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长安的荔枝》,谈谈营销人的四重突围

职业指南
露西姐
1天前

前些阵子,看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这本书,就深深地被打动了,所以这部电影一上映,我就独自一人去电影院一睹为快。

从走进影院的那一刻起,我便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进那个充满权谋与艰辛的世界,待走出影院,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其中大胆的台词、暗藏的细节与隐喻,如同重锤一般,一下下撞击着我作为营销人的内心,让我感同身受,那种无力感如汹涌的浪潮,几乎将我吞噬。

image.png

电影中的诸多情节,都如同一根根尖锐的针,精准地刺痛着我们营销人那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就拿李善德接到从岭南运送荔枝到长安的任务来说,周围人那副急于甩锅、事不关己的模样,与我们在工作中遭遇难题时,那些推诿责任的同事简直如出一辙。“这饼太大了我吃不下”,这样的借口在我们的职场中屡见不鲜。还有那句“你是说圣人有错?”像极了企业内部面对不合理决策时,众人盲目维护权威、不敢发声的场景。

观影过程中,我只觉得后背发凉,情绪在崩溃的边缘反复试探,好几次泪水都在眼眶中打转,最终还是忍不住夺眶而出。这泪水里,饱含着自己在职场摸爬滚打的心酸,对主角的心疼,更是为所有像李善德一样,在困境中奋力挣扎勤勤恳恳的营销人而流。

擦干泪水后,我的脑中翻江倒海,思绪万千,痛定思痛,总结复盘了这样四层突围秘籍,以帮助我们营销人要在这复杂多变的职场体系中“成事”。

第一层突围:做任务

电影里,李善德接到从岭南运荔枝到长安的任务,这看似是个不可能完成的天方夜谭,周围人都想着甩锅推诿,可他却不得不接下这烫手山芋。

营销人在工作中,同样会面临两种类型的任务:

一类是自上而下,由组织高层下达的任务。这类任务就像李善德接到圣人的指令,没得选,必须硬着头皮上。

比如企业计划推出新产品,要求营销团队在短时间内打造强大的市场声量,提升产品知名度与美誉度,这就是高层基于企业战略布局布置的任务,营销人需发挥自身潜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

另一类是营销人从客户与组织角度出发,自下而上发起的创新性项目。但发起这类任务要格外小心谨慎。

因为一旦任务颗粒度与各方需求没对齐,做得太出色,可能触动其他部门利益,成为他人眼中钉;做不成,又会沦为笑柄,遭人落井下石。

比如营销人察觉到市场新趋势,主动策划一个创新营销活动,若活动效果太好,可能让其他部门眼红,引发内部矛盾;若失败,则可能面临领导指责与同事嘲讽。

所以,对于自发任务,先低调暗中尝试,等有成功火苗后再逐步扩大规模,切不可贸然出头。

第二层突围:搭流程

李善德面对运荔枝难题,没有盲目蛮干,而是冷静地运用四色法追踪精算,分析各种可能路径,尝试不同运输和保鲜方法,在无数次失败中总结经验,这其实就是在搭建一套系统流程和有效的方法论。

营销人在面对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等任务时,也应如此,将大目标拆解为具体小流程。

从市场调研开始,深入了解目标客户需求与痛点,像了解荔枝特性一样精准把握市场。

接着进行精准定位分析,明确产品在市场中的独特位置。然后制定营销策略,这如同李善德规划荔枝转运路线,每个细节都关乎成败。

最后是执行与评估,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优化。

然而,搭建流程时我们要思考其真正意义。如今,有了AI助力、知识库和工作流加持,

我们天真地认为机器和新人可以取代自己,通过这样做既能为组织提高效率,又能培养人才,高层似乎也很乐于看到我们将经验和方法标准化。

就如同李善德为右相杨国忠洋洋洒洒地复盘并写出几十页的荔枝转运SOP方法论,那一幕让我深有感触,仿佛看到了自己作为有经验的营销负责人,一直以来努力做的事情。

但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有了这样的流程,AI和新人真的就能取代我们吗?高层真的会因此对我们心怀感恩、给予认同与赏识吗?

