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EO到GEO:迎接AI搜索新时代的生存法则——深度解读《GEO: 生成引擎优化》

营销技术Martech
宋星
1小时前

我今天刚刚读到了一个非常棒的关于GEO的论文。这篇论文是多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以及印度理工学院的教授联合撰写的。论文来自arXiv,全文的中文版我放在我的知识星球了,文末有我知识星球的链接。

我的解读如下: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检索的剧变时代。传统搜索引擎那熟悉的“十大蓝色链接”正在被一种全新的范式所取代——生成式引擎(Generative Engines, GEs)。无论是谷歌的SGE、微软的Copilot(原Bing Chat),还是Perplexity.ai,它们不再仅仅提供链接列表,而是直接生成整合了多方信息的、详尽的摘要式回答。

这场变革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却给无数网站所有者、内容创作者和数字营销专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用户在搜索结果页面就能获得答案时,他们为什么还要点击进入我们的网站?流量的减少和品牌可见度的下降,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

《GEO: 生成引擎优化》系统性地定义、研究并量化了在生成式AI时代如何优化内容以提升可见度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新术语的诞生,更是一套全新的方法论和思维框架的开端。

一、核心观点:从“排名”到“引用”,GEO为何是未来?

论文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随着生成式引擎成为主流,内容可见性的衡量标准正从传统SEO的“链接排名”转变为GEO的“内容引用质量”,内容创作者必须采用新的优化策略来适应这一根本性转变。

这个观点建立在对生成式引擎(GE)工作原理的深刻理解之上。

  1. 问题的根源:生成式引擎的“黑箱”效应传统搜索引擎的工作逻辑相对透明,其核心是为用户的查询匹配并排列最相关的网页链接。这催生了搜索引擎优化(SEO),其目标就是提升特定网页在结果列表中的排名。然而,生成式引擎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它像一个“黑箱”,首先通过其内置的搜索引擎抓取多个源网页,然后利用大语言模型(LLM)对这些信息进行理解、整合、摘要,最终生成一段通顺流畅、看起来十分完整的回答,并将源网页作为“引用”附在文后。这种模式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
    • 流量截断:用户在GE的回答中直接获取了信息,点击进入源网站的需求被大大削弱。
    • 控制力丧失:创作者无法控制自己的内容被如何解读、引用或改写,也无法理解GE的排名和引用机制。
  2. GEO的诞生:重新定义“可见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论文正式提出了生成引擎优化(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 GEO)的概念。其核心不再是争夺一个简单的排名位置,而是在GE生成的回答中,争取更高质量的“被引用”。 论文指出,GEO的可见性是一个比SEO排名复杂得多的多维概念。一个排名第一的链接和一个在生成回答中被一笔带过、仅占几个字的引用,其价值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一套全新的、为GEO量身定制的可见性衡量指标: 简单来说,GEO的终极目标是:让生成式引擎在回答用户问题时,不仅愿意引用你的内容,而且乐于将你的内容作为核心观点、以更长的篇幅、在更靠前的位置进行展示。
    • 词数统计 (Word Count):在生成的回答中,来源于你的网站的内容占据了多少词语?这直接反映了你的内容对最终答案的贡献度。
    • 位置调整词数 (Position-Adjusted Word Count):仅仅词多还不够,出现的位置也很重要。这个指标借鉴了搜索引擎点击率模型,认为出现在回答开头的引用比出现在末尾的引用更有价值,因此给予前者更高的权重。
    • 主观印象 (Subjective Impression):这是一个综合指标,从用户的角度评估引用的影响力、相关性、独特性和可信度等多个主观维度。

二、如何有效提升GEO效果?论文揭示的关键策略

这篇论文最具实践价值的部分,莫过于通过大规模实验(基于其自建的GEO-bench基准测试),验证了一系列GEO方法的有效性。结果颠覆了许多传统SEO的认知,为我们指明了清晰的优化方向。

