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宝体育营销能打翻身仗吗?

公关PR
杜心
2011-11-02
市场部网
生于1984年的健力宝曾经一度是80后的记忆符号,洛杉矶奥运会后一炮走红,被誉为“中国魔水”。作为中国第一个添加碱性电解质的饮料,健力宝曾经创造过国人的销售奇迹,成为民族品牌的代表。然而,几度沉浮之后,健力宝已似乎被国人遗忘,如今借助体育营销,健力宝希望强势回归。

体育营销能否帮助健力宝回归?

继2008年以8000万元的代价拿下“2010年广州亚运会指定运动饮料”后,日前,健力宝公司和国家体操队在珠海李宁体校正式签约,健力宝正式成为国家体操队赞助商。签约同时还举办了2011年席卷全国的健力宝“爱 动起来”全国公益活动的现场捐助。据介绍,成为国家体操队赞助商是健力宝继去年赞助广州亚运会后又一次体育营销,此彰显其强势回归的决心。健力宝总经理李世政表示,健力宝多年来一直在二三线城市保持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在赞助亚运会后,健力宝加快重返一线城市之路,目前在多个一线城市均取得爆发性增长。

一方面重建市场,另一方面健力宝还在加大重塑其公益形象。健力宝为此不断发力,近年来在国内教育、卫生、赈灾等领域捐款超过4亿元,其中捐赠的1000万元人民币,在全国建设有40所希望小学。

“统一对健力宝的投入是长期承诺,未来只会增,不会减。”健力宝贸易公司总经理李世政的这番话也表明了统一对健力宝品牌的信心。不过,对于健力宝能否再造辉煌,业界多持观望态度。与当年健力宝的辉煌时期不同,现在一线城市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线城市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一个产品要在一线城市立足,必须投入巨大的营销费用。

红罐王老吉,仅仅一个单品,一年的营销费用就有数十亿元,哇哈哈一年的广告费就达37亿元,没有雄厚的财力作后盾,想在一线城市要站住脚跟根本不现实,要在一线城市立足,营销投入上必须达到一个临界点。这些年来,这个临界点越来越高,而且要以定位准确作为前提,错误的定位只会是虚火一阵,昙花一现。
 
总之,如今的饮料市场和健力宝辉煌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每一个饮料细分领域,都有一个或几个强势的竞争对手,对于资金匮乏,品牌褪色的健力宝来说,翻身是个旷日持久的难题。

健力宝沉浮

1984年,健力宝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县(现三水区)诞生。同年赞助中国奥运体育代表团远赴美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名声大噪,赢得“东方魔水”的称号,企业也迎来爆发期。1984年,健力宝的年销售额为345万元,第二年蹿到1650万元,第三年达到1.3亿元,此后15年间,它一直是“民族饮料第一品牌”。

但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凌厉攻势下,从1997年开始,健力宝的销量开始以每年七八万吨的速度持续下降。到2001年,健力宝的市场占有率缩到了不到3%。

1997年,38层高的健力宝大厦在广州落成,但这个耗资8个亿的工程几乎把健力宝公司的流动资金抽干,健力宝的江山开始动摇。

2002年1月15日,三水市政府向浙江国投转让健力宝75%的股份,作价3.38亿元。自此,健力宝进入“张海时代”,李经纬黯然退场。

但张海时代的多元化扩张战略让健力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2005年3月张海因涉嫌以做假账、虚假投资、侵吞健力宝资金等被健力宝集团举报,同月遭公安机关拘留。

2004年11月16日,北京汇中天恒董事长李志达从张海、祝维沙和叶红汉手中接过股权,间接持有集团91.1%的股份,成为健力宝第一大股东。三水区政府以小股东的身份,查封公司账户,将李志达人马“驱逐出境”。3天后,由三水区政府出资100万元注册的国有独资贸易公司健力宝贸易公司成立,健力宝开始“体外循环”的救赎。不久,一度离开健力宝的叶红汉戏剧性地从李志达的手中接过健力宝集团58.3%的股份。

2005年10月,统一集团收购了健力宝贸易公司100%的股权,价格至今不为外人所知。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