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策略,不仅是写案老把式,也应是提案老司机。提案不能决定是否中标,但能影响中标概率。
方案的价值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写得好,二是讲得妙。好提案,做助推;差提案,拖后腿。
基于我在“乙方+甲方+创业”的三重角色,亲历大大小小提案数百次,踩过坑,也得过利。
接下来,我将分享过往复盘的106条提案笔记,按“了解+判断+找+要+不要”五大关键词分类,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提案(对外跟客户和对内跟领导)见仁见智,并无统一标准,仅作参考。
1.了解这家公司
每家公司都有特定的文化与行事风格。了解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知道它信奉什么,忌讳什么。要踩准痛点,别踩中雷点。
若公司上市,必看财报、招股书和投资者电话会议。若未上市,则需深扒其过往动态、创始人言论、员工评价及用户口碑。
2.了解这家公司的产品
这是底线,是诚意,更是专业。
深度体验他们家的产品,以及其核心竞品,并总结出可推导到结论的优劣势分析。
3.了解这个行业
了解行业特性、核心壁垒及竞争格局。
思考这个行业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被什么政策影响?其他哪些行业可参考可借鉴?替代品有哪些?天花板在哪里?
4.了解这家公司的创始人
每家公司都深深刻着创始人的烙印,这种烙印自上而下影响全体员工。
研究他的公开采访、内部讲话,甚至通过人脉了解其行事风格与过往履历,这有助于你理解企业决策的底层逻辑。
5.了解项目的话事人和影响人
方案最终由人决策。谁是有最终拍板权的话事人?谁又是他身边影响其决策的影响者?
6.了解客户/老板的“内外部压力”
了解客户面对的KPI、部门间博弈、老板偏好甚至行业政策变化。你的方案不仅要解决商业问题,还要能帮助他们应对这些“非显性”的挑战。有些原因,在冰山之下。
7.了解客户内部博弈
不同部门可能有不同诉求,方案要兼顾平衡。
8.了解客户过往的失败案例
比成功更有价值的是失败,失败里藏着客户的痛点和突破的要点。
9.了解你的方案
熟悉,熟悉,再熟悉。无论方案是否由你主笔,都必须内化于心。因为人会遗忘细节、逻辑和重点。只有烂熟于心,才能不紧张、不卡壳,才能在提案时显专业和有气场。
10.了解你的对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竞标前,尽可能研究和你一同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惯用打法和核心资源。预判他们可能出什么牌,才能更好地亮出自己的底牌。
11.了解“潜台词”
Brief背后的Brief,客户给出的书面Brief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要通过沟通和洞察,去理解字面需求之下,他们真正关心、焦虑和期待的是什么。是业务增长?是老板的KPI?还是部门间的博弈?
12.了解决策流程与标准
提前问清楚,提案后,公司的决策流程是怎样的?评估方案的核心标准是什么?不同标准的重要次序如何?是资源、成本、效果、策略、创意?这决定了你提案时需要重点释放的信号。
13.了解预算背后的预算
Brief给的预算不一定是最终预算,一般都是往高报。这时候,你就需要去衡量对方可能的预算,然后做定制版方案。
14.判断你是否可能“陪标”
一种是客户只想白嫖,只想“骗稿”,所有人都是炮灰。另一种是早已内定,你是作为流程合规的产物。通过人脉打听其口碑、观察其与现有供应商的紧密程度,能帮你尽早判断,避免沦为炮灰。
15.判断客户核心关注点
有的客户重品牌,有的重销量,有的重曝光。讲偏了,再好也白搭。
16.判断你的提案穿着
不同行业要求不一。美妆行业要求时尚得体,特别是彩妆。母婴行业则需温和亲切,而国企或金融客户则偏好商务/正装。让你的穿着符合对方的行业调性和企业文化。
