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看待“先做正确的事,再把事做正确”这句"废话"

职业指南
营销航班
18小时前

“先做正确的事,再把事做正确” 这句话在很多时候,真的很像那句"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关键问题"那么废话。

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你压根就不知道事是不是正确,怎样做才把事做正确了。都会认为都是事后诸葛。

有很多时候,刚开始是错的,做着做着就变正确了。比如俞敏洪最初想做留学咨询,后来发现学生更需要英语培训,才转型成新东方;季琦做携程时也调整过好几次业务重心,最终找到“在线旅游”的切入点。

同样有很多时候,刚开始是正确的,做着做着就变错误了。比如你告诉小朋友世上没有圣诞老人,孩子肯定不听你解释,尽管你是正确的,同理你告诉你女朋友钻戒的智商税,尽管真是如此,得买。

还有一些情况就是,刚开始明知道就是错误的,你还不得不做,当你做完了后,奇迹地发现,不做一个错误的开始,就没有后来的正确,正因为有了错误的开始,才证明了后来是正确的。

比如,2013年小红书刚成立时,团队核心成员几乎都是技术和内容背景,没人懂供应链、仓储和跨境物流。但当时正值“海淘热”,用户对“买海外正品”的需求爆发,创始人毛文超和瞿芳判断:“必须先做一个‘海淘攻略+电商’平台,否则抓不住风口。”

最后实在“错误的赛道”上狂奔不下去了,意外发现“用户只看攻略不买货,反而救了我们”,突然意识到用户来小红书,根本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找生活灵感”。之前被迫做电商的“错误尝试”,反而成了验证用户真实需求的“试金石”:如果没做电商,就不会发现“攻略比商品更吸引人”;如果没被供应链问题逼到绝境,就不会注意到用户在评论区的“非购物互动”。

最后小红书果断砍掉电商业务,全力做“生活方式社区”。成就了现在的小红书。

讨论到这,你会发现,“先做正确的事,再把事做正确” 真的像废话,哪有什么正确不正确。

但我想说,这句话仍然是对的,且应该是坚持的。

我们不防抬高一个层次,升一个维度,跳出非对即错的低维空间里看。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对错,只有价值判断。

先做正确的事,无非就是让我们先问问自己的内心,该不该做。用该不该做去判断,做出来的事,往往正确。

刚开始是对,是错,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该不该开始,遵循内心,直到能做出价值的判断说,做正确了,那就继续,是做错了,那也就知道正确的是什么了。

我想了一个办法,“先做正确的事,再把事做正确” 这句话,找了一个不会让人产生误会的替换:

先做该做的事,判断正确的事再堆量。

这对于现在这个信息爆炸,观点倒灌的时代,太重要了。

尽管,你知道“在社会的成功,主要是天时、地利、人和。识人、用人、整合人。胆大、心细、脸皮厚。能力不重要。” 这一观点很认同,也是见证无数例子证明是正确的。

但是能力提升,是你该做的,艺高才能胆大,锻炼技艺的过程,才能锻炼心细,脸皮,识人用人整合人,才能抓住天时地利人和。

尽管,你知道“想跨越,唯有一条路:高科技突破。想挣钱,唯有一条路:脱下长衫,干现在中产看不起的专业服务。想求稳,唯有一条路:进体制。” 这也是对的,有无数案例证明。

但是,你该做的是用你能试的方式都去试,比如打造IP,或做自媒体账号,或研究用AI改造业务,或跨境电商等,或找到那种可以成功求得一时安稳,后求有勇气脱下长衫赚钱,然后还想积累出能跨越阶层的能量的方式。

经验告诉我们,被外界干扰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忘记该做的事,迟疑该做的事,才是最大的错误。

在任何时候,今天不做,就没有明天的事,都是该做的事。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