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两步走一步,还是边走边看?

品牌
劳拉有话说
2024-03-19

看两步走一步,还是边走边看?这句话的本质是个战略问题。

当企业小时,决策的快速和集中可以带来积极的气氛。办公室里站起来吼一声,每个人都听到了,大家可以一起边走边看,快速调整。

当企业大时,决策就得更理性和更稳健,否则一个指令下去,企业的齿轮开始咬合运作,一群人跟着动,调整的成本就很高。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的说法。

从个人思考进化成企业思考,对应的是能力,而能力是说话的底气!

【战略】不是一个数,也不是一个口号。比如说,要成为行业的第一,这不是战略;要实现100亿收入,这也不是战略。怎么样能够成为第一和实现100亿的路径才是战略。所以需要被分解到行动上。 【产品】对产品的理解不能仅在功能和低成本的层面,产品不是你所销售的东西,而是你的业务本身。 【品牌】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它可以使企业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也可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组织】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他们提供了动力和协调机制,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公众号:劳拉有话说,  没有能力的提高,一切都是空谈


最近做了场战略研讨会,之所以这个时候开,主要还是因为“痛”了。

除了大家在同一屋檐下,说着同一种语言,却有各自的解读之外,非常普遍的现象是:凡应该说清楚的,没人告诉你;凡说不清楚的,偏偏不少人发表议论。

当一个企业开始有意识精细化经营的时候,必然要回归经典的三个问题:

拿什么竞争(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竞争(核心战场)、怎么竞争?

然后才能回答,我是谁,我在哪儿,要去哪儿,怎么去和去多久。


拿什么竞争:核心竞争力


因为会前做了非常精准的问卷调查,所以会上的讨论非常热烈。

但这个问题很容易得出一个是是而非,或者正确的“废话”。

原因很简单,一不留神就把能力当成了核心竞争力。

我还是尝试用上图可视化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可以用需求和壁垒两个维度再次校对是不是真的核心竞争力。

以Neflix为例,用户和AI算法可以说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于是,它一定首先具备了下面的能力:

•客户引流和锁定客户的能力

•基于需求洞察的个性化定制能力

•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

•全面解决方案的复杂交付能力

•专业品牌声誉的打造能力

在哪里竞争:核心战场

巴菲特说过:你上了哪一条船远比你划船划得多有效率更重要。当你碰到一艘总是会漏水的破船,与其不断白费力气地去补破洞,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上!


所以战略,战略,除了要知道在哪里“战”,更要知道在哪里“略”。


比如长城汽车当年从品类入手重新定义战场,决定不再做小型通用汽车,果断退出轿车MPV市场,聚焦到SUV战场。


再比如“谷歌无人驾驶”业务,它应该属于汽车制造业?交通运输业?还是人工智能行业?随着商业生态系统的不断进化,通过“新兴技术”进行基因突变和生物合成,可以实现对传统行业的 “降维打击”,每一项技术的加持都能颠覆传统行业,实现商业上的“跨界打劫”。

怎么竞争:差距和路径

公司里面阻碍进步,高频发生的场景有以下几种:

1、产品不能及时上市

2、产品不具备竞争力(创新/时效/价格)

3、无法快速上量,形成壁垒

4、线上/线下能力缺乏,无法创造价值和竞争对手无法跟进的门槛

5、海外的服务和品质部匹配我们的野心


于是,我们一定要准备发生这些问题的根因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HR不行,招的人都不对,所以业绩不好。

有人说,我天天要求大家努力奋斗,可这帮人怎么打鸡血都不行,完全是躺平的状态。

还有人说,产品太差了,还一直延误,没法搞。


有没有发现,大家都会站在自己的视角批评别人,而且都只看到了单点的问题。顺着这个思路,HR换了,员工重招了,产品搞好了,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吗?


市场上有很多战略方法论,也有很多战略解码的工具或课程。但正如我们学习数学一样,大家学习的是标准公式,都知道,可在实际解题的应用时却千差万别,有的可以举一反三,有的是真不会啊。


所以我还是习惯把事情简单化处理,于是我做了这张图 。


从有战略到有增长,中间要通过体系化的公司运作才能跑通。而往往中间的这个部分,我把它称为“黑匣子”才是很多老板和公司不知道如何解题的关键。


一个高效运作,积极奋斗的组织,一定是建立在业务流清晰,人才流适配的基础上的。

业务流就是战略,决定了老板们最关心的效能产出;因为有清晰方向的队伍才会有安全感,有希望,也就意味着公司给了机会,员工有能力,也有意愿一起成事,HR才知道如何建组织,找人,和分钱。


后话:关于品牌


这个话题我讲过太多次了,可以参见 顺势而为,灵活变通 |算不上复盘的2023小结


但最近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值得聊聊:


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消费者喜欢“低价”的产品,是不是就不看品牌了呢?


非也,现在的消费者是既要,又要,还要。


在全网比价的同时,他们对非知名品牌的接受度很高,但有个定语——

盒马的非知名品牌,

大牌同源代工厂的非知名品牌,

董宇辉直播间里的非知名品牌,

甚至是劳拉有话说推荐的非知名品牌(开个玩笑)。


如果把同样的这些产品放在其他地方,他们的议价能力立马消失,甚至无人问津。


这个现象的背后就是一直所说的渠道品牌和消费者品牌的区别,

【渠道品牌】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场所所属的品牌。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品牌不是此销售场所所有,比如亚马逊、京东、淘宝、7-11。但渠道品牌也会销售一些自有品牌的产品,比如7-11的餐饮。但自有品牌品类数量占所有销售品类的比例还是较低的。

公众号:劳拉有话说       渠道品牌VS用户品牌


背后透露的是渠道品牌的终极还是品牌化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