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IP就算是瓶毒药,也不得不喝!

营销管理
老泡OG
16小时前

随着雷军、俞敏洪、周鸿祎、刘强东等企业家通过个人IP的影响力,为企业带来了远超所有人预期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主动下场,探索如何打造个人IP为企业赋能。

在传统媒体时代,通过企业家IP为公司建立良好形象和影响力的现象就一直存在,但那时候更多的作用是锦上添花。

然而随着媒体去中心化,权威人士现身说法的方式比广告投放更具说服力,据埃森哲2024年《全球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83%的消费者认为“真实可信的个体推荐”比品牌广告更具决策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250507171343.jpg


这标志着企业跟用户之间的链接和互动方式,由“品牌中心化”已经逐步向“人格化沟通”转型,因此对于绝大多数行业的企业来说,打造企业家IP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




微信图片_20250507171347.png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IP其价值是全方位存在的,主要体现在“商业价值和影响力”“品牌信任快速建立”“用户感受和体验”三个大的方面。

企业家的时间精力和身上与生俱来的优秀精神,是一家企业最为贵重和稀缺的资源之一;因此所蕴含的商业价值潜力,是衡量企业家是否值得亲自下场操盘的关键。

而一个优质的企业家IP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毫无疑问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企业家IP既是最佳代言人、又是流量密码、甚至还能充当最有效的带货达人。


微信图片_20250507171349.jpg


在传统的认知当中,一家企业的品牌建设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投入,因为用户对一个品牌从认知到行动到推荐,走完整个营销链路的周期是比较长的,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得到正向的体验才能形成整个闭环。

现如今却可以通过企业家IP的方式,让用户对品牌信任的建立过程大为缩短;相对于企业和产品,企业家是一个更加鲜活立体的人,其身上所具备的优秀精神品质和标签更容易被用户吸收接受。

当企业家具备一定的IP用户信任基础之后,只需要把这些优秀的精神和标签嫁接到企业文化之中,即可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让企业快速获得用户的信任;当然前提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立得住,否则也可能会适得其反。

从中心媒体时代到个人媒体时代,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方式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传统那种企业单向发声的方式已经不被用户接受,也无法得到用户的真实反馈。

虽说大部分企业都开通了自媒体账号,但从无论是跟用户互动还是舆情发声,企业账号跟用户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隔阂;而企业家亲自下场发声和互动的方式显得更加诚恳,用户也认为自己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尊重,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微信图片_20250507171352.jpg



小米汽车能够后来居上,在厮杀激烈的电动车市场站住脚跟,就是把雷军个人IP商业价值和影响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去年小米汽车发布第一款车型时,当雷军喊出那句“这是我人生最后一个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一生为小米汽车而战!”,他已然成为小米汽车当之无愧的最佳代言人。

而后雷军和小米汽车每一次有新的行动,都能在电动车行业引发消费者和媒体的高度关注,以低成本的方式为小米汽车带来源源不断的流量;而相比对广告投放带来的流量,这些主动关注的流量具备了一定的信任背书和认知基础,因此其转化效率也要更高。

在小米SU7首批车主的交付仪式上,雷军甚至亲自现身为车主打开车门,并在个人账号上感谢所有车主的支持,让车主的情绪价值直接被拉满,再次迎来一波流量高潮。




微信图片_20250507171355.png


企业家下场做IP具备关注度和传播资源等天然优势,然而要打造一个真正具备商业价值的企业家IP,其关键在于企业家本身的人格魅力、以及如何找到企业家人格魅力和企业文化特征的链接之处。

当挖掘到两者之间相连的内核之后,企业家IP的战略定位就会变得比较清晰,而接下来所有的战略配称动作都将围绕着这个内核而开展。

老泡总结了一套企业家IP打造的黄金圈战略法则,从战略定位的制定到战略配称的落地进行细致的指导。


微信图片_20250507171358.png

(企业家IP打造黄金圈法则)



【战略定位】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容易落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做而做,看到他人拿到了成果就盲目跟风;却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做,适不适合做,以及希望拿到什么样的结果。

在做企业家IP之前,同样需要考虑清楚这几个问题:是为了扩展新的销售渠道?为企业寻找新的增长机会或商业模式?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还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和反馈?

另外还要思考企业目前所处的阶段,是否适合做企业家IP?比如在产品质量和商业模式没有完全得到市场验证的情况之下,盲目跟风做IP可能会让企业和企业家都失去用户的信任,带来反噬效果。

在确定要做且适合做企业家IP之后,第一步就是明确IP的人设定位;需要先剖析企业家自身的性格特征、人生经历、使命愿景等,虽然IP的打造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包装,但如果脱离了真诚则很难打动粉丝且迟早会露馅。

同步需要挖掘企业的文化特征和业务优势,然后找到企业家和企业之间相通的连接点,以此确立企业家IP的人设定位;因为这时候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绑定的关系,如果出现企业家人设和企业文化的脱节,会给用户造成认知上的混乱。


微信图片_20250507171401.jpg



比如刘强东因为自己是农村穷苦出身,一路努力学习和创业打拼才实现了阶级的跃迁;而京东的创业成长过程同样是一部升级打怪的奋斗史,并且京东的业务离不开无数快递小哥的日夜奔走。

