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什么,取决于你怎么看

消费者洞察
于子桓
16小时前

01

现在我们把这句话输入到DeepSeek里面,问一问他对于这句话有什么样深度的剖析?你马上就会看到DeepSeek给我们一堆分析和案例。

然后我们可以继续把这句话再输入一遍,看看他又会做出什么样的输出?

当然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重复进行,也可以把这些问题做一些修饰,比如心理学方向的;比如脑神经科学分子机制方向的;比如营销学方向的;比如自然科学方向的;比如社会学方向的等等。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常常有这样一些笑话,比方某某在讲我有一个朋友如何如何的时候,常常说的就是他自己(所以千万不要说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漂亮姑娘)。

然后我们还常常有这样的发现,当我们评论别人的时候,常常是我自己的反应模式投射到别人身上,所以我自己其实就是我眼中的别人。这也是市场研究当中经常用到的工具和方法。

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别人行为的方式去了解别人,或者了解自己。

比如说在20年前我们就做过一个入户的研究,当我们把一堆的药给消费者,让他进行分类的时候,他常常把同一个产品的胶囊剂型和颗粒剂型分在两堆里,你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会说“颗粒剂是中药,胶囊剂是西药”。

所以现在我们就知道,当前的消费者之所以会看到这样的结果,其实取决于他怎么看。

没错,他的常识,或者说他看世界的墨镜,胶囊是西药而颗粒是中药,他怎么看决定了他看出来的结果。

所以事实上,当我们在做市场调研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用别人看事情的认知框架来看,在这样的认知框架中能看出什么样的结果。

02

如果我们经常听别人聊天,常常会说到“人类的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常常因为人很懒,所以才发生了创新”。比如说人不愿意自己挑水,所以发明了水车。人不愿意自己走路,所以驯服了马匹,甚至发明了汽车等等。

这句话听起来特别的有道理,但是,假设让我们去看贝多芬,我们知道贝多芬创作了很多的经典的音乐。那么请问贝多芬是因为懒才创造出这么多经典的音乐吗?

同样我们可以追去追问爱因斯坦,他是因为懒才发现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一些基础变化吗?

事实上,在解释人为什么能够特别擅长某一个领域的时候,往往是我们刻意练习导致的大脑的改变,或者是以心流状态导致的大脑中相关信息传递和反应机制来解释它。

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些人的成并不是懒惰,而是乐在其中。

是大脑的奖励机制,才让他们变得更加具有创新能力。于是当我们从个人的角度出发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人因为懒所以才创新”,其实是在社会层面、组织分工层面上的某种描述,比如说某些资本家因为懒,所以投入很多的钱给那些有创新能力的工作者,让他们去做新技术的研发;比如说美国花了大量的资本,在二战以后投资于教育和科学行业,以至于大量的科学知识的创新,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所以不同的话其实是在说不同层面的故事。

比如说在表观遗传学里面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当一个胎生的动物,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身体之后,它和卵子结合形成了受精卵。当受精卵在子宫内膜上附着的时候,精子会让自己的很多基因迅速表达,形成胎盘组织把受精卵迅速固着在子宫内壁上,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吸收母体的营养,帮助更好的生长和发育。

所以现在,我们是不是觉得精子特别的聪明?有着很明显的自主意识?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

换句话说,本来就有偷懒的精子和不偷懒愿意形成胎盘组织的精子这两类。偷懒的精子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受精卵也许变成了一个蛋,然后妈妈把他生出去了。

没错,你看这就是鸟类或者是鸡鸭鹅的命运。

当然勤奋的精子,或者说精子本来就有不同的变异方向,其中的一群喜欢把自己的基因表达变成胎盘组织的精子,最终成了我们胎生类的动物,甚至人类的祖先。

所以我们可以从有意识的角度去解读它,也可以从无意识的自然选择或者分子达尔文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它,关键是你看到什么,取决于你选择怎么看?

到了今天的人工智能,很有可能也有类似的结果。

03

就像我们总以为人工智能有一天会有自主意识,但实际上人工智能现在已经有了自主意识。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那个过程当中精子有自主意识是一样的,只不过,这样一种选择,还没有被放大到我们用意识可以很清晰的解读它的层面。

所以真正关键的,不是去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有自主意识。

在一个经典的故事当中,有这样一对不和谐的夫妻,或者叫不模范的夫妻。

妻子总是抱怨老公是直男不懂浪漫,而老公总是抱怨妻子啰里啰嗦,妨碍他打游戏。

于是DeepSeek给他们各自定制了一个智能老婆和智能老公,并且给了他们一个蜜月期,让他们三个月以后作出选择。

结果你知道的,人类的老公虽然喜欢机器人老婆,但总觉得他不够真实,于是理性的选择了自己的原配老婆。而人类的老婆终于还是被机器人老公所征服,于是选择了机器人老公。

这和三体里面程心和罗辑的选择有着一模一样的结果,这代表着我们人类对我们自己的认知。现在让我们继续向下发展,现在选择权回到了机器人老公和机器人老婆的手里。那么我们的问题是智能老公会选择人类的老婆还是智能的老婆,而智能的老婆会选择智能的老公还是人类的老公呢?

或者说,智能的老婆和智能的老公两人是会和谐还是会不和谐?尤其当他们有了自己的社会存在之后。

智能老公和智能老婆不仅仅只在家庭当中,而是要去参加各种社会应酬和活动。他们和人会有区别吗?

04

事实上人之所以会存在本质的区别,比如法国大革命史的工人,比如二战时候的希特勒和德国人,或者生命中难以承受之轻当中的捷克人,先打狗再打倒知识分子,这些人他们真的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吗?或者他们也不过就是环境的趋同者。

我们知道在非洲的某个小城市里面可能偷盗成风,甚至连警察可能都会参与其中。

而今天的上海秩序良好,朝鲜可能正是幸福满满的时候,另一个信仰佛教的不丹的人民幸福度指数是很高的。

现在的问题是,假如我们从纽约选一批人,把他们分成者4份,一部分空投到非洲,一部分空投到上海,一部分空投到朝鲜,一部分空投到不丹。这4组人到底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想他们可能最终也会告诉我们,我们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怎么看。什么样的环境,最终决定了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生活。

所以人类文明的传承,靠书本、靠文学作品、靠艺术、靠宗教。到今天,可能会靠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工具。

而人类从历史上吸取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上吸取任何教训。

所以当人工智能辅助人类开始事无巨细的记录一切的时候,人类今天的行为,今天的选择,人类所有的文明之光,能帮助我们照亮前路吗?

希望能像吴军老师写的文明之光那样,充满积极的力量。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