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真的想把零售价打到1499?
前一阵飞天茅台破了1499的官方指导价,但这个应该是特殊情况,是有些电商平台的引流动作,属于“虚惊”。
不过,飞天茅台的实际零售价确实是一路走低的,从过去的3000多块,一直降到了最近的1800左右。
但这件事很有意思。
茅台官方过去一直强调不能炒作价格,要求零售价统一为1499元一瓶,而且为此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包括增产、暗访、罚款等等制度。
但是,2024年我看到一篇新闻,说茅台为了稳定价格,去年主动减产了900吨,并在2025年主动减少飞天茅台投放量。
那问题来了?2024年,飞天茅台零售价格还在2000以上呢,如果继续降,降到1499官方指导零售价,那不是正合了茅台酒厂的心意吗?
为什么不继续增产,让市场价格逐步降低到1499呢?
其实,我觉得面对价格,茅台自己也是很矛盾的。
一个是,它当然希望茅台永远都是顾客争相购买的抢手货,永远都是不愁销量,不愁库存的液体黄金;
另一方面呢,茅台又不希望社会对自己有那么多议论纷纷,包括价格炒作,黄牛倒卖等等这些新闻。
但这个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只有供不应求,才可能让人抢着买;但只要有人抢着买,势必就会产生黄牛和高价销售。
要想不让人抢着买,只有两种策略。
一种是,大幅提高产量,比如现在一年5万吨,提高到20万吨。当然茅台的产能是一直在扩张的,因为基酒要储存5年,所以产能不能立刻释放。
另一种呢,是提高价格,把官方指导零售价提高到3000块,那就没人抢着买了。
茅台不想太快提高官方零售价格,因为它是国企,不能让人诟病太多。
所以他在不断提高产能。
价格反映的是供需之间的平衡,提高产能来降价无疑是对的(实际上,我认为茅台提高产能是为了提高利润,而不是为了降低零售价)。
但这里也有矛盾。
茅台之所以能卖出高价,那就是因为它的稀缺性(稀缺度=需求量/供给量)。如果需求量一直在涨,那供给是可以不断增加的,但同样保持了稀缺度不变。
但如果需求量下降,供给增加就会带来问题,因为稀缺度改变了。
茅台能不断涨价,是因为越是陈年的茅台价格越高,具有收藏价值和增值预期。但如果需求下降,导致零售价格不断看跌,那原来屯酒保值的人群就会看跌,会着急变现卖出,而进一步导致市场成交各个下滑。
其实,茅台虽然一直声称希望全部实现1499零售价销售飞天,但它实际希望的是:
在大家踊跃抢购的情况下,还能让经销商1499正常销售。而不是因为没有人买了,所以价格回落到1499。
一旦市场价格正常回落向1499,这是茅台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意味着,茅台以后不是闭着眼卖,而是要自己努力向消费者推销飞天茅台了,这种1499的价格是茅台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们就看到,在零售价到达2000左右时,茅台就选择了减产,实际上,茅台根本就不希望自己的零售价格达到自己指定的1499。
这就像有些年轻人,声称自己不谈恋爱,但这必须是在他们有很多追求者的情况下说的话。而不是因为没有人追求自己,才说自己不想谈恋爱的。
飞天茅台是中国酒类中唯一的高端奢侈品,理论上来说,它应该用奢侈品的方式来管理它的价格和产量。
真正的奢侈品,都是限量的,甚至你有钱,它有货,它也不卖你,这在奢侈品零售中有个专有名词,叫“选择性销售”(Selective Selling)或“客户筛选”(Customer Screening)。这种策略是奢侈品品牌维护高端形象和控制市场供应的一种手段。
所以,茅台过去不断增产,这在需求强劲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如果市场疲软,就要提前预警,通过降低产量来保住稀缺性,不能让它自然滑落到正常的1499零售价。
一个大家都觉得想喝,但却不容易喝到的飞天茅台,才是奢侈品应该有的最佳状态。
如果LV的包包现在充斥在北京地铁一号线里,那不管它价格能不能维持,都是LV不能接受的状况,因为社会大众很快就会觉得这个品牌是个平民品牌了。真正的有高端顾客也是不能接受一个人人都有的品牌的。
年轻人不喝茅台吗?他们老了会喝吗?
有人说茅台的零售价格下跌,是因为年轻人不喝茅台了。
又有人说,等年轻人上了40岁,他们就爱和茅台了。
我觉得都不对。
首先,年轻人本来也不喝茅台,不能把茅台价格下跌归因于年轻人不喝。
其次,这一届年轻人,大部分人恐怕老了也不会想喝茅台了。
网上流行一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说白酒产量历史最高点出现在2016年,1358万千升,而到了2024年,只有414万千升(规模以上企业),很恐怖,只有最高年份的30%。
但我要说这个数据是有问题的,降幅远没有那么多。因为统计的是规上企业白酒产量(规上企业也是变动的),后来还把调香酒(非纯粮酿造的白酒)剔除出统计口径中,所以造成产量大幅减少的感觉。
但有个事实是没问题的,中国白酒产量大概就是在2016年达到高峰,接下来就是一个缓慢下降的阶段。看这个节点,这个缓慢下降不是因为疫情,也不是因为禁酒令。我们也服务过一些白酒客户,在客户那里,我们也确实感受到白酒市场的萧条了,这个感受是真的。
2016年,我们的经济还是在烈火烹油的阶段,怎么会出现产量下降呢?
以下仅仅是我个人的推测,中国的白酒,向来就是社交属性+自饮两种,但社交场合中消费的白酒价格更高。虽然现在的生意,还是要喝酒吃饭才能做,但已经远没有过去那样,每个生意都需要喝到醉喝到吐才能签合同了。
我们在南方服务客户更有体感,现在谈事情,很多都在茶馆和咖啡厅聊天了。
过去酒桌文化最让人不能接受的主题,就是强势一方对弱势方的服从测试和忠诚测试。用喝醉来表忠心与套交情,虽然现在还常见,但越来越弱了。
加之中国三高人群比例的激增,为了自身健康,白酒的消耗也会自然减少。
全世界的范围看,随着经济增长,烈酒的销量越来越少,也是自然趋势。
但一种白酒文化不会彻底消失,依然会有人喜欢酱酒,喜欢茅台,这将在未来达成一种文化认同和供需上的新平衡。
茅台不是白酒,是一种符号,展示的是请客人的心意。
茅台不是白酒,而是奢侈品,代表的是身份,地位和品位,也不应该用大众消费品的逻辑去思考它的价格。不能因为茅台是国企,就认为它需要销售一个大众都能喝得起的东西。谁都能喝茅台的时候,茅台也就不能表达心意和体现地位了。

小程序
扫码打开微信小程序
APP下载
扫码下载市场部网 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