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享乐和乐趣,提高自己的胜任力

职业指南
于子桓
2022-09-15

通常情况下,一个普通人都会有占有欲,也有奉献欲。

占有欲会让他得到安全感。

比如说,更多的钱、更大的房子、更漂亮的车子、更多的朋友等等吧。同时他也会做出一些奉献,比如说为他的家庭、为他的社区、为他的国家,这样他就会获得归属感。

于是他把自己置于一个更大的目标当中就会产生更大的、更积极的意义。很显然,更高的安全感和更高的归属感都意味着更幸福的人生。

当然,更幸福的人生是一个结果。

我们该怎样去通过控制过程当中的一些指标,来达成安全感和归属感呢?

这个时候通常会有两个力,一个叫做胜任力,一个叫做创造力。

很显然,你在生活当中可能是爸爸,或者是儿子,你在工作当中可能是领导,可能是骨干。现在不管你是什么角色,你都有一个胜任还是不胜任的问题。当然除了工作和生活,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的私人问题。

然后胜任或者是不胜任,可能又会和三个相关评价:

第一、外部的人觉得你胜任吗?

第二、你自己觉得你自己胜任吗?

第三、外部的评价和自己的评价一致还是不平衡呢?

很多很多的人总是处于某种焦虑状态当中,就有可能和胜任力的方方面面的因素相关。当然这个时候卖鸡汤的人都会告诉你:很多事情你无法控制,但是你可以控制对这件事情的认知。

类似于有半瓶水摆在那里,你可以有这样的认知:

怎么搞的?怎么只有半瓶水?

或者有这样的认知

哇,太好了,我还有半瓶水呢!

很显然,前者看起来更焦虑,而后者看起来更不焦虑。这就是改变认知,可以让你改变焦虑的状态。

之所以说它是鸡汤,就是因为谁也没教我到底该怎样去改变认知。

当我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我是想去试图改变的,可是我就是想工作和生活都能够兼顾,我就是想外人的评价和我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一样都很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能达成这样的结果吗?

这才是人之本性。

而事实上,要想真正的改变认知,或者说真正的让自己不再焦虑,其实可以从我们训练自己的注意力开始。

现在可以推荐两本书:一本书叫做《心流》,另外一本书叫《刻意练习》。

最近的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人其实注意力的焦点有很多个,但是没料到的是,在这么多的注意力焦点当中,有两个焦点都有90分以上的得分,也就是我们总是处于双关注状态而不是单一工作状态。

我们可以想象成在鼻子中间发了一个很大的短板,就是左眼和右眼各代表着一个注意力的中心,各自关注着不同的内容。

也可以想象左耳和右耳,一个在听音乐,一个在听包租婆骂街,当然事实肯定不是这样。事实也不一定是意识是一个焦点,潜意识是另外一个焦点,只是有可能是每一个焦点都由一部分的意识和一部分的潜意识共同组成。

其实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验,比方说我正在跟大家说话,然后可能旁边有一个虫子飞过,我伸手把那个虫子打死,然后我继续说我的话。

有的时候当我说完话以后,有人跟我说起我刚刚展开重做的事情,我也许连一点记忆都没有。这其实就是两个注意力在正常工作的一个比较平常的状态。

当然更多的情况下两个注意力会有一些关联。

比方说我有一个朋友,他以前开一辆橙色的野马,每天他下班的时候会走一段高速,然后他常常会被他的另外一个开着蓝色的野马跑车的同事在路上超过。据他回忆,每个星期可能他都会发现三、四次。

后来他换了一辆车,改成了奥迪的S4,是另外一款跟跑车差不多的车,随后他惊奇的发现他很少会注意到蓝色的野马超越他的场景了。原因其实是,当他的一个注意力在开车的时候,另外一个注意力会跟他开着车是野马有一些关系,或者说这个线索会帮助他的另外一个注意力关注到类似于野马之类的东西。

