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不确定性”已经成了各种会议必备的词。无论是内部战略规划,还是外部专家分享,无一例外。
有了这个铺垫,企业发展规划也越来越保守,越来越务虚。
“驱动增长”、“业务转型”...听着就着急,倒是说说怎么做呀?
还不如试试:
一.先有具体目标,马上行动再调整
传统的战略规划,强调在行动前必须进行详尽的调研、分析和论证,确保方向万无一失。
但现在的变化时代,确定性极为稀缺,传统的方法也要变了。
年初我读过Michael Masterson写的《Ready,Fire,Aim》,非常受触动。书中提到更适合不确定时代的策略是:准备,开火,瞄准。
核心是先行动,再调整。
不过,作者不鼓励盲目行动,而是倡导从一个粗糙的起点开始,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反馈,然后根据反馈迅速调整方向。
用在实际的业务中,我认为是做好这两点:
1.计划可以远大,甚至看起来不切实际,但必须具体。比如,要做到“新产品创新,成为行业第一”,光靠喊口号没用。必须把目标拆解成具体的销量、时间点,甚至细化到第一个客户是谁,第一笔订单来自哪里。这些看似“不成熟”甚至有点“拍脑袋”的想法,恰恰才是行动的起点。
2.在实践中积极寻求反馈,通过数据验证调整。通过不断地“开火”(产品发布、市场测试)和“瞄准”(收集数据、调整策略),目标越来越清晰,实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AI企业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
ChatGPT,刚上线时,远非“完美”。早期版本常答非所问,甚至频频闹笑话。但OpenAI没等“完美”,直接推向用户,通过亿万次对话数据快速迭代,才有了今天的“全能AI”。DeepSeek也一样,从小范围测试到推向全球用户,全靠“Ready, Fire, Aim”。
因此,在不确定性下,比制定规划更重要的是调整规划以及快速迭代的能力。
个人成长也是一样道理。
二.先行动,冲开迷雾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做不做成一件事,跟规划的好不好关系不大。
而是取决于运气、时机、信息以及能否摆脱自身局限,开始行动。
先有个初步计划,然后让把这个计划放在实践中打磨甚至蹂躏,直到现实给你一个更好的计划。
比如我想成为营销领域最懂AI的人,这个目标听起来像天方夜谭。我不是技术出身,也并不年轻...
但当我把计划细化到每天阅读最新的AI新闻并上手实践一个AI产品,每周和专家交流时,我开始对AI生成内容有更深的理解。紧接着对AI搜索有了自己的观点,也开始对AI营销的价值有了新想法...
慢慢地,我知道接近目标的路径在哪里了。
当然,这个过程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没关系,重要的是:
1.先有一个具体计划
2.去行动;
3.再制定更好的计划
跟前面提到的企业业务规划一样,不再等待准备好了再开始行动,而是制定一个粗糙而又具体的计划,全力以赴。
就在不断反思、获取新的信息的时候,发现了新的机会。
这就像雾中开车,慢慢开,雾就散了。停下来等完美天气,只会错过旅程。
我常常在“营销灵感笔记群”里鼓励写作搭子们每日书写,不要等待想出完美的选题、大纲,再开始写。而是先动笔,哪怕乱写,甚至摘抄,才会有新的灵感。
所以啊,别再站在旁边观望,等那个所谓“更好的机会”。如果想做,那先去试试吧!
因为你的行动就是最大的确定性。
三. 把粗糙计划变成现实的几本“鸡汤”
如果你被“先行动,再调整”的想法点燃,不妨看看这几本书,它们让我对行动力有了新认识,也能帮你把想法变成现实:
1.《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 by Eric Ries
想知道怎么把“拍脑袋”的点子变成真金白银?Ries教你用“建-测-学”循环。
构建(Build) 一个最小可用产品(MVP),测量(Measure) 用户对其的反应和使用数据,然后从中学习(Learn) 以此来调整和迭代产品。
2.《原子习惯》(Atomic Habits) by James Clear
行动力不够?Clear说,从小事开始,每天进步1%。这本书是行动的“入门指南”,超实用。
3.《10倍法则》(The 10X Rule) by Grant Cardone
计划听起来太疯狂?Cardone告诉你,目标越大越好,行动越多越强!定个“离谱”目标,比如“一个月学会AI编程”,然后疯狂试错,失败也是进步。
今天就挑一本先读起来,也许看着看着,眼前的大雾真的就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