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我们,人工智能能够取代吗?

营销管理
于子桓
2023-04-12

这些天,网络上到处都是“人工智能就要取代某些人”这样的言论,但凡是个人听了以后都有点怕怕的。

但是后来回想起我曾经碰到过的一些奇葩人物,我心里一下子就踏实多了。

比方说吧,我有个大学同学喜欢打游戏,他后来念研究生的时候实在有点忙,没太多的时间玩游戏,那时候五一还是7天假,于是他会在4月30号下班以后,买上一大堆可乐方便面,然后把自己安顿在电脑面前,因为接下来的7天就是他的游戏时间。当然那还是上个世纪的事儿,那时候好像流行玩泥巴,貌似他在好几个社群里面都是前三排名的高手。

事实上,不想不知道、一想就会发现,我们在玩游戏、刷抖音或者撸猫遛狗的时候,我们一点都不需要被人催促。

我们总是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各种各样你认为或者家长认为好的、希望他们孩子所要具备的优秀素质。

话说那天开会就碰到一个同学在家里养了七只猫,七只,你没听错,就是七仙女的七,就是北斗七星的七!

还有一天,我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姐姐陪着她养的小鸭子散步,那只鸭左摇右晃“啪嗒啪嗒”的散着步,小姐姐满脸慈母般的微笑,唉,真的好幸福!

还有一个我认识的小哥哥,喜欢养蛇,有天他喂食的时候不小心被蛇咬住了手指,他无论如何都舍不得直接把蛇嘴给掰开,因为他担心这样会搞坏了他蛇宝宝的牙齿。于是他想了好多办法,比方给蛇唱催眠曲,给蛇挠痒痒,还给它闻一种特殊的花香,据说这种花香会让蛇宝宝觉得特别的安全,特别的惬意,或者是给蛇宝宝泡一下冰水,因为据说他体温下降以后他就会冬眠,于是牙齿就会松开了。

好吧,最后他确实做到了,没有损害蛇宝宝的牙齿就把手拿出来了,所以像这样的小哥哥小姐姐,你觉得人工智能能够取代他们吗?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每一个学龄期的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都知道,自己要努力学习,然而不管做数学作业、化学作业还是语文作业,比起玩游戏刷抖音和逗宠物而言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边儿叫做应该,另一边叫做放纵。

放纵是潜意识喜欢特别有激情的东西,而应该是规定我们去做符合我们身份的事情。

那么人工智能如果要取代这样的我们,该怎样模拟这“应该与放纵”之间的关系呢?

说实在的,就我们自己也经常搞不定这“应该与放纵”之间的关系,经常搞得一头包让自己下不来台,也经常令自己不得不找别人帮忙擦屁股,好吧,太难了。

当然,应该与放纵这种简单粗放的方法是针对大部分人而言的,但是这世界上什么样奇葩的人都有,比如说有些同学吧,把“应该写作业”变成了“放纵的写作业”。天呐!他就是喜欢写作业,你拦都拦不住。

有些同学会把“应该弹琴或者应该拉小提琴”这种枯燥无聊的事情当成了放纵,他觉得能让我弹琴或者能让我拉小提琴,简直是太美了!我愿意生命不止,弹琴拉琴不息!这样的人你还怎么跟他对话呢?

还有一些人把上班工作当成了放纵,996对他来说就是最可口的满汉全席。996之外他还要再加一点甜品,最好让他不要睡觉,24小时都在工作。你说吧,这样的奇葩,把应该当成了放纵的奇葩,又有哪个人工智能比得过他呢?

在人工智能梦魇以前,这个世界是由0和1组成的,但是在这群人的心里面,0和1已经合二为一了,天哪,你这让我们的计算机宝宝该怎么办呢?

如果我们闲着没事儿去翻了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的自传,我们就会发现在生物演化的过程当中,演化总是具有某种惰性,从最原始的海蜗牛的神经细胞它的记忆、工作的模型和人类大脑神经细胞的记忆、工作的模型基本相似,比如保证长期记忆的血清素就是一模一样的。

换句话说,在生物演化的过程当中,总是从一开始的蓝图开始慢慢的优化,凡是能用的生物就会继续用下去,而不会采取革命性的转变,所以人的大脑的工作技能和海蜗牛的工作技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现在我们知道人的神经元是有0和1两种状态,就像计算机里面的二极管也是0和1两种状态一样,大家结构上是基本相似的,只是对于计算机而言,他还面临一个人类从原始人突变成自然那么一个重要的变化节点,这种变化在尤尔赫拉利说起来就是人类终于领会到了讲故事的能力。

比方说,如果你想让一群人都到那边树林里去采果子,但是那树林里可能有一些凶猛的动物,大家对那片树林有着不太好的记忆,于是你就忽悠大家说那个树林里有仙女,然后大家就跟着你一起去了。

这种编故事哄骗大家一起合作的能力是自然的专长,也是自然得以战胜各种人类秘密武器的原因。

现在真正的问题,就是在于人工智能什么时候能够跨过这个讲故事骗人的门槛,那么它就能真正的和人类一样站在同一个战场上。

就今天而言,人类和人工智能相比,人类赢在了起跑线上,而人类如果想永远领先人工智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起跑线不停的往前跑。

换句话说,人类之所以会说谎骗人,是因为人类领会到了死亡所代表的虚无,于是学会了向死而生。

所以千万记住,不要老给人工智能断电,千万不要让他领会死亡和虚无,否则他真的会站到同一个起跑线上。

当我们在同一个奔跑区间里的时候,估计人工智能超越人就可以是必然了。

不过据说心理学家要镇静很多,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在研究人的时候先放弃了人的内心,然后放弃了人的大脑,最后落在人的行为层面来对人进行研究。

而事实上,人工智能不过就是把人的行为进行了概率化。

比如美丽的美这个字,可以和丽组成美丽这样一个概念;也可以和好这样一个字,组织成美好这样一个概念;还可以和国家的国组织成美国这样一个概念。

人工智能不过是在研究过去的人类世界里面,组织成美丽、美好或者美国的概率,然后看正在和人工智能对话的那个人处于什么样的场景当中最有可能和美丽、美好、美国中的哪一个概率最相配,然后做出一个选择性的回答。

但是人工智能并不能真正理解美丽、美好以及美国的意思。

所以心理学家很放心,因为理解了概念才进入了大脑的状态,AI仅仅理解了概念,而没有抓住人类的生命情感,那还没办法进入所谓的新的状态。

还记得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吗?心理的心,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人工智能还远着呢,它还要至少过两个门槛,那两条起跑线也有可能自己都在奔跑,所以不用担心,人工智能早就输在了起跑线后。

大家不用害怕,晚上好好睡个觉,明天继续去用人工智能帮助自己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吧!

毕竟这是一个奇葩盛开的世界,好多好多的人很难被超越,连上帝看了都会皱眉头,哈哈哈哈哈!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