因此刘强东在互联网上一直展现的是“亲民草根、坚韧打拼、践行兄弟文化“的人设形象,这不仅为刘强东本人带来了良好的口碑,也增强了京东内部的凝聚力、塑造了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


【IP传播】

明确了人设定位这个战略内核之后,紧接着要考虑如何通过不同的内容和渠道,将企业家IP的影响力进行传播扩散,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什么样的内容。

由于国内有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多个主流的自媒体平台,每个平台因风格定位、用户构成、流量分发机制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平台适合不一样风格的内容;因此如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前面的人设定位,选择其中一个平台作为内容传播的主阵地。

同时能够制造具有冲突性的内容,是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比如罗永浩就是制造冲突性内容的高手,在锤子手机失败刚开始转型做直播带货时,他不断强调自己欠债金额巨大,在直播间上演了“真还传”且段子频出,这些内容最终成为了很好的传播素材。


微信图片_20250507171404.jpg


除了内容之外,策划公关事件和打造IP符号(周鸿祎号称红衣大叔)也是值得尝试且非常典型的IP传播方式,这里着重举例介绍下公关事件策划。

刘强东最近宣布进军外卖领域本身只是一种商业竞争行为,然而刘强东却亲自下场派送外卖、结束后还跟兄弟们聚餐畅饮,并举杯邀请美团和饿了么的骑手加入,视频被爆出来后瞬间引发热议和赞誉,让京东外卖的订单实现激增。

即使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炒作嫌疑,但东哥的这种行为跟他以往长期营造的亲民人设是吻合的,因此并不会引发大家的反感,反纷纷而为他一直践行的兄弟文化竖起大拇指。


【流量运营】

人设定位和IP传播的目标都是为了撬动更大的流量和影响力,承接住这些泼天的流量并转化为产品销量,则是企业家IP最能直观展现商业价值的一环。

关于把企业家IP的流量转变为销量,在诸多优秀企业家各显神通之下,已经有很多招式取得了效果;这里着重介绍“激发用户主人翁意识”和“企业家现身带货”这两种能够直接产出收益,且经过市场和时间验证的方式。

第一个方法就是充分激发用户的主人翁意识,甚至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来。都知道在社交媒体时代,企业和用户之间不再是一种单向信息灌输的方式,而是需要在企业和用户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以便企业最好地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毫无疑问在这方面,小米和蔚来是最值得学习的对象。小米会开放自己的产品研发过程,用户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对产品的看法,而小米也会认真地听取用户的建议进行产品的迭代优化。

蔚来的李斌和高层,会亲自去APP听取用户的反馈、跟用户进行直接沟通,甚至把一些企业的重大决策权交给用户。这都是在提升用户的参与感,培养用户的主人翁意识。


微信图片_20250507171409.jpg


而另一个更加普遍的做法就是企业家亲自现身带货,特别是针对那些希望利用企业家IP提升销量的企业来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频繁的基础操作。

今年小米SU7 Ultra在开售2小时内大定数量突破10000台,轻松超过了绝大部分新能源实力一个月的销量;这样的成绩让全行业为之一震,不仅为小米节省了上亿级别的营销费,小米的股价也随之水涨船高,可谓是一举三雕的神迹。

同样在今年民营企业家大会上因跟雷军同框而意外走红的海尔总裁周云杰,为了接住这泼天的富贵顺应广大网友的呼吁开通了社交账号,甚至带领海尔高管集体出道。

最终海尔相关产品在电商平台的搜索量激增217%,品牌声量提升189%;随即举办的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大量博主涌向海尔展台,花式宣传和种草海尔产品。


【舆情维护】

当企业家的个人IP与企业深度捆绑之后,两者之间将会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为了避免被预料之外的黑天鹅事件所反噬,积极维护网络舆情、提前建立危机预案是不可或缺的操作。

比如前两年丈母娘粉认为董宇辉受委屈了,在网络上声讨东方甄选和俞敏洪,导致俞敏洪个人声誉和新东方股价均遭受重创,即使董宇辉本人多次出来澄清也无济于事。

董明珠这些年虽然为格力带来了很多的流量,但格力把线下门店改成“董明珠健康家”的操作,迎来了消费者的疯狂吐槽,甚至嘲讽格力搞个人崇拜主义。

造成这些负面后果就是因为在享受企业家IP带来的成果时,没有提前建立相应的预案,导致负面舆情出现时措手不及,让事件的影响力超出了企业的管控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507171413.jpg



企业家IP虽好,但也不要盲目迷恋;为了避免被流量反噬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有以下几个雷区是在做企业家IP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1.个人言论可能放大企业危机。前段时间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绝不用海龟派”的歧视性个人言论,引发了轩然大波和社会上的广泛批评,影响了格力的企业形象。

2.IP定位与业务脱节。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打造企业家IP,其根本目标还是希望能够为业务助力,IP的定位作为整个事项的内核,如果不能跟业务保持同频则毫无价值。

3.剧本化内容遭反感。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切勿用剧本化的内容来试图迷惑用户的眼睛,否则企业和IP均会失去用户的信任。

4.产品力不足被流量反噬。常说好的产品会自己说话,其实劣质产品也会说话;如果产品力无法承接住IP带来的巨大流量,负面口碑也会被成倍放大。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