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坚持“极致的用户导向”,坚持“自研+共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是vivo战略路径的两大特色。
路言/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出品
1
一提到国家竞争力,公众第一直觉想到的是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资源储备以及军事实力等领域的优势。但全球著名战略大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极具洞见的观点,即所谓的“国家竞争优势”,核心来源并非上述领域的优势,而是一个国家有多少个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具有领先地位的产业越多,国家竞争优势越大。反之,具有领先地位的产业越少,则国家竞争优势越小。
而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在某个产业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准,是其在该行业是否同时拥有多个优秀品牌。例如,德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与其在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息息相关,而德国汽车产业拥有大众、宝马、奔驰与保时捷等一系列风格鲜明的优秀品牌。
近些年,中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核心根源也是其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拥有全球性的竞争优势。其中,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崛起便是一个典范,其拥有华为、小米与vivo等多家位居全球头部阵营的优秀企业,在最近几年形成了三强鼎立的稳定行业格局。
与德国汽车产业各个优秀品牌相似的是,vivo、华为、小米三个品牌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差异化风格。在此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同质化竞争只会带来行业低效内卷,只有差异化竞争才能脱颖而出。迈克波特在另一本主要聚焦企业竞争优势的著作《竞争战略》一书中也曾明确提出,“运营效率不能代替战略,由于运营效率提升存在生产力外溢与竞争趋同性的特征,其无法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脱颖而出,能够决定企业成败的只有差异化的战略”。
2
对于华为与小米的核心战略路径,公众较为熟悉,它们一个依靠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研深耕,一个依靠开放性的产业链合作与“人车家”的生态战略,那vivo到底凭什么呢?根据权威机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vivo(含iQOO)以18.4%的市场份额登顶2025年第三季度销量冠军,并以17.2%的份额拿下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第一。
在对vivo的发展路径进行详细研究后,笔者发现其战略发展路径与华为、小米相比有两个较为差异化的特征,一个是“极致的用户导向”,持续聚焦对用户体验提升最关键的领域进行纵深突破;另外一个是“自研+共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路径。
例如,在功能机时代,vivo便率先在行业内围绕音乐、外观等用户感知度最高的领域,相继打造了步步高音乐手机、青花瓷与忆江南等风靡一时的国民级手机。在智能手机时代,vivo又围绕轻薄、显示、全面屏与折叠屏等能够带来用户体验明显提升的领域进行攻坚,开创了一系列引领行业趋势的技术创新。