最有效的策略,都与提升内容的可信度和信息密度有关。

  1. 三大王牌策略:增加统计、引文和来源实验数据显示,表现最佳、能带来30%-40%可见度提升的方法是: 这三种方法之所以效果显著,是因为它们直击大语言模型的核心需求:事实性、准确性和可验证性。 LLM在生成答案时,极力避免“信息幻觉”,因此,那些提供了清晰数据、权威引文和可靠来源的内容,自然会被模型判定为高质量、更值得信赖的信息源,从而在生成回答时被优先和重点引用。
    • 统计学补充 (Statistics Addition):在内容中尽可能地用量化的数据和统计结果来替代模糊的定性描述。
    • 引文增加 (Quote Addition):整合来自可信第三方的引文,例如专家观点、权威报告等。
    • 引证来源 (Cite Sources):规范地引用信息来源,为关键陈述提供可靠的出处和背书。
    • 统计学补充 (Statistics Addition):在内容中尽可能地用量化的数据和统计结果来替代模糊的定性描述。
  2. 风格优化策略:流畅易读比权威口吻更重要论文发现,对内容的风格进行优化也能带来15%-30%的显著提升。有趣的是,“流畅度优化”和“易于理解”这类提升内容可读性的方法,其效果要优于刻意营造“权威性”口吻的方法。 这表明,生成引擎背后的LLM,其本质是语言模型,它偏爱那些结构清晰、逻辑流畅、语言通俗易懂的文本。过于晦涩或故作高深的内容反而可能成为其理解和整合的障碍。
  3. 被证伪的策略:关键词堆砌已死最令人警醒的发现是,传统SEO中一度盛行的“关键词堆砌”策略,在GEO中几乎毫无效果,甚至是负优化。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生成引擎基于深度语义理解,而非简单的关键词匹配。它能真正读懂你的内容是否切题、是否有深度。无意义地重复关键词不仅无法欺骗模型,反而会降低内容的可读性和流畅度,从而被判定为低质量内容。

三、GEO实践中的其他关键考量

除了具体的优化方法,论文还揭示了几个在GEO实践中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

1. 领域特定优化:没有万金油策略GEO并非一招鲜吃遍天。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内容领域效果迥异。例如:

    • 权威性 (Authoritativeness) 风格在“辩论”、“历史”等需要说服力的领域表现更佳。
    • 引证来源 (Cite Sources) 对“事实性”、“法律”等需要严谨考证的查询尤为有效。
    • 统计学补充 (Statistics Addition) 在“法律与政府”和“观点”类问题中能显著提升可见度。

这意味着网站所有者需要根据自身内容的领域和目标用户的查询意图,选择性地应用最相关的GEO策略。

2. GEO的民主化潜力:小网站的巨大机遇这可能是论文最鼓舞人心的发现之一。传统SEO在很大程度上被“域名权重”、“反向链接”等因素主导,这使得新进入者或小型网站很难与行业巨头竞争。然而,GEO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格局。

由于生成引擎更侧重于单次查询下内容本身的质量,而非网站的历史权重,这为高质量内容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实验数据显示,

GEO方法对排名靠后的网站(例如,传统搜索排名第5)的可见度提升效果最为显著,最高可达115.1%,而对排名第一的网站,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为那些拥有深度、专业内容但缺乏SEO资源的小型创作者和企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3. 策略组合的力量:1+1>2

论文的分析表明,将多种有效的GEO策略组合使用,其效果优于任何单一策略。例如,“流畅度优化”与“统计信息增强”的组合,是所有组合中表现最佳的。这提醒我们,GEO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内容质量、数据支撑、行文风格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性的优化。

四、对读者的建议:从现在开始,为“被引用”而创作

对于所有内容创作者、营销人员和网站运营者,以下是几点具体的建议:

  1. 思维转变:从“为排名”到“为引用”这是最根本的转变。在创作内容时,你的目标不再是“这篇文章如何才能排到第一”,而是“这篇文章的哪个观点、哪组数据、哪句话最有可能被AI直接引用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创作出更多“可引用”的模块化内容,例如精炼的定义、数据驱动的结论、富有洞察力的观点等。
  2. 拥抱“可信度”为核心的内容战略将提升内容的可信度作为最高优先级。这意味着:
    • 数据化:用具体数据说话,提供图表和统计。
    • 引用化:明确标注所有信息的来源,链接到权威研究或报告。
    • 专家化:引入行业专家的真实观点和引述。
  3. 放弃旧有执念,告别关键词堆砌彻底抛弃为了SEO而牺牲用户体验的做法。专注于撰写用户(和AI)真正爱读的内容: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流畅、全面深入地回答一个问题。
  4. 开始测试和迭代GEO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各大生成式引擎的算法仍在不断进化。现在就开始针对你的核心内容,尝试应用论文中提到的有效策略(如增加统计数据),并观察其在谷歌SGE或Perplexity.ai等平台上的表现变化。这将是未来数字营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总而言之,GEO的浪潮已经到来。它预示着一个内容质量和可信度真正为王的时代的来临。那些能够率先理解并适应这一新范式,致力于创作有价值、有深度、有依据内容的创作者,将在这场由AI驱动的搜索革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大陆。

参与讨论

宋星
+ 关注
  • 浏览

    335091

  • 文章

    124

宋星是纷析数据科技的创始人,纷析数据为企业实现互联网营销和运营优化以及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同时,他也在世界上最大的广告传媒集团之一:阳狮媒体集团担任数据与技术创新部总经理。宋星有十一年历史的个人博客《网站分析在中国》是互联网从业者必读的「圣经」。宋星同时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特聘教授、百度特聘专家和钻石讲师、Google mLab特聘顾问。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