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里美国案例的中国版本:老娘舅和三品王;东鹏特饮和东鹏瓷砖

案例资讯
张知愚
9小时前


微信图片_20250520133726.jpg


如果一家公司的名字(固特里奇)和同行业中一家大型公司(固特异)相似,它该怎么办?

固特里奇公司遇到了很大的问题。调研结果表明,固特里奇即使在技术上能够实现重大突破,甚至能重新发明轮胎。但顾客认为新技术的创新是固特异完成的。



固特里奇就应该采取这样的战略:推出一个好品牌,最终用它做公司的名称。



固特里奇公司无疑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以下是该公司在一年半前的一则广告里对这一问题的解释:



本杰明・富兰克林・固特里奇栽在它的名字上,老天爷太不公道,偏偏让我们最大的对手的名字和本公司缔造者的名字相近,一个叫固特异,一个叫固特里奇,太容易混淆了。



广告的最下面写道:如果你想找固特里奇,就得记住固特里奇这个名字。



换句话说,这根本不是固特里奇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



1968年,固特异公司的销售额为29亿美元,固特里奇公司只有13亿美元,两家的比例是2.2:1。


1978年,也就是10年后,固特异的销售额为74亿美元,固特里奇为25亿美元。


2.9:1。



于是,富者越富,很公平。固特里奇如今还处于劣势。


——《定位》



因为这些名称之间没有差异,太容易混淆,导致顾客很难记住。

在中国市场也出现类似现象,例如在钻石行业,顾客几乎看不出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周六福有何不同。

在汽车行业,吉利汽车的产品如星越、星瑞、博越、缤越的命名导致顾客区分困难。相比之下,比亚迪的产品命名方式更有差异化设计,如秦、唐、宋、汉等等。

产品或品牌名太接近会稀释品牌资产,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曾经反思低端手机“红米”的命名拉低了小米的品牌势能。并且禁止小米生态链内再出现 “某米” 的命名。

餐饮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局面,不过问题不是出在名字上,而是标志设计上。

快餐品牌三品王把 “三” 放在碗里,这个看起来很有创意。但是市面上已经有一个比它体量更大的老娘舅也在这样做,顾客就会认为三品王是一个模仿者。


微信图片_20250520133729.webp

微信图片_20250520133732.webp


另一个坐失良机的案例发生在人造黄油领域。



Fleischmann's是玉米油制作的人造黄油里的领先品牌,销量也最大。



第一个玉米油人造黄油品牌是Mazola。



Mazola原先是液体玉米油领导品牌的名字。



如果推出玉米油人造黄油,还有比Mazola玉米油人造黄油更合乎逻辑的选择吗?



有了Mazola牌玉米油,便会有Mazola玉米油人造黄油。其他的都已成为历史。



如今,Fleischmann's才是玉米油人造黄油的第一品牌。



奇怪的是,严格地说,Fleischmann's是一个延伸产品的名字。



还记得Fleischmann's酵母吗?幸运的是,几乎无人记得这一点,因为现在很少有人自己烤面包了。



后来又有了Fleischmann's杜松子酒、伏特加和威士忌,都是同一家公司生产的。



这种品牌延伸造成的混淆降到了最低点,因为在人们的心智里,酒和人造黄油相去甚远。(谁会真的相信凯迪拉克牌狗食是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




——《定位》



东鹏特饮和东鹏瓷砖的名字很接近,但是前者是饮料后者是瓷砖,二者关联度很低,所以造成的混淆不大。


再如九牧和九牧王的名字也很接近,但是前者是卫浴后者是服装,二者也是关联度不大,所以互不影响。


再如吉利和吉列的名字也很接近,但是前者是汽车后者是剃须刀,所以影响不大。


再如金星是一个啤酒的名字,也是一个主持人的名字。


还有沃尔玛和沃尔沃,光明日报和光明乳业,也是如此。


但是这样的尝试还是尽量避免,一个原因是如果双方名气悬殊太大,弱势的一方会被认为是模仿者。如前面提到的固特异和固特里奇。


另一个原因是如果势均力敌的双方开始品牌延伸,就难免会影响到另一方。


假如东鹏瓷砖开始做清洁瓷砖的清洁剂,东鹏特饮的形象就会被影响。假如光明日报开始做饮用水,光明乳业的定位也会被影响。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