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还是讲理?或者自以为是

营销管理
于子桓
2021-04-27

有一天,某人问孔子:“谁谁谁家的儿子检举了他爹的错,老师你怎么看?”

孔子似乎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那谁谁谁的儿子不仁也!”

作为儿子,为父亲遮掩过错是常识!

现在请投票:

2000多年过去了,泱泱中华进入了一个时代叫做文化大革命。

那时候流行一个说法叫作“划清界限”!子女揭发父母的状况似乎也挺常见的!

那么这算是进步还是退步呢?

A 进步

B 退步

C 违反人性,不支持

西方家庭有个传统,似乎孩子18岁成年后就要自食其力,这似乎是一种契约精神。同样,西方的人老了以后也很少和孩子住一起,孤苦无依,甚是可怜!

有一次,在莱茵河谷,我向一位老太太问路,结果被她聊了半个小时天……那小镇上实在没人陪她说话!

而另一位瑞士朋友住的公寓楼下,则有一位老太太拿着一块手表和所有路过的人对时间……

双亲抚养子女长大,好的感情的“度”到底在哪里?

“子女赡养父母送终,双亲抚养子女成人”的道理的“度”,到底又在哪里?

合情?合理?看起来不容易呢!

今天的世界,有人共情,有人讲理!

王二很不喜欢儿子除了做作业什么也不做,但他老婆觉得儿子能在12点前做完作业上床睡觉,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可王二总是觉得不行,于是搞了一个小小的激励方案:洗碗10元,浇花收拾阳台20元,拖地100元!

貌似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的方案,规则分明,奖惩及时,绝对讲理!

传统的中国人则推崇这样一种方法:孟母烧饭洗衣服要用水,于是喊上8岁的孟子一起去井边抬水。

水桶不是很满,孟子在前,孟母在后。长长的扁担一头是孟子的小肩膀,桶则紧紧靠在孟母的身前,水的份量其实都在孟母肩上。

功劳是一人一半,互爱的感情则是双份回报。

这是共情,不讲什么道理。

当然,现在家里都用自来水,也没有扁担和桶,我也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才能共情。先投个票吧:

  1. 共情

  2. 讲理

  3.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记住,喊口号容易,真落地太难!

现在的问题是,共情和讲理真的像左和右那样并列,而不是谁是谁的基础?

有人说:“一个连父子情都不顾的人,怎么可能在利益诱惑面前讲道理呢?除非那道理对他有利。”

另外的人说:“人不就是因为有了智慧,懂了讲理,才跟畜牲不一样的吗?畜牲也有亲情!”

赫拉利说:“人文主义的倾向,不断地强化每一个人的价值!”

马克思强调感性权力!也就资本对人有影响,同时又坚信人类能大同,进入共产主义。

不过,一个共情的家庭其实就是一个共产主义的雏形:共同劳动,按需分配!

说了半天,其实还是没有结论。

很多看起来挺简单的事,不过是不自知的自以为是!

推荐复旦大学王德峰老师的《哲学导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