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即是快——2021年复盘

营销管理
劳拉有话说
2023-05-31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明得失”。2021年,可以说是大浪淘沙的一年。一场疫情,对社会,产业,消费等各方面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不少行业也进入了历史性拐点。全球需求和供给下降,对品牌营销的冲击尤为深刻,我们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下一个机会在哪儿?


一、看行业: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我觉得2019年是个分水岭。2019年之前是MKTer的“高速增长”期。2019年之后,流量红利肉眼可见的萎缩,“单次流量的转化"成本越来越贵。


大经济环境的衰退让用户消费回归理性,整个营销行业进入“后红利”时期,之前屡试不爽的方法论优势,不足以成为长期优势(比如,铺5000篇小红书,2000篇知乎,搞定李佳琪,顺势抖音直播铺渠道)。同时整个行业正在变得越来越内卷——即人力、预算、管理投入增加,效果并不见好转。


二、看用户:需求和供给的认知要同频

早期有“得XX者得天下”的说法,其底层逻辑是指用户需求容量的大小。但是,现在的用户变得越来越理性,直白讲也就是越来越不容易被“忽悠”,形成消费闭环。


传统粗放式的用户分层维度,如人口总量,年龄,性别,地域,购买力等不断被一个个碎片化的用户群需求“挑战”。需求变得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场景化。所以,品牌方在“割草“的同时也要“养草”,更要思考“草”可以被“割”多少次?中国是个消费大国,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纵深拓展都有非常大的需求。但是,品牌方需要深度洞察和认识到——消费,包含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可以提供情绪价值的产品也是刚需


三、看竞争:在不确定性中砥砺前行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三个变化:

第一,消费能力分化,这也是到底是消费升级还是降级热议的根源;

第二,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品牌下沉;

第三,竞争格局持续动态变化,部分品牌不断进入新品类。


这就意味着没有什么以往的成功经验可以直接套用,当品牌被迫走出舒适区,转型变得更加迫切。这种转型包括但不限于营销打法、组织职能融合和重构、新营销渠道的拓展,以及新型内容的不断探索。


四、看自己:慢下来,才更快

前面我提到2019年之前大家都跑在“高速公路”上。增长可以掩盖一切问题,增长一旦停滞,既往问题就全面暴露了。


所以,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好的时候更要看到危机,一定要敬畏用户和市场;另一方面要做新业务探索,一定要躬身入局,提前识别问题,并立即采取行动。“大跃进”式的发展已经见顶,是时候要拼“底牌”了,那么问题来了,我的“底牌“到底是什么?所以说,   “慢”即是“快”


五、看机会:消费是可以抵御周期的赛道

消费是最古老赛道,从人类存在就有消费,所以说消费是可以抵御周期的赛道。只是说目前遇到一些周期,比如资本周期。品牌要熬过这个时期,并坚持作出好的产品,坚持打磨自己在用户中的品牌。


由此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策略:

1、新模式:从厂商的代理人,成为用户的代言人。圈子里有句话:洞察越狠,文案越稳。话糙理不糙,在深刻且精准的洞察面前,一切技巧都是浮云。品牌方可以代言用户的内心需求,也可以代言用户内心的恐惧,甚至厌恶。

2、新渠道:从文字时代,图片时代,到视频时代,抓住视频时代,元宇宙前这个最高效的渠道和入口,

3、新品牌:基于信任的关系,构建品牌与用户的关系。从人到平台找货,到货找对人,和人遇好货。

1.jpg

在品牌打造上:虚拟人或许是个可尝试的切口。品牌1.0时代,符号记忆是关键;品牌2.0时代,品牌需要“人格化”或“拟人化”;品牌3.0时代,元宇宙概念的大火,用户和品牌成为同类——即数字态,双方可以具象的,交互的,充满想象的一起玩耍。而这其中,再不会是单一某个营销职能的“个人英雄主义”,营销组织力是破局的关键。敏捷性的组织是未来制胜的法宝。


在个人能力提升上:前面提到各种方法论失效,MKTer们又要面临着全方位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纵深的“专才”发展要向横向的“复合型”能力转变了。和提升产品“复购“的策略一样,应该考虑沉淀可以“复利“的能力,比如,团队管理能力,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分析问题、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学习的能力。


而在人力模型选择上,按考量顺序排列,我认为是:自我驱动的创业心态,不断“空杯”和“续杯”的自我学习能力,基于数据流动的洞察和破局能力。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