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价黄金首饰在灯光下闪耀,柜台前的消费者却因克重疑虑迟迟不肯买单;另一端,数万元的老铺黄金古法手镯刚上架即被预订一空。中国珠宝行业正经历一场残酷的价值重构。
老铺黄金于8月15日宣布将在8月25日启动年内第二次全品类调价。这距离其2月份首次涨价仅半年,当时涨幅已达5%-12%,引发全国门店抢购潮。
更惊人的是其业绩表现——在行业整体低迷的2025年上半年,老铺预计实现143亿元营收和23.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252%和292%。
资本市场给予热烈回应:其股价自去年6月上市以来最高涨幅超26倍,即使经历回调,市值仍稳居1357亿港元高位。
涨价的艺术:老铺黄金的奢侈化突围
当传统珠宝品牌还在为金价波动焦虑时,老铺黄金已经跳出了价格竞争维度。其核心策略是将黄金从“贵金属商品”重塑为“国潮文化奢侈品”。
品牌定位的精准卡位:老铺产品价格区间跨越3万至100万元,采用“一口价”模式,被市场冠以“黄金界爱马仕”称号。这使其在消费者心智中与传统珠宝店彻底区隔。
文化溢价支撑价格体系:通过“宫廷书房”主题空间、非遗工艺展示和VIP私密服务,构建高端消费场景。国海证券研报指出,其年消费百万以上客户贡献率从2021年的8.5%跃升至2023年的15.9%。
价格策略背后的商业逻辑:虽然2020-2024年金价年均复合增长达14%,但老铺核心产品均价涨幅低于金价涨幅。这种“克制提价”反而强化了消费者的性价比感知,为后续调价预留空间。
此次涨价时机更显战略意图——利用半年业绩暴涨252%的市场热度,进一步巩固奢侈定位。当其他品牌还在为3%的销量下滑焦虑时,老铺思考的是如何让品牌溢价再上一个台阶。
老铺涨价,琳朝涨价,周大福,周大生等品牌同类产品会跟进吗?涨价才是奢侈品逻辑,但涨价恐怕不好卖!不涨价就被甩出奢侈品赛道。涨价与否,是品牌不同的生存逻辑。
信任崩塌:传统品牌的投诉风暴
与老铺高歌猛进形成刺眼对比的,是主流大众赛道珠宝品牌密集爆发的信任危机。
1、周生生的工艺缺陷争议:
南都周刊3月14日报道:2025年3月,广州消费者蔡女士花费5760元购买的18K金珍珠戒指,佩戴仅20天就发生珍珠脱落。品牌方起初归咎于消费者“接触热水导致胶体失效”,后在舆论压力下才同意退货。这与其宣称的“特殊工艺+K金针固定”形成讽刺反差。
2、六福珠宝的换购陷阱: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投诉编号:17383114763):沈阳消费者用16.81克旧金换购一口价产品,事后发现实际克重仅8.7克,价差高达一倍。投诉显示店员刻意隐瞒关键条款:未告知一口价金饰单价是普通黄金2倍,置换需按标价折价计算,且克重信息被刻意弱化。
3、老凤祥的系统性失控:
8月16日12315平台单日公示28起投诉,问题横跨商品分量不足、三包义务推诿、以次充好等全链条漏洞。山东菏泽消费者购买的银饰遭遇三包拒绝,更有消费者指控其黄金挂件涉嫌掺杂掺假。
加盟困局:失控的品控与失语的品牌
当投诉如雪片般飞来,背后是珠宝行业难以启齿的加盟模式痼疾。
1、质量管控的“双轨制”困境:
周生生珍珠脱落事件中,门店店员声称“售前已告知禁忌事项”,但消费者提供完整购物凭证证明无任何口头或书面提示。反映出直营与加盟店执行标准的割裂。
2、定价机制的灰色操作:
六福珠宝的投诉揭露行业潜规则——一口价商品标签正面用醒目字体标注价格,克重信息却隐藏在标签背面极小字号处。这种设计显然不是无心之失,而是系统性的信息不透明策略。
3、售后体系的形同虚设:
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员部主任孟志强指出关键症结:我国“三包”细则尚未覆盖贵金属品类。当消费者要求对维修后质量出具书面保证时,多个品牌门店直接表示“无法保证”。
更令人忧心的是投诉处理结果:老凤祥28起投诉中,有7起因“被投诉方拒绝调解”而终止处理。当品牌方对渠道失控至此,所谓的品牌价值已成空中楼阁。
消费者觉醒:去品牌化时代的生存法则
当质量问题成为常态,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2024年首饰投诉量达31,525件,同比增长20.57%。这不仅是数字的攀升,更是信任堤坝的裂痕。
底层逻辑是:整个行业的大众赛道低价竞争,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低价只能采用一般工艺,对质量把关不严。进入到负循环中。
新一代消费者正在跳过品牌光环,直指产品本质。六福珠宝投诉者要求对含“非贵金属零部件”的项链进行复检,体现对材质真实性的高度敏感;老凤祥消费者坚持就“商品分量不足”投诉到底,显示对基础诚信的底线要求。——消费者拒绝的不是品牌,而是名不副实的品牌。
当老铺黄金将门店开进北京SKP、新加坡金沙购物中心时,那些仍在为克重纠纷焦头烂额的品牌们,正在失去高端商场的入场券。消费者投诉平台的28起记录与股价26倍的涨幅,同时刻在2025年珠宝行业的纪念碑上。
行业洗牌的速度比想象更快——品牌管理不好加盟店的产品质量,六福们控制不了门店的价格陷阱,最终将让出的不仅是市场份额,更是定义行业标准的权力。未来珠宝业的游戏规则,将由那些能同时掌控文化叙事能力与供应链铁腕治理的品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