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去漯河参加了宠物大会,会上宠业家创始人四郎分享了行业上半年的数据。
总结起来就是宠物行业大盘在保持增长,各个细分都在增长,但除了宠物店的商品零售。
2025上半年宠物店销售额(商品+服务)大盘增长率1.03%,总计是132亿元,和去年几乎持平,没有什么增长。
然而,宠物店的服务是在增长的——这就说明宠物店商品销售实际是在下滑的。
2025年宠物店的商品:服务已经到了38%:62%(2024年是45%:55%)
商品在线下宠物店的销售额占比被进一步压缩。
这篇文章是写给中国96161家宠物店的,会讲透以下3件困扰大家许久的事情:
一、大部分宠物店做得好服务却卖不好商品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二、宠物店商品零售究竟有没有未来,未来在哪里?
三、为了迎接这个未来,宠物店需要提前准备好哪些工作?
一、宠物店商品零售越来越难的底层逻辑:宠物食品具有“三非属性”(非即时型非体验型非服务型产品)
首先抛开宠物行业,我们看一下以下场景:
1)线下店里买一袋薯片,一包纸巾,一瓶饮料,大概率比网上要贵,但是很少有人会因为网上便宜几块钱而宁可不在线下买。
2)一家全家便利店的酸奶可能比旁边的夫妻老婆小店贵好几块钱,但许多人还是会去全家购买。
3)一辆电瓶车网上购买会便宜,但是许多人还是会去线下购买。线下店里老板能给你组装好,能给你上牌照,也能在今后万一电瓶车出现故障了做售后。
以上三种场景很常见:
第一种是即时型场景,当消费者出现“现在就想要”的需求时,不会在乎线上和线下的比价。
第二种是体验型场景,全家的冰柜比较清爽干净,夏天走进全家冷气舒爽,再买个酸奶瞬间凉快了,这个时候消费者也不会在意比价。
第三种是服务型场景,一旦商品离不开线下服务,消费者也不会介意线上线下的比价。
这三点很好理解,那么我们来回看一下宠物食品,就茅塞顿开了:
以上三个需求场景宠物食品是一个都不满足,所以宠物食品具有“三非属性”(非即时型非体验型非服务型产品)
当然,我们可以说消费者也有家里的粮吃完了等不了线上购物了,家里的猫砂断了急需猫砂这种场景。
且不论这类场景的占比本来就不高频,即时发生了这种场景,现在也有各类外卖平台可以去满足,那分到宠物店的汤又能有多少呢?
为了应对这种问题,过去的20年里品牌与宠物店们用了如下2个方法:
第一种方法:线上产品与线下产品分货盘,也就是品牌方单独为宠物店做一个“渠道专供”货盘。
好处是产品不再受到线上价格冲击了。
坏处是产品脱离线上没有流量,需要纯靠宠物店硬推,并且还有万一推起来了品牌方经不起诱惑在线上收割的风险。
说穿了,“渠道专供”的底层逻辑就是运用错包装、错配方、错规格的形式打信息差,而靠打“信息差”的商业模式注定是不长久的。
第二种方法:宠物店干脆挑选那些不发力线上的品牌,也就是所谓的“线下品牌”。
然而“线下品牌”原本就是个“伪命题”:做品牌就像登山,不同的品牌会选择不同的登山路径,但是发展到最后大家的目标都是同一个山顶。
“线下品牌”是品牌的一个“阶段”,只要发展起来了同样会成为“全域品牌”。
好了,现在我们很清晰不论是选择以上哪种模式,可能短期会有效,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且这两套打法已经在近几年来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加速淘汰的步伐,这就是宠物行业在增长,但宠物实体店商品零售规模在下降的底层逻辑。
二、宠物店商品零售究竟有没有未来,未来在哪里?
说了那么多,我不是为了给大家制造焦虑的,而是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
第一个问题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我只是帮助大家做个总结,撕开了那层遮羞布而已。
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第二个问题,我们宠物实体店的商品零售还有没有未来了?
