是张奶奶们用惨痛教训教会我们的最深刻道理:承认自己的局限,才是对抗骗局的开始。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