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逐渐百度化

案例资讯
屈太浪
15小时前

现在屁大点的事都要去小红书上搜搜看。


4月我订婚,刚去小红书抄完了作业;5月我腹泻,又去小红书找灵丹妙药;9月我结婚,还要在小红书上找场地、找拍摄、找婚庆。


我倒还是次要的。


顶要的是互联网上的集美们,几乎都是小红书的脑残粉。


我为什么会用脑残粉来形容呢?


因为我发现小红书正在成为「消费圣经」,不管大事小事,姐妹们尽信小红书。


你怎么装修,你如何旅游,你咋出国,如何考研,怎么谈恋爱,那上面都有方法论。


小红书可真的算是一套「万能宝典」。


就跟当年的百度一样,什么事你都要百度一下。也跟你当年的知乎一样,有问题你就上知乎。


但,但,但,小红书正在百度化,并不是一件好事。


反而暴露出很多难言之隐。


比如,你们有没有发现,小红书平台上有很多卖药的,这一点就很百度。


以前我看很多都是真实病友,现在我发现有很多假病友,一张图P了好几遍,注意事项都一样,卖的药不一样。


这是小红书值得警惕的第一个地方。


第二个难言之隐,是煽动流行文化。


当一个媒介火了以后,它其实便具有了引导流行文化的魔力,引导千万人俱往矣,后面逐渐形成各种风潮,反作用于社会良俗。


小红书天生具有引导“流行审美”的倾向。


而这里面的生力军,就是广大小姐姐们。例如现在流行旅游攻略,小姐姐们都要上小红书来搜索。


只要会拍照,一个朴实无华的景点,或许会引发蜂拥而至。


问题是,当你来到现场,发现货不对板的时候,没有人为你报销来回路费。


我这几次旅行就是,连云港的美就被夸大了,某些地方的酒店更是不堪,然而小红书却放大了美,修饰了缺点。


容易感到失望,或者越来越不可信。


第三个令我不适的,我感觉人逐渐没有自我判断意识,而非得借助平台帮自己做决策。


遇事不决小红书,管它信息真不真。


尤其是药品、房产、金融、投资、教育等等行业,这些行业的信任危机出现的时候,小红书兜得住吗?


反正百度是出过事的,希望小红书可以无事。


多元、开放、美好,这都是我们爱的小红书。


可她还真实吗?她值得怀疑吗?她需要警惕吗?


这也是我们未来要回答的问题。


只不过,现代人不仅不擅长回答,甚至都忘记了质疑。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