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超市货架上,“低糖”“0 蔗糖” 标签已从 “吸睛卖点” 沦为 “基础配置”—— 如今随便拿起一款健康食品,这类标注几乎随处可见,却很难再让消费者停留。这背后,是健康食品市场的核心逻辑迭代:当单一标签无法满足理性需求,那些能把 “原料透明、功能精准、体验贴心” 落到实处的品牌,正在悄悄占领新赛道。
一、消费转向:从 “认标签” 到 “要实效”,健康需求更务实
三年前,“低糖” 还是健康食品的 “流量密码”,标注这两个字就能轻松获得 20% 溢价;但 2024 年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仅靠 “低糖” 单一卖点的产品,销量增速已从 45% 跌至 12%,而 “低糖 + 具体功效”(如 “低糖 + 高纤维抗饿”)的产品,增速仍保持 38% 以上。
这种转变源于 “无效健康” 的觉醒。 调研显示,72% 的消费者选购时会优先问 “除了低糖,还能带来什么”,务实需求成了新刚需。
政策也在助推理性化。2024 年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禁止 “夸大单一特性”,比如不能用 “0 蔗糖” 掩盖高油问题。靠标签 “博眼球” 的时代彻底结束,健康食品必须回归 “解决实际需求” 的本质。
二、原料比拼:从 “有好料” 到 “透明 + 有效”,细节定输赢
原料是健康食品的根基,但如今的竞争早已不是 “有没有好产地”,而是 “能不能让消费者感知到好原料的价值”,核心在两点:溯源可视化与活性保留。
1. 溯源不只是 “讲故事”,而是 “看得见的信任”
过去品牌提 “产地直供” 多是模糊表述,现在 “扫码看全流程” 成了标配。如某蜂蜜产品,消费者扫码能看到蜂场实时监控、原料 UMF 值检测报告、灌装车间无菌操作视频 —— 这种 “从蜂箱到货架” 的透明,让其复购率比无溯源产品高 32%。
更细致的品牌会公开 “隐性细节”:某藜麦品牌标注 “每批蛋白质含量≥14%”,甚至说明 “用羊粪施肥”。有消费者评价:“连施肥方式都讲清,比只说‘有机’更放心。”
2. 活性保留:好原料,更要 “有效”
原料再好,加工中活性流失也等于 “白费”。某红枣品牌用 “低温冻干 + 真空包装” 替代传统高温烘干,维生素 C 保留率从 40% 提至 85%,单价涨 20%,销量却增 50%—— 消费者愿意为 “更实在的营养” 买单。
活性成分 “量化标注” 也关键。某生姜萃取液明确 “每 100ml 含姜辣素≥1.2g”,附检测报告编号;而只写 “含姜辣素” 的同类产品,销量差 3 倍。中国营养学会数据显示,量化标注的产品,购买意愿比模糊标注高 28%。
三、产品升级:从 “泛健康” 到 “精准匹配”,场景化更受欢迎
“一款产品适合所有人” 的时代已过,现在的健康食品必须绑定 “人群 + 场景”,才能打动消费者。
针对 “产后妈妈” 的谷物粉,强化铁和蛋白质(每 100g 含蛋白质 22g、铁 8mg),标注 “产后 42 天可食,补气血”;针对 “办公室人群” 的草本饮,做成 200ml 小瓶装,标注 “下午 3 点喝,缓解久坐疲劳”。
这类精准产品增长迅猛:某平台 “人群 + 场景健康食品”2024 年销售额增 180%,“儿童护眼零食”“中老年关节食品” 增速最快。
四、信任构建:从 “广告” 到 “体验”,真诚才是关键
健康食品的购买,本质是 “信任决策”。过去靠广告轰炸的方式失效,现在品牌要靠 “可感知的体验” 建立信任。
线上,直播不再是 “卖货”,而是 “展真实”:一些枸杞品牌直播采摘全过程,现场测糖分、农残;某益生菌品牌直播 “实验室活菌检测”,让观众看到 “每袋活菌≥100 亿 CFU”,这类直播转化率比普通卖货高 40%。
线下,体验弥补 “看不见” 的短板:某连锁品牌在门店设 “营养检测区”,免费测体脂、血糖,再推荐产品;举办健康讲座,请营养师讲 “饮食改善睡眠”,讲座后转化率达 35%。某负责人说:“线下从‘卖货站’变‘健康服务站’,复购率从 25% 提至 50%。”
五、合规底线:不踩红线,才能长久
健康食品领域,“合规” 是生命线。近年多个品牌因夸大功效被罚:某红豆薏米粉称 “能祛湿治病” 罚 200 万;某黑芝麻丸宣 “防脱发” 下架 —— 这警示品牌:可讲 “传统养生价值”,但不能碰 “预防疾病”“治疗作用” 的红线。
合规的核心是 “表述严谨”。某红枣产品提 “补中益气”,会标注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非药物替代”;某菊花产品说 “清肝明目”,补充 “类黄酮有助缓解眼疲劳”。这种严谨,反而让消费者更信任:“敢说清楚,说明有底气。”
健观认为:当 “低糖” 成为基础款,健康食品的竞争终于回归本质 —— 不是比谁的标签亮眼,而是比谁能真正解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未来的赢家,会是那些把 “原料透明、产品精准、体验真诚” 落到实处的品牌,毕竟健康产业的核心,永远是 “用专业守护美好生活”。
健观官网:www.jianguancn.com
公众号:搜索“健康产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