17.判断现场氛围
学会“阅读空气”。现场是严肃、开放还是紧张?客户是疲惫、投入还是敷衍?敏锐地感知氛围,并适时调整你的语速、语气和互动方式。
18.判断提问动机
有些问题是试探专业度,有些是确认细节,有些只是想找存在感。
19.判断何时推进,何时暂停
当客户表现出浓厚兴趣时,顺势深入。当他们面露疑虑或开始交头接耳时,不妨主动暂停,询问“关于这一点,大家是不是有什么疑问?”把控节奏,比单向输出更重要。
20.判断客户的非语言信号
身体语言不会说谎。客户是前倾聆听(感兴趣),还是后靠交叉双臂(傲慢)?是频频点头(认同),还是不停看手机/电脑(不耐烦)?这些信号,都是你调整策略的风向标。
21.判断你的“第一印象分”
从你进门打招呼的那一刻起,评分就已经开始。你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团队的协同状态,都在塑造客户对你的第一印象。这个分数,往往会影响整个提案的基调。
22.找赢点
提案前必须想清楚,我这次的“赢点”是什么?是策略的精准洞察,创意的惊艳绝伦,资源的无可替代,还是执行的踏实靠谱?找到它,然后把80%的精力用在打透它上面。
23.找客户的内部共识点
不同部门意见不一时,找到大家都认可的点作为突破口。
24.找重点
方案几十上百页,时间有限,你最希望对方记住哪几页,哪几句话?学会取舍,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坚决不讲。
25.找风格
人设和风格能让你在提案者中被记住。你是激情澎湃的煽动者,还是逻辑严谨的分析师?为你的提案找到一个清晰的风格定位。
26.找金句
一场提案下来,客户能记住的往往只是一两句“金句”。精心设计几句能概括你核心思想、朗朗上口的话,并在关键节点反复强调。
27.找临时的切入点
提案过程中,客户的某句评论或一个提问,都可能是绝佳的切入点。承接得好,不仅能展示你的临场反应,还能将讨论引到对你有利的方向。
28.找风险点
提前想好方案可能被质疑的地方,准备应对答案。
29.找共鸣点
在数据和逻辑之外,找到能与客户在情感或价值观上产生共鸣的地方。可能是一个共同的痛点,一段相似的经历,一个都认同的行业趋势,或是一个同频的价值观。
30.找一个“Wow Moment”
在提案中设计一到两个“经验时刻”。可以是一个颠覆性的洞察,一个炸裂的创意原型,或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数据。这个时刻,是点燃全场情绪的引爆点。
31.找一个内部“拥护者”
在提案过程中,观察并找到那个对你的方案最感兴趣、点头最频繁的人。在后续沟通中,多与他进行眼神交流和互动,他很可能成为你的方案在客户内部的“代言人”。
32.找方案的故事线
好的提案不是信息的堆砌,而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设定一个清晰的主线:我们面临什么挑战(冲突)?我们如何洞察(转折)?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高潮)?最终将带来什么美好结局(结局)?起承转合这样的思路,往往能带来不错的结果。
33.找互动点
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而非全程独白。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提问(“不知大家是否也有同感?”),一次现场的小调研,或邀请客户一起完成某个思考。
34.要保持精力
作为提案的人,提案前一晚一定要保证至少5小时的睡眠。如果提案的人还要在前一晚通宵写方案,这种工作模式真的太低效太低级了。
时间紧任务重是常态,但做项目管理的人一定要把控好节奏。时间赶是个大问题,但肯定不是最核心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节奏没把握好,不是内部没想清楚,不断内耗改来改去,就是前两天来完成80%的方案。
休息不好的人提案,状态不好和脑子混乱的人很难提好案。
