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31天里,记录了日常和中小品牌老板沟通合作的心得,分享了团队日常小红书种草的一些想法,分享了自己服务品牌的一些感受,翻开每一篇文字,才发现那些曾觉得"可有可无”的日常记录,“天马行空的合作沟通”,串起来竟是自己的工作认知轨迹。
持续的记录自己,让每天一点点的感受发酵成意想不到的沉淀,不被遗忘。
今天,依旧分享和小红书种草有关的心得。
有个团队小伙伴和我分享了一个感受。她说参加完昨天公司的脑暴会,真的被口语化的种草内容打动,那些笔记就像朋友在聊天,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修辞,却让人忍不住想了解产品。
反倒是那些精心雕琢、充满文艺范、很有意境的内容,虽然看起来很美,却没有记忆点,看完就忘了。
真的,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真诚的交流分享,比精致的散文更有力量。
01
内容祛魅
曾几何时,内容创作似乎陷入了一种误区:仿佛只有华丽的语言、精致的排版、高深的术语,才能体现内容的专业和价值、才能体现品牌和产品的逼格!
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不说人话”的种草笔记:
1)保湿效果好说成:开启肌肤深层水润光感
2)口感顺滑说成:缔造舌尖上的丝绒盛宴
3)提神醒脑说成:唤醒沉睡的身心能量场
反正没有一句人话!
这些辞藻堆砌起来的内容,像做了医美的脸,像过度美颜的照片,精致却失真,美丽却无个性特点。
用户在这些内容面前,变成了被动接收信息的容器,而不是平等交流的对象。当内容创作者沉浸在自我陶醉的文艺表达时,用户早已默默划走。
02
为什么要说人话?
1、降低理解成本
在这个每秒都大量产生内容的平台,用户留给单篇笔记的时间可能只有3秒。如果你不能在3秒内让用户明白“这是什么、对我有什么用”,再优美的文字都是无效的。
我一直说,你们写的文案,你妈能看懂吗?如果她看不懂,就重写。
2、拉近心理距离
想象两个场景:一个是专柜导购用标准话术向你推荐产品,另一个是闺蜜兴奋地跟你分享她的新发现。你会更相信谁?
口语化的表达自带信任属性。它让用户感觉屏幕那端是个真实的人,而不是冰冷的营销机器。
3、说人话方便记忆和传播
内容,是为了被记住,是为了大家主动帮你分享。“那个一瓶搞定我油头的洗发水”比“采用某某技术的控油修护洗发露”好记多了。“拯救熬夜脸的宝藏面霜”比“多效修护焕活霜”更容易被口口相传。
没有人喜欢装逼的内容!
03
如何写“说人话”内容
1、用具体代替抽象
少用形容词!
不要说口感丰富,要说一口下去,先尝到巧克力的微苦,然后是奶香的醇厚,最后还有坚果的香脆。不要说效果显著,而要说用了一个星期,我额头的痘印从深红色变成淡粉色。
2、用场景代替功能
形容纸巾吸水性好,不要说超强吸水,而要说宝宝打翻整杯牛奶,一张纸就擦得干干净净。形容手机的续航能力,不要说持久续航,而要说早上出门满电,晚上回家还有30%。
3、用自我感受代替参数
形容衣服的工艺,面料,不要说采用某某技术/某某材料/多少线,而要说这个面料穿在身上,像被云朵包裹一样舒服。不要说成分配方升级,而要说我第一次用的时候,头发完全不打结,巴拉一下就柔顺了,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效果。
4、用朋友的口吻代替书面语
推荐别人购买,把建议购买换成我反正会回购;把自己的使用背书强化,要把品质保证换成信我的,真的不会错;把很书面化的产品优势换成我最喜欢它的一点是XXX。
好的种草文案,是把复杂的东西写简单,这才真本事。
04
总结
内容种草的初心,是沟通,是分享,是产品价值的传递。当我们讲述消费者关心的话题,解决他们真实的痛点,内容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力量。
最高级的内容能力,不是写出多美的文字,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说出最打动人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