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管仲引发的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

职场情商
于子桓
2022-07-04

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尽管有人说无所事事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无所事事更有意义,但是有的时候乱学、瞎学确实比较好玩啊。因为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会触发之前学过的一些东西形成某些奇妙的反应,让人觉得会有一些意思,就比如这一次去浙大国学班学管仲也是一样的。

过去提到管仲的时候,总是想起中学课文里的“仓廪实而知礼节”,所以想当然的认为这一次应该也是一些关于思想思辨的学问,虚虚的应该落不了地的,但没想到这次反而学到了一些很有趣的东西。

简单小结一下就是:管仲也把具体的管理分成了目标、蓝图和执行三个层面。

帮助齐桓公称霸是一个总体的目标,在目标层面上更重要的其实是如何分解目标,因为如果不分解目标,目标就无法落地,好接地气的实操干货

在蓝图层面上,管仲则提出了价值观,也就是“以人为本”和“以民为先”。其中以人为本强调对人性的了解,而以民为先则强调普通老百姓的重要性。

这在蓝图层面上充分体现了用价值观来进行取舍,要走一条有一贯价值观的道路,而不是从效率出发或者应付里面的局势出发,什么管用就用什么,最终导致一团乱麻不可收拾。

在执行层面上管仲在强调问题导向,也就是梳理出主要的问题并且进行排序,最终规划一个综合解决方案,这不禁让人觉得当宰相的人的学问果然就是和孔子老子的学问大不一样,是真正的干货。不是拿来要求别人或者贬低别人的思想高峰,而是真真实实的可以去实际操作的干货。

而涉及到蓝图当中利用价值观进行选择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又想到了早几年也在浙大国学班上学到的,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那部分内容。

那位老师讲的也很简单,他说你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不要看这句话很虚,现在容我慢慢道来。

比如就说世界观吧。

我们假设三种情况,第一,这世界是由神创造的;第二,这世界不管是不是神创造的他都有一个目标或者叫做使命;第三,这世界就是个意外,比如大爆炸。

然后我们再列三种人生观,第一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第二种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第三种叫大势滔滔,随波逐流而已。

再说三种价值观,第一种叫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第二种叫人永远只能是目标,不能成为手段;第三种叫“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

这些列举可能并不算很严谨,只是在表达一个是相互关系。也就是前面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可能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可能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我一直很喜欢美国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他主持了上个世纪60年代大量的航空航天事件,也写了一本著名的书叫做《暗淡蓝点》,这本书也成为刘慈欣创作三体的科学基础。

当然《暗淡蓝点》也不是一本科学著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也是一本文学艺术著作。尤其是卡尔扎萨根看到太阳系那张全家福照片当中,地球所呈现出的一个暗淡蓝点的时候的那些描述,充分的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卡尔萨根的眼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目的,就是起源于一次偶然的大爆炸,所以人类只能有自己的使命,而没有任何其他可以富足的重要目标。

或者说,面对浩瀚的宇宙,对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而言,他都得去思考怎么样寻找自己的价值。

当卡尔萨根看到从金星返回的大量数据以后,他就知道温室效应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金星已经走过了这个过程,所以对于地球而言人类的活动也必然导致温室效应,所以这个时候人类就必须从自己个人的狭隘的立场当中跳出来,重新去思考怎样规避这种灾难性的后果,并且更积极的去实现人生的意义。

当然,如果你的世界观是封闭的,没有一个宇宙演化发展的总体轮廓,而是把现在的这个世界当成会永远存在不变的,那么就算你提出了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豪华口号其实也无法落地。

或者说,也不知道真正的要去应对什么样的困难,所以也无法找出约束自己的价值观,从而也导致你努力实现的意义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于是我们会认为我们内在的各种各样的改变是我们未来命运的主要影响因素。然而事实是,环境和人格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换句话说,外部纷纷扰扰的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争吵,会形成一个环境,干扰到我们内在的人格特点,从而导致产生不一样的命运。所以我们要重新去清洗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才有可能在这样一个外部环境当中排除那些干扰,从而真正的有可能去影响自己的命运。

这个话又说得很抽象了,还是拿以前我去四川西来镇上西来禅寺听登登大师讲的那段话来做注解吧。

登登大师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曾经作为志愿者去灾区,当地震发生几天以后他去灾区的时候,整个镇上的人们都特别的团结,互相抚慰,互相帮助,有食物、水多会礼让。

然而当一年多以后安居房盖起来以后,在分房子的时候原来互相礼让的村民们会为谁不应该在更高的楼层或者更朝阳的方向而大打出手,互相争吵,毫不相让。

同样的一群人,为什么在两种环境下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这正是上文所说的不一样的环境和人格的特点,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神奇结果。

所以说来说去,最后还是那句话,人永远是活的,不可能被死的框框给框死了。

但是同时如果当你意识到自己是活的,那么你就有能力选择不同的框框,从而展开自己更有意义的人生。

只能说是更有意义,因为确实未必是世俗层面上的更好。

最终评判你的价值的或者叫人生总得分的永远都是你自己,而且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双双得分的总和。

是时候要为自己的精神准备一些过冬的食粮了。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