35.要彩排
彩排是克服紧张、发现漏洞的最佳方式。不仅要自己练,最好还要有同事扮演“挑剔的客户”,模拟真实问答,提前预演。
36.要列问题
提前预设客户可能会提出的5-10个问题,并准备好回答逻辑。这能让你在Q&A环节中游刃有余,甚至化被动为主动。
37.要控制时间
严格遵守客户给定的时间。超时是提案大忌,显得你缺乏规划和不尊重对方。练习在规定时间内讲完核心内容,必要时对方案进行删减。
38.要讲得有节奏感
声音要抑扬顿挫,表达要有详有略。平铺直叙催人入眠,高低起伏引人入胜。用停顿来制造悬念,用重音来强调关键。
39.要试着多站着提案
站立提案,能让你更有气场,目光覆盖全场,方便使用肢体语言,也更容易观察到所有人的反应。
40.方案要有逻辑感
逻辑是提案的骨架。经典的逻辑链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核心策略→延展具体创意→规划落地执行→预估效果与回报。
41.要试着用翻页笔
翻页笔,能让你摆脱电脑的束缚,自由地掌控节奏。
42.策略要有力量感
要精准,干练,一针见血。少用形容词,多用名词和动词,多用短句。
43.创意要有冲突感
好创意是冲突,是旧元素的新组合,是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既要打破常规,又要符合底层逻辑。
44.创意要有煽动性
好创意会叙事,会煽动,有感染力。但不要太浮夸,太有表演痕迹,不然就会弄巧成拙。
45.大创意要是一个具体的动作
大事件一是做聚焦,二是可执行。基于一个什么概念,做一件什么事情。
46.要有公司介绍
清晰说明公司定位、核心优势,并重点展示与此次项目强相关的案例,证明我们的“更适合”。
47.要有团队介绍
开场之前一般先要对在现场的团队做介绍,不同的人什么部门、什么岗位、什么职位、核心亮点、各自解决什么问题。
48.要有讲案人的自我介绍
在做公司介绍之前,最好也对自己做一下介绍,说明你的岗位和一句话卖你自己。
49.要带名片
虽说纸质名片用的场景比过往少了,但有备则无患。万一这时候客户跟你交换名片呢,你没带就显得有点尴尬了。
换句话说,有时候你名片的设计风格(材质)、你的职位、你的名字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小亮点。
50.要少看屏幕多看人
提案是沟通,不是照念。你应该把绝大部分的目光对准客户,通过眼神交流建立信任。频繁看屏幕,只会暴露你的不熟练和不自信。
51.要自信
一定要自信,是不虚张声势的那种。你要有适度的气场,如果你自己都不自信,客户又怎么可能相信你。
很多时候客户心里也没底,在方案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气场也是一种助力。
52.手机要静音
除了是一种基本的礼节之外,也是为了防止突然的手机铃声,打乱自己提案的节奏。
53.要有专人做会议纪要
主讲人专注提案,必须有另一位同事负责记录要点,特别是客户的疑问、反馈和关键决策,这既是尊重,也为后续跟进提供依据。
54.会后邮件feedback
接下来如果还有提案的机会,提完案后记得邮件跟客户对feedback,统一会上的共识,然后开始做调整。
55.数据报告展示要有来源
所有引用的数据,必须注明清晰、权威的来源。这是专业性的体现,也能在被问及时有据可查。
56.座位要各就各位
通常,双方团队应按职级相对而坐,C位留给各自最高级别的负责人。这便于对等沟通,也体现了清晰的组织结构。
57.要确定带什么人提案
一个理想的提案团队应包括:能hold住全场的大佬、对方案了如指掌的主讲人、以及能解答落地细节的执行人员。
58.年案至少要选择一个campaign细讲
全年方案,面面俱到等于没有重点。选择1-2个最核心、最亮眼的战役进行深度讲解,以点带面,让客户感知整体规划的魅力。
59.前方卡壳,后方要有人接上
团队作战,要懂得补位。当主讲人一时卡壳或被问住时,团队其他成员应及时、自然地接过话头,避免冷场。
60.执行团队配置要齐全
在团队介绍中,清晰展示将服务此项目的团队架构和核心成员履历,打消客户对于“方案很好,谁来执行”的顾虑。