当它换成S4以后,这个线索改变了,于是其实每周可能蓝色的野马还是三次、四次的超越他,但他的那个第二注意力就不会再关注到这样的现象了。

千万不要以为我是为奥迪打广告,说S4比野马好,我说的是注意力之间的两个焦点之间的相关性。

当然这个以前的文章里也举过一个例子。

比如当你太太怀孕的时候,你忽然会发现街上的孕妇多了好多,这其实也是一个线索启示,让你的注意力有意识的关注一些特殊现象,从而造成概率偏差。

如果我们看了《心流》我们就知道,当我们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就有可能获得所谓的心流状态,也就是最优的体验的状态,这其实是一种奖励,是对我们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一个行动的正反馈。

《心流》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状态,可能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

比如说赌博,那你在赌场上全神贯注的跟专家博弈的时候,你就可能进入一种心流的状态,你会忘记你周围的时间。其实你已经赌了5个小时,但是你觉得好像才刚刚过去了一瞬间而已。

当赌博赢了的时候,身体会给你很大的奖励,因为赌博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就是“我的智慧足以让我控制那那个完全不确定的未来”。

我也有过不少心流的经历,比如有一次我打算为去土耳其旅游写一段文字作为纪念,当我坐下来的时候,我压根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然后忽然灵感就涌出来了,于是我提起笔唰唰唰唰写了一个多小时,放下笔的时候我觉得浑身通透,舒爽极了,我还以为也就刚刚过了10分钟而已,其实已经一个半小时过去了。

这其实也是也就是一种心流的状态,这通常会让人忘记时间,或者觉得时间特别的短,或者觉得时间特别的长。

记得以前看过一以及台湾的某个佛教名山上民工们做手工的视频,他们必须把一个棉灯芯专心致志的放入到那种油的中间,让它变成一根完美的蜡烛。

那种专注其实同样可能会带来心流的感觉。

现在,我们就要说说,两个注意力的焦点和达到心流这样的最优体验之间,需要怎么通过训练去完成。

我们同样有这样的经历,上一个你不太喜欢的老师的课的时候,你似乎有一个注意力跟着老师在走着,但是有可能你的另外一个注意力已经开始做各种白日梦去了。

至于是什么梦,那不同的同学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人爱吃、有人爱玩儿,反正都没关系,白日梦永远总是美好的。

但是如果我们要想达到心流的状态,我们就必须把两个注意力的焦点都集中到一个事情上去。

比如说,那个老师如果讲的实在太差了,我的两个焦点都会进入白日梦,比如幻想我成为一个篮球的NBA的明星,打遍天下无敌手,连拿6次大满贯等等。于是也许你会成为一个在教室里面傻笑的同学,让周围的同学觉得你真的有病吧,以至于老师喊了你,你都一点反应都没有。

没错,这时候由于你注意力的两个焦点都集中到你的白日梦上面,所以你进入了心流的状态,你获得了最优的体验。

当然我们训练我们两个注意力的焦点的目的,不是为了做白日梦,而是为了提高胜任力。

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我们都需要在我们随时需要把注意力聚焦起来的时候,就能马上聚焦起来,并且投入进去得到心流的体验。这个时候基本上我们可以确保,我们已经尽我所能的,把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的角色做到了最好。

比如说,我们现在就来训练一下你的注意力的两个焦点。

现在你先抬起你的左手,再抬起你的右手,然后同时拍起你的两条腿,我们连续拍5下,现在左手开启不变右手在左手开启的同样的时间段里面拍2次右腿,这样我们再继续保持10下,是不是觉得有点儿手忙脚乱了呢?

没有问题,慢慢训练,你一定可以的。

然后左手的拍击频率继续保持不变,右手改拍成三次,记住哦,右手的第3次和左手的拍子在同一个点上,现在你是不是觉得没有那么的手忙脚乱的呢?

