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中国,有一个群体最能够反应行业兴衰,甚至整个经济的繁荣程度。
这个群体就是丈母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丈母娘们带动“三转一响”的消费,九十年代能够一手带动家电“四大件”的蓬勃发展;本世纪的丈母娘能够拉动股市,抬高房价,促进汽车消费,让中国经济大火二十年;现在的丈母娘能够制造考公考编浪潮,势不可挡。
至于捧红董宇辉们,不过捎带手的事。
丈母娘们不消费,全社会直接“内需不振”,丈母娘不看好的行业,很容易就凉了。
所以,一个行业甚至整个经济环境,都可以设置一个“丈母娘指数”:
丈母娘们看好的行业,大概率会火;丈母娘们一定要让女婿买的产品,肯定能畅销。
如果丈母娘开始替女婿省钱了,愁女儿出嫁的丈母娘变多了,经济肯定就不景气了。
是不是听起来就非常“靠谱”?比老外们发明的那些“口红效应”(经济萧条口红热销)、“裙长理论”(裙子长短反映经济兴衰)靠谱多了?
是不是更接底气,更符合咱们国情?
丈母娘们这个群体,是用实际行动来投票的。
跟网上喊打喊杀、现实中看到小偷绕路走的情绪宣泄者,号召反对美帝、却在那边买房的“口力工作者”相比,“丈母娘”们的偏好是用具体的、有代价的行动来体现的,代表着最真实的民意,代表着最准确的大众认知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