61.要根据提案的形式来写案
面提>电话提>发邮件,如果可以,尽量争取面提,面提和电话提的方案是演讲逻辑,发邮件的方案是阅读逻辑,内容要更详尽,让人一看就懂,因为你没有机会解释。
62.要有大佬镇场子
Q&A环节最好有撑场的大佬稳住,提案得好,可以锦上添花,表现不佳,也可选中送炭。
63.要有执行人让人觉得靠谱
也需要懂落地执行的人员到场,客户买单策略或创意,如果问到执行,也需心中有数,而不是飞机稿。
千万不要让主讲人回答所有问题,那样会显得公司很不专业。
64.提案中,团队唱双簧
乙方坐在下面的人,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时刻观察提案人和客户的言行举止,关注整个提案动态。
在适当的时候和提案人唱双簧,不要把上面讲的人晾在那里唱独角戏,提案前团队要沟通好,唱双簧也别弄巧成拙打乱提案人的节奏。
65.方案要经得起拷问
每一个结论都要有清晰的推导过程和数据支撑,而不是“拍脑袋”的想当然。确保你的逻辑链条环环相扣,坚不可摧。
66.最后一页要注明版权所有
为防止方案被盗用,可以在最后一页加上版权声明,如:“本方案知识产权归XX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这是一种姿态,也是一道防线。
67.提案前可以试着来杯咖啡
来杯咖啡,来段音乐,甚至坐一下俯卧撑等等,快速将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兴奋的最佳水平。
68.要提前到场,检查设备
提前15-20分钟到场,连接电脑、测试投影、熟悉场地。把所有技术问题在客户到来前解决,确保开场顺畅。
69.要把结论前置
面对高层或时间紧张的客户,开场就亮出你的核心观点和最终结论,然后再展开论证。
70.要会讲故事
人是感性动物,故事比数据更能打动人心。将你的洞察、策略和创意包装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客户沉浸其中。
71.要善用比喻
对于复杂的概念,用一个简单、贴切的比喻,能瞬间让客户理解并记住。
72.要管理好问答环节
Q&A不是被动挨打,而是你再次展示专业、引导舆论的主场。认真倾听,复述问题以确保理解正确,回答时要先总后分,简洁有力。
73.要展示热情
客户愿意与充满激情、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人合作。让对方感受到你对这个项目发自内心的兴奋和投入。
74.要让数据可视化
不要罗列枯燥的数字,要把它们变成清晰、直观的图表。一张好图胜过千言万语。
75.要敢于留白
讲话时适当的停顿,PPT页面上适当的留白,都能给予观众思考和消化的空间,也更能凸显重点。
76.要为团队明确分工
提案前,团队内部要明确分工:谁负责开场,谁主讲策略,谁主讲创意,谁负责Q&A。各司其职,才能流畅配合。
77.要有一个清晰的合作流程
在提案结尾,清晰地展示如果合作,接下来的工作步骤、时间节点和沟通机制,让客户感到与你合作是清晰、省心的。
78.要展示可量化的价值
尽可能将方案的预期效果量化,估算出投产比。告诉客户,他们的每一分钱投资,将换回什么样的商业回报。
79.要有一个明确的行动号召
提案的结尾,不要只是说“谢谢”。要明确地告诉客户,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配合。
80.要复盘每一次提案
无论成败,每次提案后团队都要及时复盘。成功在哪里?失误在哪里?有哪些可以改进?持续的复盘是成长的最佳路径。
81.要建立自己的案例库
平时多收集和整理优秀的案例,并打上标签。在提案时,信手拈来的精彩案例是证明你观点最有力的武器。
82.要懂得适度“自黑”
在适当的时候,用幽默的方式坦诚自己的某个小缺点或曾经的失误,反而会拉近与客户的距离,显得你更真实、更可信。
83.要引用客户的话
在提案中,引用客户在前期沟通中说过的话或表达过的观点,会让他们感觉被充分倾听和尊重。
84.要把“我们”换成“您”
提案时,多从客户的视角出发。少说“我们想做什么”,多说“这能为您的品牌带来什么”。