毕竟,流程是固定的,而人是灵活多变的。换作他人按照流程去执行,能否像李善德那样在绝境中完成任务,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三层突围:要资源

李善德即便规划好了荔枝转运流程,仅靠民间资源,想把荔枝新鲜运到长安依旧难如登天。这恰似营销人仅靠手头有限资源,难以完成宏伟营销目标。

李善德在总结了荔枝转运的有有效方法后,希望获得官方资源支持时,在朝廷内跑断腿,但各部门相互扯皮推诿,最后在他近乎绝望时,右相杨国忠看到荔枝转运背后的利益价值“主动”支持,抛出一块印有“国忠”的四角包金的银牌,用这块“通关牌”可以调动任何资源。

尤其是当我听到那句扎心和深刻的话“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要遵循的规矩”。仿佛顿时被点通了任督二脉。

对于我们营销人来做,我们太知道资源的重要性了,没有市场预算,还要推动销售增长,发挥营销人无中生能力,那简直是“营销难,难于上青天!”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增长无力的如今。

所以营销人还是要大胆地表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观点,积极主动地为有价值的营销项目争取市场资源:

首先要清晰认知项目所需资源,像李善德清楚荔枝转运所需资金、人力、物资等

其次,争取资源时要用数据和案例展示项目价值与前景,让掌握资源者看到对企业整体利益的推动作用。

然后,面对拒绝不能轻易放弃。尤其在市场不景气、预算收紧时,更要思考如何盘活资源。市场部总监好比创业公司吸引风投的创始人,靠PPT和讲故事吸引CEO和CFO投入预算。

营销人要选对时机、找对人、用对策略争取资源,让老板信任专业能力,看到项目与公司战略利益一致。

最后的最后,如果像李善德一样该做的都做了,也无济于事,那么如果这个任务达不成会关乎部门“存亡”,个人“生死”,那么只能搬出强者大Boss的“通关牌”。

第四层突围:建人脉

李善德在荔枝转运中,结识胡商苏谅、峒女阿僮等朋友,苏谅提供资金物资,阿僮帮忙找最佳荔枝品种和保鲜方法,助力他完成任务。

营销人的工作,在这个内卷的时代,最终拼的就是人脉。

在搭建人脉时,首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无论是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力,还是对营销策略的独特见解,都要让他人认可我们的专业能力,就像李善德在荔枝转运方面的专业表现让人信服。

其次,要秉持真诚待人的原则。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不耍心机,真心实意地为对方考虑,从而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当我们以真诚对待他人时,也会收获他人同样的真诚。

最后,要积极主动地拓展人脉。多参加各类行业交流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结识志同道合伙伴的机会。

最最关键的是,我们营销人要通过在完成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把资源和人脉编织成一张网,打造一个坚实的营销生态圈,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圈子中活得久,活得自在。

影片的最后,李善德能够在安史之乱后幸免于难,并在岭南过上田园般的生活,其核心原因在于他凭借真诚的人品赢得了大家的支持与信赖,以及他心中那份从未放弃的执着与热爱。

营销人同样如此,无论经济形势多么严峻,无论是否面临品牌部撤销、裁员等困境,都应始终坚信自身存在的价值。

看完《长安的荔枝》,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灵魂洗礼。我们营销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恰似李善德在荔枝转运的艰难旅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境与无奈。

但只要我们能够实现这四层突围,从做任务到搭流程,从要资源到搭人脉,从搭人脉到做生态,就一定能够在营销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就像李善德最终成功将荔枝运到长安一样,我们也能够实现自己的营销梦想,为品牌铸就辉煌。尽管过程充满艰辛,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终会迎来破局重生的那一天!


参与讨论

露西姐
+ 关注
  • 浏览

    198429

  • 文章

    82

市场部网专栏作家、欧司朗汽车照明亚太市场总监 、数字营销实战专家 内容营销的践行者 超过18年的外企营销和管理实战经验;目前领导欧司朗汽车照明亚太区8个不同的文化和市场状况的营销工作;对于品牌营销战略,整合营销理念及数字营销,内容营销有着深入研究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打造了一套运行有效的营销体系,并从中形成了一套全链路的数字营销方法论。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