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实属有些骇人听闻:「武大为什么要赌上百年校誉,去保护杨某某?」
很多坦率说,这种提问的思维,不少网友和打工人都存在——将组织拟人化,这样的好处是不用深度思考,只需要下结论,这个组织是好人,那个组织是坏人即可,也极容易传播。
但也有坏处,让我们无法看清事实的真相。
先把事情给不太了解的粉丝们介绍一下:
这场风波始自2023年10月。
一个女生杨同学在图书馆发现对面的男生肖同学抓挠裆部,认为自己遭遇了性骚扰,于是拍视频取证、要求肖某某写下道歉信,并将其举报到学校。
由于学院对事件定性仍存疑,无法确定性骚扰。不满于学校的回复,女生开始诉诸网络,发帖陈述自己的遭遇。随后,武汉大学迅速公布称已对肖某某的“不雅行为”给予记过处分。
2024年2月,肖母替儿子公开发声称“不是性骚扰”并晒出湿疹病史、5份与医护咨询湿疹治疗购药的微信聊天记录公证书、事发当天购药记录等证据,网络舆情转向分化。
之后,女生杨某进一步在武汉市经开区法院就性骚扰一事提起民事诉讼。一年后,法院宣判,认定,肖同学在图书馆内的行为不构成性骚扰,其动作存在“抓痒的高度可能”,且事发场景开放、双方无交流,无法证明存在性暗示或性挑逗行为,故驳回杨同学的全部诉讼请求。
宣判之后,杨同学在社交媒体宣布,她已经“保研成功、通过法考、将赴香港浸会大学读博”,并称以后将继续投诉肖同学,阻止其未来的发展。她的这番言行,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反弹。网友开始调查并投诉杨同学毕业论文作假。
在法院宣判后,武大并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引发巨大争议,毕竟法院都判了,学校的处罚是不是也应该取消呢?
终于,有等不及的网友发出了这样的问题:武大为什么要赌上百年校誉,去保护杨某某?
故事本身细节我就不参与讨论了,毕竟我对于网络打拳的人都不太喜欢,无论是性骚扰案件,还是论文作假,都等官方调查结果就好。
我想探讨一下,如今很多人将组织拟人化的问题。
这并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专利,100多年前就有作者把英国比作约翰牛,美国两党被称之为「驴象之争」。到了互联网时代,也有知名漫画《那人那兔》。
拟人化的处理,特别方便网友理解,特别利于传播。
但这种理解方式,往往止于表面,无法触及问题根源,也无法解决问题。拟人化的思维,甚至会妨碍我们发现真正的问题。
以武大这次的舆论危机为例,如果你把武汉大学拟人化,看成一个人在决策,所以会觉得武大在厌男,在保护打拳女生。
但武汉大学这样一个人员众多,部门众多,架构复杂的机构/体系/组织,里面不同团队的人想法都未必相同,怎么可能保护谁?
在一个组织内,无论是体制内的机关部门,还是外企民企,只要摊子稍微铺得大一点,都有复杂的人事关系。
每个人有自己的利益和出发点,有人目标升职加薪的,有人希望借外界影响力打击异己,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即便是观察宇宙的孙连城,无欲无求,既不在乎舆论评价,也无所谓升官发财,他也会在乎自己的岗位是不是还在,自己是不是得要背锅。
非要说体系要保护谁,体系只保护体系自身,因为体系内的绝大部分人都在追求自保。
举个例子:
一个同事拿到了公司的涨薪,果断选择跳槽二度涨薪跑了,于是你也向上司要求加薪,但上司却不答应。
从你的角度来说,这事情不能更离谱了。你能力不比同事差,还比同事对公司更加忠心耿耿,不会拿了涨薪还跳槽;为什么公司愿意给白眼狼加薪,也不愿意给你加薪?
但从领导的角度来说,就3个问题:
- 1)我为什么要打破公司体制的规定,给你破格加薪?
- 2)上一个破格涨薪的跑路了,我已经错了一次了;那么我如何保证这一个不会同样拿了涨薪跑路?
- 3)如果他又跑了,我要承担什么责任?我怎么和我自己的领导交代?
发现了吗?
从头到尾,我们以为的最重要的问题「你的能力和贡献是不是理应得到加薪?」,反而不是领导真正关心的问题。
这就是因为领导在基于自保思维去评估事情应该怎么做,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了「屁股决定脑袋」。
如果你拟人化思维,认为公司不重视你,公司看重短期利益,大概率只会私下抱怨,没有切实的解决方案。
但如果你能敏锐意识到,上司犹豫的点是不愿意打破公司涨薪惯例。
那解决方案是:你直接出去拿个高薪的offer回来。
在组织内涨薪,适用的是给薪的内部原则,讲究的是内部公平性,大盘子里分汤,给你多分了就有人少分了,你要多拿就需要和其他同事比重要性和贡献。
但你出去拿个offer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时候如果上司希望留住你,他就没法拿内部公平性说事,不得不采用给薪的外部原则:市场竞争力。他要留你就得给出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
如果对涨薪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翻我的老文章:年终涨薪的水,到底有多深?
如果你发现,其实上司的苦恼是,他愿意给你涨薪,但担心你跑路,那你可以提出修改涨薪方式,从一次性涨薪变成分成一半涨薪,另一半作为留用奖金,承诺涨薪后至少再工作2年,提前离职,这部分钱按月返还。
拆解细节才能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的难点,对方的屁股坐在他自己那里,没有考虑到我们,并不意味着我们没办法争取他们的支持。
再举个例子,有时候老板也会故意用拟人化思维来混淆我们打工人的思维。
最常见的:「公司也很不容易了,希望你不要太斤斤计较。」
这其实就是混淆视听。
公司不是人,是一个组织架构,它有什么容易不容易的。
如果我们较真一下,完全可以追问,你说的是公司不容易,具体是指什么?
如果你的意思是说公司业绩不好,那么:
- 具体业绩是怎样的,把财务报表拿出来我们研究一下;
- 业绩不好的核心原因是什么?是没有新业务,还是现金流不够?
- 这些问题有解决方案了吗?
- 没有解决方案,光让我降薪就能解决问题?
- 我降了这一波,是不是未来还要降薪?
如果你的意思是说老板太累太辛苦了为公司付出太多,那么:
- 老板付出多少精力,拿多少收入,出差坐经济舱酒店住如家吗?
- 老板有没有给公司开拓了新业务,又给公司带来了多少新资源?
- 公司里优秀的人才是留住了,还是在流失?
- 如果人才都被留住了,为什么业绩反而不好?
很多拟人化说辞是经不起推敲的。
类似的说法,还有「国家/学校/社团已经很不容易了」。这里就不展开了。
回到话题本身,为什么武大迟迟没有给回应,取消肖同学的处分?
你以为武汉大学得到的教训是,未经细致调查,冤枉了男生。
实际上,武大内部反省的大概率是上次迫于网络舆论压力做决定太仓促了,这次要缓一缓,内部流程多走走,不能担责丢了饭碗
武大昨晚的官方回应,更印证了我之前的观点。短短几十字里,关键词「组建」、「专班」、「全面」、「以事实为依据」,说了这么多,武大只给出了一个核心信息:
我们不是不管,但这次我们要慢慢走流程,没那么快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