85.要准备一个“电梯演讲”版本
为你复杂的方案,准备一个能在30-60秒内讲清楚的核心版本。以备在电梯里偶遇大老板等非正式但关键的场合使用。
86.要学会切换话题
被问到刁钻问题,不要死磕,可以顺势转到自己擅长的点。
87.要有Plan B
对于核心创意或关键策略,最好准备一个备选方案(Plan B)。当A方案被挑战时,从容地抛出B方案,会显得你考虑周全,游刃有余。
88.要复盘
每一次提案结束,都要复盘:哪里讲得好,哪里有问题,下次怎么改进。
89.不要老是把口头禅挂在嘴边
过于频繁地使用“然后”、“就是”、“那个”,或“可能、大概、也许”,会稀释你表达的专业度和确定性,让听众分心甚至烦躁。
90.不要照念PPT
PPT上的字,客户都认识。你的价值在于解读、引申和强调文字背后的逻辑与洞见。照本宣科,是提案最低级的错误。
91.不要语速太快
语速过快,会让客户跟不上你的思路,显得你急于完成任务。从容不迫的语速,既能让对方听得清楚,也体现了你的自信和掌控力。
92.方案结尾可以不要只写Thanks
让最后一页也充满价值。可以再次强调你的核心观点,或放上一句能体现你公司价值观、祝福客户的话,给对方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93.不要过度热情
热情是好事,但过度热情近乎油滑。保持专业、礼貌的距离,用实力而非“套近乎”来赢得尊重。
94.可以写逐字稿,但不要被稿子牵着走
写稿是为了梳理思路,而不是为了现场照念。一旦依赖稿子,你的眼神就会被屏幕锁定,并且一旦被打断就容易卡壳。
95.报告的数据部分不要直接截图
直接截图,可能会模糊、带水印、风格不统一,显得粗糙。花点时间将数据重新整理绘制,是专业态度的体现。
96.不要攻击竞争对手
你可以客观分析竞品的优劣,但不要进行恶意的攻击或贬低。抬高自己,无需踩低别人,否则会显得格局太小。
97.不要批评客户的过去
对于客户过去的工作,即使你认为有不足,也要用“优化”、“升级”等中性词汇,而非“错误”、“失败”等批判性词语。要尊重客户的历史。
98.不要滥用行业黑话
黑话不是不能用,而是先要看用户喜好,该用时不用显得不专业,不该用时用显得太作。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大白话,把专业的事情说明白,把复杂的东西说简单。
99.不要在Q&A环节带有情绪
面对尖锐或不友好的提问,保持冷静和微笑。不要表现出防备心或不耐烦,将每一次挑战都视为一次展示你专业和风度的机会。
100.不要回避看似“愚蠢”的问题
任何问题都有其提出的背景。轻视或回避客户的问题,就是轻视客户本人。要耐心、尊重地解答每一个疑问。
101.不要承诺做不到的事
为了赢得项目而夸下海口,是最大的坑。基于事实,做出专业、负责的承诺。信任,始于诚实。
102.不要让场面失控
如果讨论偏离主题或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作为提案方,你有责任适时地将话题拉回正轨。
103.不要假设对方了解你
永远不要假设客户对你的公司、你的背景了如指掌。每一次提案,都当成是第一次介绍自己,做好充分的铺垫。
104.不要只说“是什么”,要说“所以呢”
不要只讲过程,更要关注意义。
105.不要在关键信息上含糊其辞
尤其在报价、时间表、交付物等核心问题上,必须清晰、明确,避免用“大约”、“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词,这样显得不专业、态度不好,甚至埋下隐患。
106.不要忘记提案的根本目的
提案不是单纯炫技,不是自我秀场,而是要解决问题。
总结:
提案是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它是一种说服式表演,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方式。
提案要以终为始,换位思考,从客户或老板角度,他们到底在关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