没有关系,这其实就是左右手两个注意力焦点同时协调起来的一个重要方法,多训练几次,你的心头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事实上很多有心流有体验的人,常常会在练乐器或者体育运动当中发生。核心原因就是,如果你拉小提琴,那你的左手和右手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弹钢琴其实也是一样的,左手和右手必须从事不一样的工作。

搞运动的时候,其实你需要关照的点更多,除了左手右手还有脚还有头等等各个部位,其实你的注意力是在相关的不停的切换去完成一个目标任务。

所以这种紧张的高关注的状态让你的两个注意力的焦点,不停的在同一个任务的不同的部分循环切换很容易让你产生心流,也就是最优的身体体验和心理体验。

这其实是一种奖励奖赏,会让你沉迷甚至上瘾。

事实上,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沉迷和上瘾以后,通常来说都不太会不胜任的。也许还没有达到别人所期望的最好,但你也是基本上达到了你所能达到的最优了。

这其实就是通过控制过程当中注意力的聚焦,而来提高胜任力,从而让自己获得相对满意的结果,而不再焦虑。

当然上面所说的注意力的两个焦点的控制还只是形式或者说只是起步。

如果我们翻开《刻意练习》这本书,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有一个特别关键的词儿叫做心理表征。

也就是说当我们训练的时候不是盲目的、一味的、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有意识的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心理表征。

我们经常会听到运动员,比如跳水运动员,说他站到板上在跳动作之前会在脑子里过一遍电影,也就是他接下来要做的动作,他会在脑子里面过一遍,这个其实就是心理表征。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里面,他特意讲了一个记数字的方法,或者叫和心理表征相关的东西。

如果我每隔一秒就报一个数字,我们普通人大概只能记7~12位,各人的情况不同,数量不等,但是通过训练的人可以很快能记住20个以上的数字方法。

其实也很简单,比如说你把每三个数字变成一组,然后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这7种颜色进行匹配。这样啊,三个一组,三个一组乘以7就有21个,这就是一个心理表征的逻辑,他可以帮助你进行数字的记忆。

从理论上来讲,他是把你的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结合起来,从而降低记忆的难度,这就是刻意练习的一种方法,以及刻意练习中的关于心理表征这样一个概念的描述。

同样在这本书里面会告诉我们,如果你进行了刻意练习,那么你的大脑能提升的相应区域可能都会比普通人变得更加的发达。

这种发达,既体现在运转速度上,也体现在组织的厚度上,这实在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所以他们有一种猜测是,因为你在刻意练习的过程当中,掌握了某种心理表征,然后你就会迅速进入某种心流的状态,从而得到正反馈,也就是那种最优、最好的体验。于是这种正反馈不断的循环往复,于是你就更加的出色,甚至成为专家了。别人以为你很有天赋,其实你只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我在南京的一个酒店里面看到了一个煮面条的老阿姨,她的状态有一种特别的热情,特别的愿意为你服务。

当你走过去的时候,她总是面带笑容的跟你讲,她早上4点起来准备了这些东西,然后这个豆腐好在哪里,那个花菜好在哪里,你如果想怎么样就可以吃什么,你喜欢辣可以吃今天的这个小菜。这种热情让人觉得特别的温暖。

她成功的把她的注意力焦点全部聚焦在她当前需要完成的工作过程当中,她特别的关注着你的各种各样的表现和她的菜的各种各样特点,然后进行匹配。从而让你和她都获得那种最优的体验,甚至会让她的客人产生某种感动,从而让每一天的早上都变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温暖。现在,我们完全看不到焦虑了。

所以,最后也有一段鸡汤文送给大家。

如果我们不想让生活变得焦虑,那么我们就不要凝望焦虑。

那句尼采的原话是,“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所以如果不想焦虑,就不要凝望焦虑,而是要注视那些美好的,像心流一样的最优体验,这样你从此就和美好的体验在一起了。

想想酒店里的那位老阿姨,她每天早上4点起来准备这些东西,然后热情的看着每一个走近的想要享用面条馄饨的人,这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享乐,因为享乐什么也不需要做。

但是这绝对是一种乐趣,也就是把你的注意力的两个焦点都必须去处理当前的一个任务的时候,可能会反馈给你一个最优的体验,而这个过程当中的体验,就是乐趣。

等到我们不再追求享乐,而集中注意力去追求心流体验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追求乐趣了。

当我们开始追求乐趣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不再焦虑了。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