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买流量的时代要结束了

消费者洞察
李倩说品牌
2小时前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跟我说了个她做自媒体的事,很有意思。

她说她刚开始做的时候,报了好多班,学了好多什么爆款文案,视频剪辑技巧,然后坚持日更,给自己累了个半死,结果就是做不出来满意的成绩,后来偶尔有一次听一个大V说,投流如何如何,她一咬牙给自己买了好多流量,结果,真的就爆了,后来,没钱可投了,就再也没爆过。

她从中悟到两件事:

1. 原先以为大家都是公平竞争,没想到好多都是氪金玩家,直接用人民币烧流量,她这点投入在“烧钱投流”的大号面前简直不值一提,原来这么多号“不讲武德”。

2.自己的内容是真的有待提高,短期内不投流确实没人看。要想增长,质量还得长时间继续提升优化。

于是,她陷入一个困境:这个流,到底投还是不投?

其实,做自媒体面对的状况,只是整件事的一个缩影。真正疯狂和残酷的,发生在以线上流量为根基的电商领域。

01

疯了:烧钱的和卖货的很崩溃

我在抖音(同名:李倩说品牌)上发了一个短视频,也是关于买流量的话题,评论区感觉都要炸了。

有人说:不投流鬼都没有,也有人说:你以为我们是赚的是卖货的钱吗,还有人说赶快管管吧,马上就要1块钱买辆劳斯莱斯了,更有做电商直播的说自己“不投等死投了找死”……

前年我在杭州做了一次闭门分享,来了好多电商企业的创始人,他们大老远的赶来听一个关于品牌和内容的分享,我特别感动。因为我去杭州之前,心里有一个奇特的预设,那就是:当烧钱买流早就变成一个产业,而这个产业的大本营在这里,在这个地方跟大家说产品、品质、品牌这些事,显得特别不合时宜。

我在那些电商创业者脸上看到的,是一种:疲惫,但是很兴奋的状态。

那种感觉有点像是:有投流公式!好!节奏拉起来!我们比比看谁更会烧。

我常常想,在这种高压运营的思考方式下,在这种长期以GMV、转化率、完播率、对标等各种名词概念充斥的运营环境下,一个企业真的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琢磨产品,确认坚守吗?

对那样的运营阵势,我既感到钦佩又感到困惑。

钦佩他们的节奏、动力和勤奋机敏,困惑于这件事卷到尽头大家都无利可图的时候怎么办?

02

信号:烧钱买流量的玩法要结束了

有些迹象已经在陆续出现了。

直播电商整体陷入疲软。2019-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整体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85.3%,但艾瑞预计,2024-2026年,这一数值将降低至18%。

行业里的头部主播也是同样的遭遇,飞瓜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头部主播董宇辉的与辉同行直播间日均观看人次为1504万,比2024年同期的2750万下降了45%。

流量池小了,大家自然开始内卷,据蓝鲨消费数据,目前带货直播间的付费占比普遍在30%左右,一些头部带货达人主播甚至达到50-70%。这种状态下的烧钱内卷已经成了行业惯例,烧钱带来的是大量企业业绩下滑甚至倒闭。

另一方面,国家出手了。最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了个新规,2025年10月1日开始,所有线上投流的花费,说白了,就是砸钱买流量的操作,以后通通化为广告宣传费。这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以前对企业来说,投流算成本,是当作一种“流量租金”付出去的。

而现在,要当作广告费。广告费属于期间费用,这笔费用只要超过营收15%,超出的部分,是要交25%的所得税的。打个比方,你一年营收了100万,投流花了20万,超过15%也就是15万的那五万,就得额外交25%的税了。

一方面是行业玩法在消费那里的新鲜感在快速下降,另一方面是国家出手开始税务监管,将“流量租金”定义为“广告费用”,这两个信号都在表明,流量内卷已经太疯狂了。

很多企业根本不像在做企业了,更像是在赌博,拼命烧钱买流量,刷销量,虚假繁荣不健康。这个时候跟他们说“做品牌”、“长期主义”,他们不是听不懂,而是早已卷在其中,“臣妾做不到”了。

物极必反。一个事情一旦到了这个程度,基本上就到了要结束的前夕了。

政策一出,几家欢乐几家愁。愁的是谁?那些靠刷量生存的白牌中小商家、直播电商机构,投流费动不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一补税,利润直接崩盘。而且投流这个东西,有瘾,一旦靠上,就不好往下撤了。

乐的是谁?一直以来并不靠“烧钱”活着,那些本来还在认真做内容、产品本身就过硬的企业。他们原本就不全靠砸钱投流,这样一来反而显得更有优势。

03

未来:优化品牌体验才能让流量“留量”

对于做正经生意的企业来说,精细运营,优化品牌内容体验才是出路。

这么说吧,投流只是一种叠buff的办法,它要建立在两个重要的前提之上,一个前提是产品本身立得住,一个前提是品牌内容体验做得好。如果这两只脚都没有,全靠烧钱,必死无疑。

投出的钱,得留下来人,转化成10倍的钱,投流才有意义。

咱们该怎么办?

第一,用流量测试自己的两个前提,无前提不投流。

精准运营这件事,看起来算的是ROI,本质上算的其实是该不该这个时候花钱上运营。花钱不如赶快花时间,磨产品磨内容,未来总得有一磨,想着啥都不磨靠钱赚钱的时代结束了。还没磨好就花的钱,来了也都是垃圾流量,赶快叫停。有投流的钱真不如花在产品和内容上。

最大的精准运营,莫过于判断一件事该不该做,及时止损掉头,而不是继续“屎上雕花”。

第二,内容造血,靠内容留住人,而不是靠钱砸来人。

内容造血说起来很虚,但实际上内容体验有很多规律方法逻辑和工具,只要愿意投入时间进来,这件事和投流一样,是一门可以掌握的技术。现在,功利点想问题呢,你可以理解为内容有红利,真诚点想问题呢,你可以理解为内容就是通往品牌的必经之路。

image.png

第三,新的渠道机会崛起,机会永不停。

前几天我连续写了两篇文章,说“特渠”有机会这件事。可惜的是,唯独这两篇阅读量不高,看来永远都是真正的“发财机会”没人留意,大家都追着热点跑。

我在我的知识星球上跟大伙儿打赌,我说你们看着吧,2年内,特渠要炸,依着特渠起来的品牌已经在运作了。

所以,机会永不停,烧钱买量不行了,也许新的渠道就会有机会。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