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个学习的时代!
或者,这是一个把知识变成娱乐性商品的时代!
有小哥哥说:为什么一个团队,活在同样的市场中,接受着同样的培训,用着同样的理论体系,但真正碰到问题时却有着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呢?
有小姐姐说:我经常去参加各种学习、会议,但总是只有一些点状的启示,而非系统的提升,我很不满意,可如何改变呢?是不是我们要去学习“学习的方法论”呢?
答案是:我不知道!
但可以先回答这个问题——
当你参加培训时,你觉得舒适吗?
假设这是一个很有用的培训。我的答案是:可舒服了!听名师上课,如饮琼浆玉液!
可是,有句话说,“谁痛苦,谁改变”。这学习既然这么舒服,理论上就该没什么改变!
事实证明:理论和实际很符合!
有聪明的小姐姐马上会推荐《刻意练习》这本书,这也对,但今天先不说这个。
-2-
先看看这个例子。
深圳的企业,有上班第一天发开工红包的习俗。已婚的给未婚的发,至于领导的红包,已婚未婚同等待遇!现在走廊里拥挤着几十号人,都是我不认识的,正在向隔壁的领导拜年,下一站就是我……
这些人是谁?我都不认识!据说,有人经常利用这一点反复劫掠领导的红包!
我知道他们只是图个开心。可我包的红包有点大,本打算给自己那些一起熬过疫情的下属的,就这么散掉红包,有点舍不得……
可我也不想被人说于总很小气……怎么办?
上厕所?假装打电话?说红包发完了?
没准备那么多,不给你们……
面对面扫码发红包?金额设小一点,腾讯果然贴心……(绝对没收腾讯的广告费)
如果还有更好的方法,请把你知道的在文末留言,让我明年能够提高产出比:
花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方”的名声!
这,就是我的系统1做决策的时候的原则:少付出,多回报!
再延展一下:期待不劳而获!
你如果布置给我一个培训任务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去驳斥不劳而获在当代的余毒,我一定会引经据典,古今中外,一顿忽悠。忽悠到连我自己都忘了我曾有过不想发红包的念头了!
发红包令我痛苦,那是不舒适,所以我学习、创新,我要改变!
-3-
除了发红包之外,还有什么关于决策的案例可以拿出来剖析一下?
系统1擅长简化。
比如你是个体户,你现在做了一个和感冒灵一样好的产品,你的前途会如何呢?
感冒灵除了那褐色的颗粒外,有999和绿色的盒子,温暖等一系列的品牌独特性,有每年以亿计的营销渗透,有几乎无处不在的渠道大渗透。褐色颗粒的重要性也许只有5%,所以简化失败!
去年流行黄桃味,如果你出的是黄桃味,说不定有一群小姐姐会选你,选你、就选你……
所以,用系统2列出相关的要素,看看你真正能做的是什么?
正常的投入,正常的产出,这叫做基本功。这是真正的可积累的道路!
(不过生活不完全是这样!甲、乙、丙三个人,乙出卖丙的秘密去讨好甲,常常都能成功,因为大家都在用系统1做决策!)
-4-
所以,这是个选择题。
你更关注当下的投入产出最大化,还是长期的持续的成长?
放任“走出舒适区”成为口号,还是选择让自己的系统1不舒服?
成功套路别人的道理!呵呵!
所以,当你打算要做什么时,先问:我为什么做这个?
这时也许会冒出一个道理:不要去纠缠道理的对错,道理一定是对的!
而是问:
我的这“道理”代表我选择了什么立场吗?
我的投入是什么?
我的产出是什么?
这是我想要的能力吗?
比如吃过晚饭正想下去散个一万步,可是微信里好多重要的人和事……要不先把手机搞完再说!
现在把决策权从系统1那里收回来,让它痛苦地去哀嚎吧!
系统1痛苦了,你就改变了!
现在,可以回答开篇小哥哥、小姐姐的问题了:就当刻意练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