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供价值就能赚钱?想钱想疯了吧!

消费者洞察
营销航班
1小时前

01

很奇怪!

很多人以为,能回答得了“我能提供的什么价值”这个问题,就能变现,就能赚钱!

商业没有那么单纯。

你认为能提供的价值,就像妈妈总觉得你冷,要多穿秋裤。

你说的价值,和别人感受到的价值,常常出现平行宇宙——根本不搭界。

价值感,比价值更重要。

100%的价值只感受到1%,与1%的价值却感受到100%,显然后者更重要。

这种区别,就像你跟你女票说,我家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果园,我带了一斤给你;与我只有一斤果子,全都带给你了,这两者的差别。

人类主观的世界,就是这么魔幻。

神经科学家巴赫利塔有句名言:“我们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大脑看”。

价值感这种东西,既是大脑的认知产物,也是环境与情绪的共鸣,更是体验沉淀的结晶。

在营销领域,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认知 > 事实,体验 > 技术"。

02

提供价值不等于能变现

说一个很残忍的真相,如果现在还在想着,提供价值就能变现,那就大错特错了。

提供不了价值感,哪怕从鸡鸣起床摆直播、摊摆到月亮打哈欠,瓜子壳磕了一地,手机吃流量100G,一件货卖不出去也很正常。

每个群体的体内对价值这种东西,就像对辣的感受,因不同动物受体不同而不同。

就好比,有些鸟类吃辣椒,它本身没有辣的受体,不会觉得辣。

而人类吃辣椒,两头都难受,更有甚者,痔疮都犯了。

对鸟的世界,没有辣。

在人身体有辣的受体,辣是神经刺激后,感受到的味道。

提供价值,就像辣味,你提供给鸟,鸟都不鸟你。

找对人群,瞄准价值感的受体类型,再提供价值,再谈变现,赚钱,才有戏。

image.png

03

价值感,本质是一种“成份”配方

价值感不是天然存在的感知,而是由群体认知、产品特性、社交互动等“成份”多维度要素「精心调配」的心理体验。

正是这种心理体验,决定了你有没有价值的感受。

当用户未意识到「黄黑暗沉的皮肤影响社交形象」时,美白洗面奶只是普通清洁产品。

而当问题被唤醒,比如找工作面试因形象受挫,见未来家公家婆被嫌弃等,才会意识到,「凝血酸+四重草本」的解决方案,才会被感知为「值得投资的护肤方案」

在这种时候,你卖的美白洗面奶,在拍广告时构建一个「熬夜后肤色暗沉被同事调侃」的场景,让用户先意识到问题,再展示产品如何解决问题,并且说,含有「凝血酸+四重草本」,用户才会觉得,有价值。

群体认知,产品特性,社交互动,是形成价值感的金三角,缺一不可。

04

价值感的核心载体

价值感的核心载体是「可量化的功能价值」x「可感知的情感/精神价值」的乘积。

钻石的「物理价值」仅是碳元素,但「钻石恒久远」的情感绑定使其成为「爱情承诺」的象征。

牛油果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符号」的精神价值塑造,从普通水果变为「减肥神器」。

可是,当西贝喊出“家有宝贝,就吃西贝”,当客户目标直指那些有点懒,又有点钱,家里有孩子的群体时,被暴露可能吃的是预制菜,那个花钱想买个好妈妈,爱宝宝的妈妈的情感瞬间就接受不了了。

原来没爆出,难吃点就沉默,下次不去,或少去吃就算了。

现在爆出,精神价值和情感价值就为0了。

虽然,预制不等于不卫生、不营养。 现做也不等于一定卫生、一定营养。问题在于  把预制菜当成现做,来定价,感受到被骗的感觉,就不行。

价值感,从天堂跌倒地狱,有价值,和感到有价值,差别很大。价值和价值感,像吃得饱和吃得好的差别,品牌价值取决后者。

你有你的标准,可妈妈有妈妈的标准,你的标准不符合妈妈的标准,就没有价值感,就抛弃你,吐槽你。

05

被认可是价值感的放大器

人性是「社交的动物」,渴望通过选择融入群体、获得认同。

「被朋友圈点赞认可」的归属感,是价值的放大器。

处于社交网里,人总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标准的,大多数时候,就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都是被影响的,这就导致很多时候,领头羊的选择就是我的选择。

因为这样的选择,总不会太错。

就像近期推出的iphone17,又是一轮被吐槽,设计丑爆啦,苹果设计师灵感枯竭到要把麻将搬到相机模块里了。

回顾iphone的吐槽史,有很影响销量吗?

2017年iphone,全民吐槽刘海屏;

2018年iphone xr,吐槽边框能停航母;

2019年iphone11 Pro,吐槽浴霸三摄丑出圈;

最近的2023年iphone 15 Pro Max吐槽火山口摄像头。

这次iphone17,给你麻将了,浴霸都能接受,为啥不能接受麻将呢?

这些都真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死忠果粉,该换机,还会再用,这些在一些领域里的领头羊,还是牢牢地掌握影响力。

他们都不觉得丑,一个自认为是小人物用户买就是安全的。

这种社会社会心理,很容易传染审美。

这种审美的传染,丑到极处就是一种打趣。

image.png

比如,有一次,吉克隽逸和康姆士乐队,在唱《被动》时的着装,就看到一条点评吉克隽逸的高赞的评论:歌是真好听,衣服嘛...但突然发现,我的爱玛电鸡的挡风披,也时尚了。

很多时候,人的价值感,会受到价值观系统里的价值排序,受大脑瞎编指挥影响,作出新的价值感新解释。

歌好听是主要的,歌常听,视频不常看。我觉得好听,大家都说超好听。

iphone的确丝滑,拍照拍视频的确一流,外观?我都是看手机屏幕的,别人知道我在用17就够了。

06

价值感,因场景与用户分层不同,配方动态配比

想赚钱,真的得先搞定价值感。

感受不到,再有价值,也是悟空被压五指山500年,发挥不了。

对于新用户期的用户,提升价值感的配方,要侧重于用问题意识。

洞察用户最在意的场景里找到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痛点,用你有病、我有药、且我的药是最好的思路,唤醒问题,给到解决方案。

对于老用户期的用户,提升价值感的配方,则需要利用群体认同,强化对老用户的价值感受,一贯的行为强化为习惯。

对于高端领头羊的用户,提升价值感的配方,则需要满足用户的理想自我实现的精神共鸣,这是一种需要通过品牌调性,理念的坚守才能做到的阶段。

综上,总结一句话:

有没有价值,是一件很主观的事,而深刻理解主观下的价值感的机制,才能找到打开价值仓库的钥匙。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