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是随着天猫流量爆发而快速成长的品牌,成绩是七年销售破百亿!
但有利就有弊,用让利给用户抓流量垒起来的生意似乎盈利能力偏弱,公司价值堪忧!韩都衣舍也有类似的反思。
反思的结果就是:
没有及时走向品牌!
1.单要素的思维惯性
现在实践型的营销者常会用HBG的品牌大渗透模型来分析问题。
品牌的任务是让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通过:
A、品牌独特性
B、营销大渗透
C、渠道大渗透
让消费者在需要的时候,想得起、买得到。
此时消费者心智中,会有一个等式:
问题=品类=品牌
比如:止痒=外用药膏=999皮炎平
在这个公式中,问题会被标准化,品类也会是标准化的。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聊到多要素运营——常常会抓住数字化提供的精准捕捉用户个性化需求,并在独特场景中提供个性化产品或服务,从而大大提高交易成功率。
但有利就会有弊,就像总对精准流量用价格促销,就会影响品牌溢价的缺点一样。
个性化的交互以及产品或服务的交付,将使用户心智分散,不利于形成标准化的心智品牌。或者说,如果目标直接定成打造标准化品牌,营销者就会自然回到高举高打的品牌老路上去从而无视数字化与个性化的红利。
2.教科书式愿景的陷阱
比如《桓说新语》的公众号,有没有可能定个目标,说“要成为像冯唐、刘润那样的头部公众号品牌呢?”
实事求是的回答是:不可能!
也许有人会说:缺乏梦想、缺乏激情和信心,志向不远大等等。
但实际上当定出这样的目标时,几乎不可能有落地的实际举措。能想到的都是——把大象关进冰箱只需要三步:一,打开冰箱门;二,把大象放进去;三,关上冰箱门。
当10万+的目标是空中楼阁时,3000阅读就是一个可以通过多要素运营达成的目标,比如用一年的时间。
然而《桓说新语》公众号有好几种可以做的事,他们会吸引不同的粉丝人群,如何做取舍呢?
A、营销类的文章
B、销售类的文章
C、游记、打油诗娱乐类
D、小提琴等娱乐类
E、其他杂文、散文
这些都能帮助聚粉,但对于未来《桓说新语》的心智品牌的打造,有帮助还是相反呢?
可以做一个取舍,比如,只写营销类文章!但显然取舍后,一年完成文章平均阅读数达3000的目标就变得困难了!怎么办呢?
3.梳理愿景与使命
此时愿景和使命就派上用场了!
我为什么要写文章呢?
显然不能是为了阅读数,也不能是为了圈粉丝!也不能是为了吸引大家转发!……
也许是为了照顾好身边的人!
现在还说不清楚,只能根据反馈不停地问自己——什么能提供持续的开心?那就有机会成为愿景和使命!
马斯克想的是改变世界,为人类拓宽生存空间。马云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不管他们未来如何,至少之前他们有惊无险地走过了很多个十字路口。
所以人在一个业务起步的时候,没有愿景与使命并不可怕,但是要用心去找!这也许才是能有未来的关键。哪怕未来数字化时代品牌发生了变异,不再是传统的大渗透品牌也没关系。因为愿景和使命才是真正的底层逻辑!
好好学习信息论。
与时俱进,既不迷信过去的理论经验,也不盲从当下的最佳实践,积极拥抱新世界。
重视愿景和使命的梳理,就能在快速变化的乱局中,闯出自己的路!
4.追问写公众号的初心
过去曾经很美好!也有过去以为美好、但现在开始破碎的有限美好!未来会不会美好,取决于相信未来会美好的创造者的实践!
这就是愿景与使命的力量!
《桓说新语》可以赚钱,可以传播营销科学,可以成为老板的帮凶,也可以成为苦逼的小销售、小市场助理的朋友,或者是个每天颠三倒四满口呓语的疯子……
有时候我会追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写?”
上学的时候,是为了应付考试;工作后,写在笔记上、丢在QQ空间里没人看,也许是为了取悦自己;现在有了公众号发布,又可以哗众取宠,就像打篮球一样,上篮的动作一定要花哨好看,至于能不能进球,那就看最后还剩多少力气、多少时间了。
就像昨天一位好朋友批评的那样,“文章前面提了个不错的问题,展开也颇引人入胜,然而虎头蛇尾,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我嘴里说着其他理由,但心里咬着小手指偷笑:“嘿!篮球表演时刻在公众号上演了!重在过程,莫问结果。呵呵!”
所以,初心如果是取悦自己和哗众取宠,那么最有可能到达什么样的目标呢?
营销学说:满足客户的需求!
信息论说:降低信噪比,让用户简单获得信息的确定性。
都是服务,都是以客户为中心而非以自我为中心!
当目光投向客户时,使命和愿景就呈现出来了,尤其是阅读量、粉丝数、总分享数这些指标碰到瓶颈时,产品创作碰到困难时,资源变的匮乏时,恶名开始昭著时……
到那时再作取舍,坚持,再根据反馈提示修正,再加上一点好运气,也许就能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走向品牌或类品牌的存在!
5.小结
今天谈到了——
1、在风口处容易抓住单要素收割,追求快速成长。比如数字流量与价格促销等。
2、教科书式的愿景和使命,是成功者的自恋,也是环境依赖者的死穴。
反思初心,无论多阴暗或是多高尚的初心,让外部客户定义自己的愿景和使命。
再取舍、反馈、调整。
方有长远!
站在成功后的那一端,成功充满了必然性。
站在起跑线的这一段,只有漫漫征途和渺茫的、时隐时现的、代表着成功的些微光亮!
在风口的人,未必能体会到。
但能体会到这奋斗一过程的人,都将成为幸福的人生赢家!从工作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时间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