先说答案,有,而且宠物行业的未来很可能重新回到实体行业。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大家,你认为宠物食品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子?
我自己的答案是:宠物食品会长得越来越像人吃的食物。
《CIPS行业价值报告》指出,33.3%的宠物主把宠物当作朋友,28.7%当作孩子,20.8%当作亲人。也就是说曾经的“猫抓老鼠狗看门”时代已经过去了,并且随着Z世代逐步成为市场主流消费人群,猫狗拟人化会成为常态。
这也是益和的酥骨鸡腿为什么能成为行业爆款,巅峰的时候一个月能卖出200万袋。
因为它满足了曾经我们不能给狗狗“加个鸡腿”的遗憾(养狗家长担心鸡骨头划伤狗狗肠胃)。
当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长得像饲料的膨化粮市场份额在缩减,长得不太像饲料像小饼干的烘焙粮份额在增加,长得更不像饲料的冻干、罐头与餐包在高速增长的原因。
当人类把猫狗当做家庭成员、当做同类,我们就越是倾向于在饮食上让它们与我们趋同。
所以,什么品类是“饮食趋同”的终极形态?
答案是,鲜食。
从宠物主出发,鲜食能够让宠物主真正觉得自己的宠物是在“饮食”而非“饲养”。
从宠物出发,鲜食不仅更健康,且能满足宠物的“丰容”。有研究文献报道,食品的质地、形态甚至仪式感都会影响到犬猫进食的心情。
那么鲜食又为什么会是宠物店的机会呢?
因为鲜食能够将现在传统宠物食品的“三非”属性变成“三有”。
第一是鲜食喂养需要搭配专业服务。
可能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面对一堆有菜有肉有营养补充剂的食材,如何去搭配出一份适合犬猫吃的全价餐。
更别提遇到减脂、美毛、老年期管理、关节养护等针对性的饮食搭配。
以往宠物店遇到上述问题会推荐一款粮食,然后消费者第一次购买了,第二次很可能就跑到线上去了。
但鲜食不同,鲜食只是材料,而材料+专业化搭配才等于一个完整的产品。
所以鲜食能够真正帮助宠物店通过做好专业的服务把客人留在店里。
第二是鲜食具备即时性
鲜食的最大卖点“新鲜”天生就具备了“即时性”,这也是前文说到的电商目前比不了线下的“最后一公里”。
消费者不会去比价,也就构成不了传统商品线上收割线下的局面。
此外,鲜食的线上配送需要冷链,高昂的物流成本也成为了宠物实体店的护城河。
第三是线下购物体验感。
之前我一直听一些行业线下实体的老板在呼吁希望宠物食品能“回归线下”,能够回归“烟火气”。
然而仅仅空有口号却没有解决为什么回归线下,线下到底能给消费提供怎样的体验的问题。
同样是膨化粮,为什么在线下购买体验就好?线上购买价格既便宜,又有拆箱体验就不好么?
而鲜食就没有这个问题,因为鲜食本身是一种“非标品”。
当鸡肉、鸭肉、各种果蔬、营养补剂都摆在你的面前时,店员现场根据你的需求为你搭配出美毛全价餐、肠胃呵护全价餐、减脂全价餐等等,这种体验感是任何线上购物都比拟不了的。
可能你认为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线下门店冰柜普及率哪来那么高?”
“线下宠物店老板洗狗洗猫都来不及,哪来的时间去做鲜食?”
“养宠消费者还没有到这种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是不是需求太小了?”
问题永远存在,电梯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我们根本想象不到今后能住在28楼。
但房屋越造越高是趋势,所以电梯的普及是必然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真的认可中国养宠率会越来越高,养宠方式会越来越科学,养宠追求会越来越精细,那么现在,你或许可以期待“电梯在宠物行业的普及”,也能够提前做一些准备,以帮助你在鲜食时代来临前做好抢跑。
那么,为了迎接这个时代,传统线下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功?篇幅原因,我们就留到下一期。
预祝大家,赢在下一个时代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