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为何能毁掉一场发布会?

公关PR
万能的大叔
1天前

本来不想写,但问得人很多。

那就只聊公关吧,暂时抛开事实层。

1、发布会直播

以危机公关为目的(而不是新品发布等),以直播为传播形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所有企业公关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若稍微回忆下,你应该能想到的同类案例,都来自政府,且都是大事。

这舆情呢,对企业来说,在内部可能被认为是天大的事,但非要用“发布会直播”的形式吗?

打个大大大问号!

尤其是动机,毕竟,舆情的热度快没了……

如果答案是必选,那所有发言人,某种意义上,是完成一个“秀”。

这里的“秀”,指大家按照规定的“剧本”和动作来执行,尽量准确传递你想传递的信息,而非说发布会作秀。

结果呢,老板不按“剧本”来,一句话,上了热搜,把一场发布会的信息,几乎全部覆盖了。

危机公关,一定不是开个发布会,全程直播,完美反转……那是电视剧情节。

能发文字传递的信息,一定不要用视频,更别提直播了,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最终,被忽视的却是最重要的那件事,即:准确传递信息。

2、金句

为什么刘震云说,一句顶一万呢?

因为现在是一个话题时代,热搜时代,短传播时代,情绪时代,切片时代,我没有耐心去看你全程1小时45分钟的发布会直播,你又不是雷军……

即便是雷军,在发布会内容上,都是提前准备的,所谓“金句”。

什么是金句呢?

符合几个条件:1、短;2、能产生共鸣;3、媒体听了会用到标题上;4、你想传递的信息。

比如大叔去年参加吴声老师的分享会,金句全在屏幕上,你拍照发朋友圈就好了。(本周日又有,做个预告)

反过来,在危机公关的场景,如果你说的“金句”,变成了你指责很多媒体都在“断章取义”,说明你大概率说错话了。

短视频时代,老板说什么比“媒体关系”更重要,因为你的一句“金句”,会被无数放大。

负面议题,千万不要正话反说,也不要反问,要多用陈述句。

3、换位

我经常说,公关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换位思考。

因为公关的本质是沟通,沟通就是双向的,你如果想要对方接受你的信息,就要换到对方的视角,再把你想传递的信息,重新整理一遍。

危机公关更是如此,这也是我为什么强调“情绪大于事实”的原因(但不是说事实不重要啊)。

你无法共情别人,总是希望别人能共情你,你总是没错,错都是别人的,你总是很委屈,其实对方也是这么想的……

昨天那句“断章取义”的话,就是没有换位。

你是企业一把手,你是专家,你有多少资源,但花几百块体检的老百姓呢?

难道在高速事故之后,小米汽车要开个发布会,说:智能辅助驾驶不是智能驾驶啊,这个边界一直很模糊,大家这次清楚了吧……

大叔提醒,千万不要在负面事件上做行业科普,你改变不了世界,尤其是在错误的时机,因为网友都会自动代入弱者一方的“角色”,你就做好切割,承担你该承担的责任,就够了。

弱传播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4、法务

我多次强调了,法务取代不了公关(二者是配合的关系)。

但现实是,法务越来越强势,公关呢,大批下岗(昨天还刚安抚一位38岁被下岗的公关人)。

不管什么原因,企业去起诉一个10年的老客户,在公关层面,就已经输了。

相信各位听过一句话:赢了官司,输了声誉。

何况,对方还是一位律师……

个案,对企业伤害最低的方式是单独沟通+第三方引导。

5、老板

大叔看到,不少同行都在吐槽,说应该把公关总监开掉。

怎么说呢?公关可能有问题,但老板是公关的天花板啊。

我模拟一下公关的内心OS:

1/不让你开,你非要开;

2/给你写好了剧本,你非要发挥;

3/老板说的,道理没错啊,是外界理解有问题。

4/老板永远是对的,因为我是打工的。

你可能会问:什么样老板的,才听公关的话呢?

根据我的经验,这个老板之前因为舆论事件,跌过跤,且很疼。

到底多疼才行呢?可能只有老板自己知道。

大部分情况下,“公关话语权低”在公司是常态,与专业能力关系其实不大,这点,竟然和体检很像……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