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补剂、亲子零食、陪伴成长……,为什么这些都是儿童食品的无效定位?(下篇)

消费者洞察
小圈梨
2021-07-09

上篇,我们谈到了“精细化喂养是儿童食品的品类逻辑”,以及儿童食品的“无添加”这个品类价值。这篇,我们来看看儿童食品另外3个品类价值:好吃、营养、好玩,及如何挖掘这三个品类价值里的品牌核心价值?

好吃——孩子的需求  

《糖盐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一书里写道:儿童更喜欢重口味食品。而德国预防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所研究者兰法也表示:研究结果发现,不管哪个国家,儿童随着年纪增长,都会开始喜爱上重甜与咸的口味。

这里就存在上文说的那个问题:重口味零食是健康食品的大敌;但企业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清洁标签”,违反人性(你们想想:成人都要时不时地纵情烧烤、火锅,凭什么要求孩子天天清淡健康呢?)。如何运用创新的原材料、采取合适的加工方式来取得“好吃”和“无添加”、“营养”的平衡?是各大儿童食品品牌要不断突破的难题。

 营养——妈妈的需求  

如今,各大儿童食品品牌,不管是儿童零食、辅食,还是大单品(奶酪、麦片等),其品牌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营养。可以这么说:“营养”也是儿童食品之所以要单独成为儿童食品的很重要原因。因为,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他们需要专属的、定制化的营养。这也是妈妈们在进行精细化喂养时特别看重的。

作为使用者的儿童,他们的用户生命周期较短,且较为细分化。通常来说,可分为:0-3岁、3-6岁、6-12岁。如果定位为针对0-3岁、3-6岁的儿童食品,那么,营养就是最核心的品牌价值了。相较于儿童零食,这类儿童营养食品的行业门槛也是更高的。

但是,现在市面上的各大儿童食品品牌,大多还是在做“添加了一点营养成分的儿童零食”,因为供应链成熟、容易做。这也体现了国内新品牌诞生的一个特色:风口上的猪也能飞,什么简单做什么,少有“什么难做什么”的长期主义者。要知道:围绕3到12岁的儿童零食孵化品牌,起步容易;但是,过不了多久,如果品牌价值不明晰,品牌就会走向大众化,难有差异化(可以看看上文“无添加”的例子)。此外,6-12岁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权(手中握有零花钱),他们的口味也越来越重,儿童零食势必会面临辣条、薯片等各种非儿童零食的激烈竞争。

关于儿童食品的营养方向,有个洞察点是:是否能围绕如今儿童面临的各种健康问题场景,为他们打造儿童专属的功能性食品?比如:儿童肥胖问题。首部《中国儿童肥胖报告》预测,至2030年,0~7岁肥胖儿童数将增至664万人,7岁及以上学龄超重肥胖儿童数将增至4948万人。我们有那么多针对成人的减肥食品,是否有针对儿童的体重管理类营养食品呢?应用场景又如何呢?

 好玩——孩子的需求  

最后,我们来看看“好玩”。作为生于“80后”的妈妈,我时常想:当我的孩子长大成人,2、30岁时,他们在回忆起小时候“难忘的零食”或“好吃的食物”时,会有怎样的童年记忆?会不会像我们“80后”一样,脑子里情不自禁地就浮现出了:小浣熊、跳跳糖、大大泡泡糖、酸梅粉、高乐高等标志性儿童食品;并发自内心地感慨:“这真是一段有意思的、让人难忘的童年记忆呀!”说真的,如今,物质生活非常充裕,我却担心:我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也许留在脑子里的“记忆食品”只有:健康、或和各种动画片IP绑定的零食了。

儿童食品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到底在哪里?  

其实,不管是对于“80后”的童年,还是如今的“10后”,儿童食品带给孩子的乐趣就是:一种稀缺性。对于我们“80后”来说,当年,可以吃到的儿童食品屈指可数,稀缺性体现在:品种少;而对于“10后”、“20后”来说,儿童食品的稀缺性更多的是体现在一种:审美性、创造性上。这里首当其冲的就是包装了。但是,国内的儿童食品显然忙着抢风口,它们的包装设计大多呈现两点:

第一、低龄化。对比一下国内和国外的儿童食品包装,审美、趣味性差距一目了然。

微信图片_20210709184034.png

微信图片_20210709184037.png

微信图片_20210709184040.png

第二,目前,本土儿童食品还没有诞生其真正意义的IP。那些所谓的“IP”只是一个个动画形象,远没有上升到IP的高度与意义。

什么是IP?IP是一个情感符号,它折射了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或哲学层面的涵义,它最终要和人们产生文化与情感上的共鸣。总之,IP就是诉诸于一种感受,IP变现收获的就是这种“归属感消费”。西游记是IP、漫威的美国队长是IP、可口可乐是IP……。但是,现在中国本土儿童食品包装上的那些卡通形象,只是个图案,不是IP,它几乎没有传达任何以上有关IP的内涵。

培养一个IP何其难。与其设计一个所谓的儿童食品IP,不如用心设计好有审美及创新趣味的包装、及食物本身等。现在大多数“好玩”的本土儿童食品,大多是在包装盒内放入诸如绘本之类的玩具,并没有什么原创的食物乐趣性。对于孩子来说,怎么玩食物?家长们又怎么用食物寓教于乐呢?

比如:好时 (Hershey)推出的Build-A-Santa、Build-A-Snowman和 Build-A-Bunny 巧克力棒,就是在通过食物鼓励孩子们进行玩耍互动,让孩子们能够将一块平平无奇的巧克力拆开,重新拼装成圣诞老人、雪人或者是兔子等有趣的卡通形象。

微信图片_20210709184043.jpg

 总结  

由此可见,围绕“无添加、好吃、营养、好玩”的儿童食品品类价值,各大儿童食品企业还有很多品牌价值值得去挖掘,并指导自己定位。比如:

1、营养方面。怎么打造专属于儿童成长健康问题的功能性食品?

2、好吃方面。我们无法逆人性,在孩子童年时期,不断阻止他们吃重口味食物;那么,如何在“好吃”和“无添加”方面做到平衡?有时,适当的味觉放纵,也是必须的。想想:成人都做不到的事,为什么要严苛孩子去做呢?

3、好玩方面。我们“80后”好玩的儿童食品“小浣熊”,还会在“10后”、“20后”的童年记忆里重现吗?我们都说:如今“95后”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是给他们低龄化的包装,及毫无生趣的儿童食品呢?

所以,营养补剂、营养哄娃神器、成长补充剂、亲子零食、陪伴成长……这些都是有关儿童食品定位的“正确的废话”。作为儿童食品品牌,你到底要给孩子和妈妈们提供什么“无添加”、“好吃”、“营养”、“好玩”的核心品牌价值呢?你坚守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些才是定位的根本。

也正因此,围绕“儿童食品”的品牌孵化,真的急不得,一急就揠苗助长了。这件事,可以做几十年、上百年……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