随着智能手机行业发展逐渐进入深水区,vivo进一步聚焦到设计、影像、系统与性能四条用户价值最大的长赛道,一方面构建了涵盖“蓝晶芯片技术栈、蓝海续航系统、蓝心大模型、蓝河操作系统与蓝图影像”等在内的自研技术品牌“蓝科技”系列,另一方面携手MTK(MediaTek)、蔡司、三星、索尼与Arm等多家全球顶级科技巨头联合共研,致力从底层技术上系统性地解决用户体验最为关切的痛点,同时持续将长板做得更长。其中,近些年最受行业关注的当属vivo在“影像”领域逐渐建立起的越来越强的领先优势,并通过用户的口口相传,已经成功在用户心智中打下了“NO.1”的认知烙印。
让人赞叹的是,vivo在影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后,它没有丝毫放松,而是进一步践行“极致用户导向”的理念,洞察到“用户的追求已不再是单点功能的极致,而是综合实力的完整表达”,因此再进一步对影像战略进行了全新的升级。升级的重点包含四个核心维度:
第一,vivo致力于以“人文之悦”的品牌精神为牵引,让影像成为大众情感的连接者和社会文化价值的创造者。
第二,vivo致力于洞察用户生活中的“事件化场景”,提供融合多技术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对“完整创作自由”的渴望。
第三,vivo致力于将积累的专业影像能力,系统性地赋能给每一位用户,大幅降低高质拍摄门槛。
第四,vivo不局限于单一技术的极致突破,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融合硬件、软件、算法、服务、安全、健康与跨端融合体验的开放影像生态体系。
从上述四个维度可以看出,vivo是在致力于打破软硬件边界,以构建一个开放的、以“场景解决方案”为核心的影像生态,以推动移动影像从“工具”向“文化载体”的演进,并最终实现专业能力的普惠大众。在全球智能手机行业,能在影像领域做出如此系统与深度思考的企业目前只有vivo一家。
正是这种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与系统的战略规划,让vivo在影像领域再次实现新的跃迁。最新发布的vivo X300系列,便淋漓尽致地展示了vivo新影像战略的显著成果。
首先,在硬件领域,vivo与MTK、蔡司、三星与索尼等上游供应链伙伴密切合作,开创了多项影像领域的新标准,支撑了X300系列在影像画质、极限场景、旅拍人像及视频创作等多个核心维度的全面提升。
例如,通过自研影像芯片V3与天玑9500的“双芯合体”,打造了X300系列「蓝晶×天玑9500」的强大影像中枢, 实现了其它安卓手机与苹果手机都未曾做到的电影级虚化和4K画质下的高帧率视频录制;与三星、MTK三方联合定制了行业独家的蓝图HPB传感器,带来行业领先的2亿超级长焦;与索尼联合定义了LYT-828云台级主摄;在X300标准版上,配备了与三星、MTK三方软硬一体化定制的行业最领先的2亿影像主摄;配备了第四颗蔡司镜头——vivo蔡司2.35×长焦增距镜,为用户提供更接近专业相机的高质量拍摄体验......
其次,在演艺、赛事、旅游、人像与视频等核心场景领域,vivo将与用户体验相关的部分拆分为大量颗粒度极小的功能细节,并且充分利用自研的AI算法,将每一个颗粒度都做到极致。
例如,在演唱会场景,vivo X300系列通过零延时多帧的「舞台灵动人像算法」,进一步提升了长焦抓拍能力,让抓拍舞台上歌手的画面更清晰,表情也能更好。
在体育赛事场景,vivo通过全新「蓝图极限追焦引擎」配合480mm超长焦段,能实现对运动员动作的毫秒级精准锁定,并支持一秒12张的无损画质高速连拍,将运动员的动态动作尽收镜头之下。
在近几年兴起的「打鸟」场景,vivo X300系列不仅能够实现远距离更清晰的抓拍效果,还研发了一个针对长焦花鸟摄影的「超长焦空气切割机」算法,能够更好地识别动物羽毛毛发和杂乱背景之间的区别,做到只保留主体画面细节,并实现更精准的虚化效果。
在人像摄影场景,vivo X300系列基于不同用户对「人像美」的定义和偏好,搭载了透亮人像氧气美 、蔡司自然人像原生美等等多种人像摄影风格。全新的「AIGC 3D骨相重塑 」技术,则是利用AI智能去除用户面部疲态,提亮该提亮的部分,优化面部结构和神态。
除上述几大核心场景之外,vivo X300系列还在影像领域其它各个关键细节进行了大量优化。例如,电子柔光箱算法,使夜景复杂光源更加柔化;闪光烟花人像算法,大大提升烟花人像清晰度;AI定制美颜,可以学习用户修图习惯批量P图;Live Photo封面动态一致性增强,支持AI去路人功能;CIPA 5.5级云台级防抖能力,防抖角度升至正负1.5度;录拍双系统分时架构,录制4K视频可独立摄影出片......
