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脸皮借势,也是成功的理由之一

营销方法
舅讲营销
2022-07-12

首先,这是一则书评。《借势》犹如书名,说白了就是借助着他人和自己前期运营下来的流量和影响力抓紧割一波韭菜。

对这个描述,我猜金枪大叔自己也一定会非常认同。毕竟他在书中也提到,心态要平,脸皮要厚,注意手法,在你之上的人,你就尽管硬贴,因为他们会对你很宽容,也就是说,懒得理你。

所以只要是花了钱花时间购买了阅读了他的这本书,你就是消费者,自然就有吐槽两句的权力,对书的热度来说,也是甘之若饴。

一场交易嘛,吃亏了骂上几句总是合理的。

一场交易嘛,赚到了钱,被眼红的人骂上几句总归是不吃亏的。

三句话,公平,公平,还TM是公平。

说说这书的几个关键词


1.情绪:


通篇的文字全部是带着有意识的情绪和偏见的,这种情绪确实会激发读者的互动与思考,甭管你是认同他,或者是骂他,情绪到位了,你把他的观念听进去了,自然他就成功了。

如书中所说“愤怒”“贪婪”是很多创意人当下缺失的,这确实认同。

究其原因,也许因为整体学历学识增高,自我道德底线和克制会增加,在道德意识上被捆绑;另一方面,太多创意机构或部门已经系统化,也就是大厂化---分工细致,大家都是流水线上的小螺丝,没有机会跟能力去主导一个项目,久而久之情绪就都变成了例行公事的淡漠。


2.秒懂:


书中的干货知识密度不高,但胜在口语化的"秒懂"。举个例子,你跟客户或老板讲市场进入到了什么“完全竞争市场”阶段,他们只会点头溜号,但是你说市场开始“内卷”了,他们秒懂。一句话"吸收率"远胜于"营养度"。

另外有关"秒懂"的概念提出,唐文老师在18年出了一本书叫做《秒懂力》,可供参考。

掌握秒懂的另个关键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重要的不重要的事情都要说上三遍,一个基础知识翻来覆去,变着花样的给你讲上三四十遍,你终归会消化下去的。一些套话,在这本书上比比皆是,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类比,低端版的、更高调的杨石头。


3.短悍:


所谓的128条黄金法则,不管含金量如何,每篇短视频文案不超过400字。情绪拉满,用词够狠,还没等你展开思考,嘿,你猜怎么着,我说完了~可以说,这本书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营销法则,这点确实要服。


4.借势:


终于说到重点,借势,作为"最佳陪跑",书中充分地、过分地、不厌其烦地展示了自己服务过的客户,大夸特夸,充分利用了书籍这一介质,几个服务品牌的提及次数妥妥达到三位数,夸就直接的、赤裸裸的、无顾及的夸。在这种夸赞下,客户老板和市场负责人有几个不会喜逐颜开?

虽然金枪大叔在法则中曾经聊过,要俘获长期客户就得多批评,但是小菜鸟们千万别当真,100句表扬中夹杂1句无关痛痒的批评就好。人类本就是虚荣的家伙,哪怕我知道你是在哄骗我,但胜在你哄骗我让我开心。多夸几句,多借借势有何不可?

收获:

1.如果想系统营销学知识,这书真的没必要去读。

含铜量有限。当然,每个营销人内心里都知道金山在哪(科特勒那么多大部头的著作),但是说到去金山挖金,太苦太累,不相干。远不如在河边捡几个金灿灿的石头来得开心。

2.如果你想克服掉学者的矫情,去看看这本书。

赤裸裸的成功经历,犹如微商般的发迹,短视频上粉丝数百万,日赚千万的培训大师们(非金枪),会更好的鞭策你,要么厚着脸皮去向他们看齐。要么找到你自己内心的平衡和成功准则,总不能一面骂着人家一面又艳羡着人家。

3.带着情绪的技巧,听听就好,别太当真,只字片语的、碎片化的方式,做好一个生意或者一个品牌都是不切合实际的。当然更多人也都只是会刷刷短视频,觉得不错就存下来,然后忘掉。做短视频时代的知识博主,千万别较真,别拧巴,没必要。

最后,感谢《借势》,感谢金枪大叔,感谢情绪的驱动,让我可以大中午半杯咖啡的时间水出这么一篇推文来。

心态要平,脸皮要厚。与君共勉。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