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每天都大声地跟大家说,把市场部改成CBD是为了强调品牌,但没有一个人相信。
因为在大家的观念里,品牌的影响力明显越来越弱了。
试想一下,你会因为一个所谓的品牌而多走100米,或者拒绝一块钱的促销吗?这个品牌,可能是佳洁士与高露洁,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肯德基与麦当劳,也可能是999感冒灵与新康泰克。
无论你的答案如何,我们大概率都会发现:对比十年前,今天还愿意为品牌多走100米、放弃一块钱促销优惠的人,应该是变少了。
所以,老实交代,到底为什么把名字改成CBD!
别用什么“CBD其实是‘猜不到’(Cai Bu Dao)”或者“CBD是‘裁不掉’(Cai Bu Diao)”之类的话来忽悠我,我也不是那么好骗的。请亮出你的底牌吧!
不得不说,自从特朗普在这个世界上横冲直撞之后,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都开了窍,都明白了表象行为背后必然隐藏着深刻的目的。反正一切都是生意,是谈判桌上的漫天要价、落地还价。至于人品、形象之类的,又能值几分钱呢?
其实,从过去的市场部到今天的CBD,一直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原则,它总共分成三部分:
第一,是制度和流程;
第二,是全力发挥个人能力;
第三,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即人员流转机制。
这三条听起来抽象,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营销真正的基础是科学性。
01
CBD第一条:制度和流程
所以对于三九而言,走上以市场部驱动公司业务路线的第一步,就是向宝洁学习:学习它的战略市场部,学习它的品牌经理制度,学习它三十年前就确立的工作思路——从消费者调研开始,进行整合营销规划。
当年,关于宝洁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莫过于其洗衣粉事业部的副总裁,如何在中国普通居民家中观察生活。这要强调的,当然是真正地了解消费者,并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提供体验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故事背后更让管理者着迷的,是宝洁品牌管理的流程和制度。
同样,也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在宝洁,如果你通过市场测试否决了一个新产品的上市,那么你的贡献,相当于把海飞丝的业绩做到五十亿。”
这,就是通过制度和流程把握公司命脉的本质体现。
因此,宝洁是市场上品牌经理的“黄埔军校”。但无论多少品牌经理从宝洁跳槽,创办了各类培训或创业公司,似乎都未对宝洁构成实质性影响。
这不是说这些人才不优秀,而是因为,比优秀的个人更强大的,是那套经过深思熟虑、被千百亿业务锤炼过的制度和流程。
02
CBD第二条:发挥每个人的最佳状态
当然,这套制度和流程固然好,但在变化的市场环境面前,依然需要调整。
这种调整,就要依赖于第二条原则:发挥每个人的最佳状态。
这里“最佳状态”又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现有制度和流程中把生意做到极致,成为领先品牌。
二是发现市场环境已变,洞察到公司的制度和流程需要相应调整。
这时,一个优秀的个人就会推动管理层进行组织变革,修改关于品牌和消费者研究的流程,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从而保证品牌经理对消费者的了解、对营销规则的把握,始终处于市场的引领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优秀的个人与优秀的制度流程都能与时俱进。
当然,这些说法都比较理想。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现有制度中创造辉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新环境中推动改革。
03
CBD第三条:人员的流转
所以,我们就有了第三条:人员的流转。
这,也是市场部改名为CBD的核心原因——人才在此汇集(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并从此流转分发。
公司真正需要的前两种人留在CBD,而那些适合销售、管理、公关、政府事务的人才,则分流到其他相关的重要部门。
如果公司决心足够大,甚至还能在这里发现适合财务、研发、生产管理的人才。
只有当人才真正地在此流转、分发时,它才成为一个品牌公司名副其实的CBD。
所以今天,我就说实话了,老老实实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名字改成CBD。
因为我有一个梦想,一个像马丁·路德·金那样的梦想:将来,公司所有人都有过在CBD的经历,都走过那套与时俱进、了解消费者的流程,都感受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制度对个人行为与幻想的“压制”。
是的,是压制,是制约。从而让所有从CBD走出来的人,心中都懂得希腊四大美德中最重要的那一个——节制,节制,再节制!
04
营销人的节制
在希腊的传统美德中,正义、勇敢、智慧固然都很好,但在当今这个资本社会,这个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最好的美德永远是“节制”。
这,也正是CBD的魅力所在。
当然了,改名叫CBD还有一个原因,与“品牌”有关,但今天时间不多,我们留待下回再说。
因为今天我们首先要认清一个现实: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正在衰减,他们不会为了你的品牌多走100米,也不会为此放弃1块钱的促销。
那么,今天品牌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打造和管理品牌的真正要做的是什么?
这一切,都得回归到消费者,从消费者出发,去寻找那项伟大的美德——节制。
只有在这“节制”之中,我们才能体会到今天“品牌”的真正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