vivo这种将影像体验拆分到如此细致的颗粒度,并将每一个颗粒度都做到极致的实践,给到笔者很大启示。所谓企业的护城河,一方面源于差异化的战略选择,另一方面源于企业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而形成的差异化,vivo在影像领域的成功实践便是最好的典范。
全球著名管理大师加里哈默在《竞争大未来》一书中提出了商业史上最重要的战略理论之一——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主要是指,行业中能够实现业务边界成功扩张的企业多是源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佳能在相机、复印机与医疗设备领域的成功,都是基于其在“光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本田在摩托车、汽车、割草机与小型飞机领域的成功,也都是基于其在“发动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vivo对用户影像体验的极致追求,其也正逐渐在影像领域进入到一个行业无人区,形成了自己在该领域“人无我有”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不仅支撑了vivo在智能手机产品上的持续领先,也正产生巨大的技术溢出效应,带来一些全新的战略机遇。
例如,vivo强大的影像底层能力可以复用到医疗、健康、教育与工业等大量To B领域,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落地。其中,vivo的“数字国宝”计划是以影像技术与融媒体技术为核心,很好地助力故宫等文博单位进行数字化保护、研究与传承。在医疗光学领域,vivo推出的专业便携裂隙灯,可以通过长焦微距功能,协助患者进行眼底诊断,并完成拍摄、上传与分析,赋能基层医疗机构。最值得一提的是,vivo在影像与AI算法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还催生了其在MR、家庭机器人等智能终端领域水到渠成的布局。
家庭机器人需要两个关键能力,一个是感知能力,一个是行动能力,而在连接“感知”与“行动”上,一方面vivo的影像能力与AI算法能力可以贡献巨大价值,另一方面具有极强空间感知功能的混合现实技术至关重要。当上述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就如同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搭配了AI“大脑”一样,在面对复杂变化的场景时能够做出识别判断,并给出正确的行动指令。在此背景下,vivo于前不久发布了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产品vivo Vision,与vivo的影像能力与AI算法能力相结合,为布局家庭机器人产业开始做系统准备。
基于核心竞争力而在新业务领域自然而然的延伸是一种成功率很高的业务扩张模式,随着MR 、家庭机器人等业务的不断进化,未来vivo有望进一步给行业带来更大的惊喜。
3
最近几年,中国产业界存在很多关于核心技术是不是一定要自研的争论。笔者认为,vivo这种坚持“极致用户导向”,通过“自研+共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路径,不仅连续数年问鼎行业冠军,还延伸出全新战略机会点的成功实践,其实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在真实交易场景中,用户真正为之买单的其实并非企业自研或外部采购的技术,而是最终的用户体验,所有技术只有转化为更好的用户体验才有意义。而要想做出最极致的用户体验,完全自研或完全采取外部合作的方式都并不可取。
这是因为,如果所有的关键技术都自研,一方面会导致企业错失行业中大量更为领先的成熟技术,另一方面也会因为对技术的过度关注而忽视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在历史上不乏大量技术突出但因用户体验糟糕而失败的企业案例。如果所有关键技术都采取外部合作的方式,那么企业便会逐渐失去对前沿技术的敏感度,也就无法对上游供应商施加有效影响,从而失去持续提升用户体验的着力点。
而vivo这种坚持“极致用户导向”与“自研+共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实现了一种更好的平衡。除了我们前面详述的vivo在影像领域的实践,其还与Arm成立联合实验室,深入芯片底层,将真实用户场景中的需求,提前带入技术的始发地;与MTK不断深入合作,逐渐从联合调校逐渐走到联合定义,从vivo X80系列起,开始在用户中建立起“天玑调校看蓝厂”和“天玑芯,看蓝晶”的口碑,为vivo的每一代旗舰产品都带来令人惊艳的性能体验。vivo X300系列搭载的天玑9500芯片,更是vivo与MTK历时三年联合定义,从芯片立项阶段便深度参与,将用户需求直接写入芯片的设计蓝图,开启了终端厂商赋能上游产业链的全新范式。
而要想真正理解vivo这种模式的真正优势,我们还必须理解其背后的价值观思考。在前一段时间庆祝公司成立30周年的庆典上,vivo创始人、CEO沈炜发表了一篇重要演讲,详细诠释了vivo的价值观思考。其中,他提到了“让科技始终回归于人”“以设计驱动创造伟大产品”“创造不一样,好很多的用户价值”“化繁为简,回归事物本原、抓住事物本质”等重要理念。
而坚持“极致的用户导向”与“自研+共研”的技术创新路径,便是对上述核心理念的呼应。因为只有这种路径,才可以真到做到设计驱动,做到回归于人,进而创造出“不一样,好很多”的伟大产品,也才是真正“化繁为简,回归事物本原、抓住事物本质”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