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创意咨询那家强!如何才能找到匹配的合作伙伴?

营销管理
Jack Wu
2023-08-15

如题!

这是微信社群里面一位处于成长焦虑阶段的企业主发出的声音。然后在社群里面激起了一连串的“链式反应”,在诸多AE或者BD添加微信联系方式之后,却还是没有Get到该企业主的痛点,如何为自己的品牌找到一个合适的能够提供创意策略设计服务的供应商?

行业内各种品牌营销理论有很多,舶来品进入教科书的有蓝海战略的、有品牌定位的、有STP的、有设计思维的;本土的则有冲突理论的、有黄金本能的、有华与华的……

事实就是的讲,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诸多大家能够生存并且发展壮大,并且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已经是非常可贵了。以上这些时间筛选后的理论和在行业内、外流传的成功案例已经为各种潜在的商业合作机会提供了充足的商誉背书。

但是,好的并非合适。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告诉我们,资源是需要最优配置。

成熟企业品牌方面的预算一般不会超过销售费用的30%,成长阶段的企业的品牌预算比例则会高那么一丢丢!钞票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时间成本,耽误了一个企业快速发展的窗口时间更是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事情。

那么,如何为自家服务的公司去挑选合适的品牌创意策略设计服务方面的供应商呢?

Part1、企业需要内审,您及您的企业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看山不是山的故事,或许更多的是只源身在庐山中!

无论中西方,对于商业而言,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是商业发展的2大引擎。但是,很遗憾这2大红利都已经熄火了,对于多数企业而言都面临的是存量市场的竞争。那么,一个商业结构趋于稳定的时代,企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必然需要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0-1、1-10和10-100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品牌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咨询散记:为什么老板谈销量,老板娘讲品牌?》一文中已经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品牌的需求做了一番详细的解读。对此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

重要的是“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当别人家的品牌成功故事听多了以后,必然形成“羊群效应”。一旦企业的发展遇到阻力,如销量下降、市场份额萎缩、增收不增利(利润下降)和招商乏力等诸多问题的时候,所有业务线上的同事“甩锅”都会向企业主提出品牌的需求。这样的呼声多了,企业内部自然就会产生成立或者壮大品牌部门或者寻求第三方供应商支持的需求。

对吗?

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而言,除了品牌之外的原因还有很多,如产品的、渠道的、价格的、供应链的等诸多因素。好的领导者在决策的魄力之外,还应该有足够的定力!只有抽丝剥茧、找到关键问题的瓶颈,并认为品牌力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或者重要因素的时候,才应该启动品牌项目。

Part2、专业的力量,理论是有假设前提的,如果您所服务的品牌恰好不符合该种方法的假设条件呢?

 品牌营销作为一门学科,同其它人文社科理论一样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典型如市场营销经常会用到的波士顿矩阵,在划分四种产品之余,并依据产品的划分按照“明星类产品”、“问题类产品”、“金牛类产品”和“瘦狗类产品”进行营销决策的时候,却忽略了该方法工具的一个重要理论假设前提条件。那就是四种产品之间并无联系,如果出现“明星类产品”和“瘦狗类产品”有联系的时候,波士顿矩阵的方法工具就难以起到预料之中的效果。

 典型如:乒乓球拍和乒乓球的案例。二者属于关联消费产品,但是乒乓球和乒乓球拍的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乃至更进一步的利润率却让2者之间属于完全不同的产品。更进一步,由于药品专利时效保护的结束,多数美国药品生产商由于利润的原因放弃了一些抗癌药的生产,而新冠疫情的影响则放大了这种需求。在库存告急的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大量的进口一些专利保护时效已经过期的抗癌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和循环系统治疗药。

 市场是有效VS市场是无效!多数人都会发生这样的感叹。

 这里无意质疑这些经典理论的有效性,重要的是表述自己的观点:对于品牌建设而言,权威或者主流的品牌建设方法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重要的是依据自己企业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开展品牌创意咨询服务工作。

 特劳特/里斯的品牌定位理论应该是业内最为知名的理论,被诸多著名的品牌商所认同并持续性的推进。定位理论认为:认知就是事实,竞争在用户心智,而不是货架。大脑容量有限,抓住产品重要特征,让用户记住。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定位理论将品牌之间的竞争从产品功能层面上升到了品牌心智层面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但是定位理论也有自己的假设条件或者天然的bug,那就是品牌价值大于用户价值,为了实现认知大于事实的需求就需要大量的传播预算去实现用户大脑认知“心智”占领。这样在预算方面就把绝大多数的0-1和1-10的企业排斥在外。另外一方面,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带来“货找人”的新的商业模式,这种现场种草、现场收割的模式直接否定了用户价值“心智”的重要性。多数直播间的粉丝们在“欧买噶,买它买它”或者“交个朋友”、“123,上链接”之后痛快的打开了自己的钱包。

在这种商业现象面前,抛出一个经典的问题:各直播间的商业是品牌价值大于用户价值?还是用户价值大于品牌价值呢?

我们再来看看业内著名的市场细分理论,1970年,菲利普·科特勒最先将Positioning引入到营销之中,作为STP重要部分之一,以引导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向。而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强,1980年迈克尔·波特将定位引入到企业战略领域,开创了竞争战略。STP理论的核心是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为此,还有3C方法工具在品牌咨询领域的广泛应用。但是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长尾效应和规模经济天生就存在一定的博弈悖论。在实操执业过程中,业界对STP理论则有一种经典的延展应用,那就是新的细分市场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三大条件:1、细分市场需要清晰的被定位;2、细分市场需要有经济上的可行性;3、细分市场需要有壁垒防止后来者跟随才能被证明有效。但是,市场实操的结果是对于新的事物或者新的商业现象难以通过STP来加以解释。STP更多的是从成熟的市场或者需求中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但是,如果出现乔布斯式的Iphone时刻,那么STP就会变得非常尴尬。

同样也抛出一个问题,市场是供给端缔造的还是需求端来发现的?相信粉丝老爷们自有答案。

写在后面的话

在品牌营销领域达到教科书级别的方法理论还有很多,比如被新锐品牌、网红品牌主和设计师们广泛推崇的设计思维。现场有神明,与用户共创,快速迭代和尝试。(时间关系,以后在聊),但是正如前文所述一样,品牌营销作为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学科,同所有方法理论一样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纯粹的“慕强”或者“从众”都有相当大的风险。对于企业的品牌发展而言,关键点在于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各家理论之长才能更好的发展。

最后,再次强调无意对经典的冒犯。

如有想法,欢迎私聊!

谢谢!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